首頁 > 電影

電影《希望在世界另一端》影評:影評,希望在世界另一端 Toivon tuolla puolen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影評
」他,主宰世上一切,他的歌唱出愛,他的真理遍佈這地球。
他,怎麼一去不返,它可否會感到,烽煙掩蓋天空與未來。
無助與冰凍的眼睛,流淚看天際帶悲憤,是控訴戰爭到最後,傷痛是兒童。「

」天,天空可見飛鳥,驚慌展翅飛舞,穿梭天際只想覓自由。
心,千億顆愛心碎,今天一切厄困,彷彿真理消失在地球。
無助與冰凍的眼睛,流淚看天際帶悲憤,是控訴戰爭到最後,傷痛是兒童。「

「權利與擁有的鬥爭,愚昧與偏見的爭鬥,若這裡戰爭到最後,怎會是和平,我向世界呼叫。AMANI NAKUPENDA NAKUPENDA WE WE。」

每當看見反戰、難民題材的影視劇出現時,耳邊總會響起Beyond樂隊的著名反戰歌曲《Amani》,那一聲聲的嘶吼,那一段段震撼人心的歌詞,那一幕幕戰亂後的屍橫遍野,像一把利劍穿透內心,讓人感同身受,思緒良多。
 
開篇的引子有些冗長,望見諒。接下來,迅速進入影評階段。這次推薦的作品,名為《Toivon tuolla puolen》(中文譯名「希望在世界另一端」),是一部由芬蘭大師級導演Aki Kaurism?ki執導的「難民題材」影片。

故事講述了敘利亞難民哈立德偷渡前往芬蘭赫爾辛基尋求避難的前前後後。影片中主要人物包括敘利亞難民哈立德、赫爾辛基居民Wikstr?m(中產階級代表)、伊拉克難民馬茲達克、哈立德失聯的妹妹。簡單介紹了一下,相信各位已經初步了解了影片的大致內容,那麼不多廢話,開始點評。

I. 獨樹一幟的導演
Aki Kaurism?ki,芬蘭最著名的導演,極強的個人色彩。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屢次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隨後的三部曲(《浮雲往事》、《沒有過去的男人》、《黃昏中的燈光》),又被戛納電影節評委會所垂青。這次2017新作《Toivon tuolla puolen》,再一次順利榮獲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實至名歸。
了解Kaurism?ki的觀眾一定熟知他的風格——畫面極致簡約、關注中底層勞動群眾、「啤酒、音樂、現場樂隊」、冰冷的外表下包裹著一個炙熱的愛心,所有這一切特質完美的呈現在新作之中,讓人們再一次體驗「Aki式電影美學」。

II. 清晰的敘事架構
影片開場,就是雙線交叉推進。一條線是「戰亂背景下,敘利亞難民哈立德」、另一條線是「經濟蕭條的背景下,改行從事餐飲業的原襯衫推銷員Wikstr?m」,當然導演一開場就安排了兩人的偶遇,隨後大部分時間都是各幹各地、毫無關聯可言,直到「哈立德被告知遣返、隨即出逃後藏匿於Wikstr?m所收購餐館的垃圾箱旁」,至此,雙線合一。為什麼是兩條線?明擺著是講述「難民」的故事,為什麼還要穿插其他看似不相干的內容?談一下個人見解,不一定準確。
1,哈立德與Wikstr?m有著共通點。難民哈立德——無家可歸,只能選擇偷渡,尋求生計;Wikstr?m——有家不回(離開迷戀酒精的妻子),靠著賣襯衫存貨、好賭一場,讓自己艱難轉行(買了一家經營不善的餐飲店),開始新生活。兩人的相似點在哪?首先,漸行漸遠的家。其次,未知的未來。最後,對於新生活的希望。
2,以民眾的眼光看待難民。Wikstr?m只是芬蘭的普通居民,他代表的不是政府,不是權力機構、利益集團,他只是代表自己,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看待」難民現象「。導演從這個視角(平等,而不是俯視)來探討「難民問題」,十分貼合觀眾的心理,特暖心。

III. 片名的涵義
影片名為「希望在世界另一端」,是指希望的背面?是指無助、迷茫、絕望?還是指「希望」的另一種展現方式?或是另有其意?個人思索許久,實在無力完美解答這個問題,或許只有等待導演自己告訴觀眾其間的真意。
雖然解不了,但我還是希望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拙見。(僅供參考)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歸根結底還是「希望」!那麼「希望「是什麼?是黑暗中的光!是黑夜中的一盞明燈!是每個人前行的動力!不難看出,影片內不少橋段都極力宣揚了「希望」的力量!
「希望在世界另一端」,是「滿懷希望的活著」!難民哈立德的希望什麼?是他的妹妹。他對移民官員坦言他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考慮,只在乎其妹,顯而易見,他的希望不是為自己求,而是幫助妹妹繼續幸福快樂的生活,因為只有她才是哈立德活著的動力與希望。

IV. 無處為家的難民
「難民」是本作當之無愧的探討熱點,所以導演用了大量的鏡頭記述哈立得的遭遇。
從最初通過運煤船偷渡入境(進入芬蘭)——>尋求當局的庇護(避難申請)——>輾轉多個救助站——>接受移民局問詢、避難申請被拒——>責令遣返、決定出逃——>再次遇見Wikstr?m、重獲希望——>在他人幫助下,與妹團聚——>獨自一人倒在(躺在)樹下,迎來劇終(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導演用一條樸實無華的敘事線,將湧入歐盟國家的難民現狀表露無遺。被嫌棄、被拋棄、被冷落、被無視、被拘禁,在崇尚人文情懷的國度裡,對待難民的態度卻是「冷若冰霜」。正如中國古訓所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難民經歷的何止是「惡語相加」,更是「粗暴對待」!

V. 戰爭的傷害
開篇已經寫明,戰爭的受害方永遠只是無辜的百姓,永遠不會是戰爭的始作俑者,就像劇中「當移民局官員詢問哈立德為何來避難時,他無奈的回答一樣:‘不知道是哪一方,將自己的住所夷為了平地,自己無處可歸,只能尋求庇難’。」隨後他又補充道:「可能是美國,或是政府軍,反政府軍,或是俄羅斯,或是恐怖組織,實行了這次砲火襲擊。」哈立德將所有可以羅列出來的參戰國、集團組織都陳述了出來。意欲何為?顯而易見,矛頭直指這些將別人的故土演變成戰爭之地的「戰爭狂熱分子」(這裡就不點名了)。故土的淪喪,背井離鄉的人們,為了生存,逃離戰火之地,四處流離,無枝可依。(曾經的古都,人間的花園,現在已是滿目瘡痍)
戰爭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麼?!

寫在最後。繼昨天刊登了《糜骨之壤》的影評後,個人今天繼續耗費腦力完成了另一部歐洲劇情片《希望在世界另一端》的讀後感,倍感力不從心、腦子不夠用。所以明天會適當調整一下,推薦一部動漫作品,讓疲勞、緊張的大腦休息一下。

導演★★★★★(典型的Aki Kaurism?ki風格,打造簡約、溫情版《勒阿弗爾》)
演員★★★★☆(對於Aki而言,演員與台詞並不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會隨性而為;相反,Aki運用了極簡方式處理,將敘事、演員、台詞、背景都完美的結合起來。所以演員的演技還是必須的)
劇情★★★★★(不能再出色了!兩條線索「難民+普通民眾」,一個主題「希望」,嚴肅中帶有些許的幽默色調,內涵的多重隱射,耐人尋味)
視效★★★★★(舞台化、極簡風格,色調依舊冷峻,Aki將自身特有元素充滿了整部作品)
音效★★★★★(華麗的搖滾樂隊,又是Aki的特有風範,沒得挑)

推薦人群:Aki Kaurism?ki的忠實粉絲
更多影評+推薦首發於「floyd與helen的旅途集錦」,謝謝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