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吾愛吾詩》影評:做夢的中年女人最嚇人
吾愛吾詩影評第34屆聖丹斯電影節上有這樣一部作品,《吾愛吾詩》。它主要講的是一個喜歡詩歌的幼兒園老師,無意之間發現了自己班上的一個小朋友有著驚人的天賦。此後,她想要讓這個孩子的天賦被充分的發掘出來,於是,不斷地刺激孩子,妄圖使這個孩子對於詩歌的天賦完全兌現。不過,後來失控了。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電影,當然,這種有意思共分為好幾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在我們看來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代表這部影片的主要內涵。
首先,它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也是本片最顯而易見的內涵。幼兒園老師肩負的使命或許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每一個人的啟蒙教育或者來自於家庭,或者來自於最開始的時候的老師。小學對於過去來說也許存在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目前社會的現狀就是孩子的教育已經從幼兒園悄悄開始了。毫無疑問,幼兒園老師更加具備教育意義,自然,肩負的使命就多了很多。
在這個基礎之上,本片中的主人公被設定為幼兒園老師,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再看看老師本身的人設,這是一個對於生活非常敏感的角色。因為她喜歡的是詩歌,而詩人或者我們在擴大一下範圍,文人這個群體,一直以來都是以多愁善感為長的。而女性文人則更甚。女性本身對於生活的氣息接受的信息就比較多,再加上文人這個特殊的身份,因此,會看到更多我們不能看到的一面。簡單點說,就是多愁善感。
這是這老師本身自帶的屬性,在這個屬性下,她難得遇到一個知音,因此,那種超越了年齡的親近感以及對於靈魂交流的渴望就誕生了。
同樣的,我們可以看到,女老師在自己的家裡幾乎是游離於正常的家庭交流之外的。對於孩子的淡漠以及對於丈夫的敷衍,這些都是因為自己的情緒導致的家庭觀念的裂痕。從一開始她給丈夫看她寫的詩就能看出來。丈夫極力的想要維護好家庭關係,同時要不斷地鼓勵自己的妻子的小情緒。但是顯然,妻子並不接受丈夫的這種主動示好的行為,而且對於丈夫的示好表現的很敷衍。因為她知道,這是一種鼓勵多於欣賞的贊同。所以在妻子的潛意識裡,丈夫與自己不是一個有著靈魂共鳴的伴侶。
而她這一潛意識也促成了她對於小朋友的特殊關愛以及對於詩歌班上的老師投懷送抱。至少在她看來,靈魂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須的。
這個內容基本上構成了本片最主要的故事核心,但是當我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矛盾的時候,或許應該思考下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了。本片中,假借女兒之口,說出了一個概念,在女兒看來,父母尤其是母親像是一個嬉皮士。因此才會對現實的生活感覺到不滿甚至於整天活在自己的詩歌的海洋中不能自拔。這裡我們要理解一下嬉皮士運動了。
作為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在西方國家興起的一種反抗運動,他們通常會用公社式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對現有的文化。而現有的文化包括宗教文化以及中產階層形成的價值觀邏輯。嬉皮士們提倡自由,因此對於一切禁錮自由的現象都會進行反對。
明白了這個文化概念,對於理解本片來說,基本上就很容易了。可以看出來,片中的女老師屬於中年人,而她在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受過嬉皮士文化的影響的。而片中的種種設定,也更加凸顯了這一事實。比方說,嬉皮士文化起源於美國垮掉的一代,而那一代人主要的現實創傷就是越戰。對比於片中,母親對於兒子參加海軍的態度,與曾經的嬉皮士文化如出一轍。
而片中的母親與小朋友的父親交流的時候,兩人各自代表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孩子的父親認為賺錢很重要,而老師則認為詩歌以及尊重孩子的天賦很關鍵。兩人的這番對話也迎合了曾經的嬉皮士文化運動中,嬉皮士與中產階級對立的基本論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哪一個更加重要。
明白了這一層意思,我們就能知道,作為一個無限嚮往精神世界滿足的女教師而言,發現一個天才對於自己來說有多麼的重要。以至於她能不顧別人的眼光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本片其實討論的並不僅僅是天才的誕生以及成長環境,它還反映出來那些曾經以及現在依舊是迷茫著的人,我們該如何解救。或者說如何讓他們的靈魂得以安身。
很可惜,女教師的現狀就如同被關在車裡的男孩一樣,他只想寫一首詩,但最終卻沒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