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T-34:玩命坦克》影評:坦克戰爭大片
T-34:玩命坦克影評本期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部俄羅斯戰爭大片《T-34坦克》,該片由俄羅斯著名導演阿列克賽·西多洛夫執導,亞歷山大·佩特羅夫、文森茲·凱弗和伊琳娜·斯達森保姆主演的戰爭電影,於2018年12月27日在俄羅斯上映。 (故事梗概)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講述了一個蘇聯紅軍的坦克車組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與德軍坦克戰鬥的故事。故事分為兩個部分,前一段是在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時,蘇聯坦克兵少尉伊烏什金率一輛坦克殲滅了德軍一個坦克連。伊烏什金和他的乘員也受傷被俘,被關進了德國的戰俘營。這段故事其實是後面故事的鋪墊。後一段是在1944年,德軍坦克兵上校耶格爾為了訓練新補充的坦克部隊,找了一輛損壞的蘇軍T-34/85坦克,並在戰俘中挑選了伊烏什金和他的乘員修理並開啟坦克,在訓練場為德軍坦克充當假想敵,於是有了後面的扣人心弦的戰鬥場景。 大家平時看電影都比較喜歡看高分電影,尤其是豆瓣評分參考價值較大。2014年美國拍攝了一部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同為二戰坦克戰爭題材的好萊塢大片《狂怒》,豆瓣評分為7.9分,而本片豆瓣評分為7.7分,是同類題材電影中的高分。同樣是二戰題材,同樣是坦克的以少勝多,同樣是面對兇殘的納粹毫無畏懼英勇抵抗的壯烈場面。美國人崇尚的是勇於冒險的賭徒心態,而俄羅斯人則是歷盡苦難的堅忍和不屈。相比之下,《T-34坦克》拍的更生動更有味道,更體現出了俄羅斯民族的精神。 推薦理由一:視效精良(特效看得爽,絕對過癮) 大家都看過《黑客帝國》吧?相信對電影中的子彈定格特效有很深的印象吧。如果一部電影沒有絕妙的故事,但視覺效果空前震撼的話,也能讓觀眾看得過癮。 以往戰爭電影裡坦克對戰,僅僅是砲口冒個煙+音效+對方被擊中的爆炸,爆炸效果可以做的漂亮一點。而新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卻可以讓同一內容產生更強的視覺衝擊。新版《T-34》在特效上毫不吝惜成本,導演和技術公司把「子彈時間」特效做了個升級,讓坦克發射出的穿甲彈或者高爆彈都有了「砲彈時間」。 像上圖這樣的「砲彈時間」特效,全片一共出現了16次。就在開篇半個小時內,導演就很大方地使用了8次。 有這樣滾熱的砲彈擦過T-34砲台傾斜裝甲的慢鏡頭。 也有蘇德兩方砲彈的直接對剛,看得特別爽。 從全片的角度說,這部片子的特效方面總體相當優秀,雖然說慢鏡頭特效有點多,但這樣的特效是所有戰爭片裡涉及到類似場景中最好的了,開炮時砲彈經過膛線加速,跳彈時候的砲彈運動軌跡,打穿裝甲瞬間,打中彈藥架殉爆,在別的任何一部電影電視劇中,沒有做的比這部片子更好的了。光是看坦克哐哐互射、鐺鐺跳蛋、轟轟爆炸就已經很是過癮了。 推薦理由二:戰功赫赫的T-34坦克 T-34坦克之於衛國戰爭的意義怎麼誇大都不為過。作為蘇聯反敗為勝的主戰坦克,從抵抗德軍入侵開始投入使用,到二戰轉折點庫爾斯克會戰,再到最後反攻柏林,以及戰後在蘇聯和世界多國軍隊的持續服役,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它的意義遠遠超過了一款武器的物理效用,成為當時蘇聯和當今俄羅斯軍事勝利的信仰,普京大帝每次都讓T-34出現在紅場閱兵的C位。看完這部影片後,大家甚至會有T-34坦克才是真正的主角的感覺。 T-34坦克是蘇聯研製的中型坦克,1942年批量生產,是當時蘇聯的主戰坦克。該坦克戰鬥全重32噸,發動機功率500馬力,最大公路速度7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00千米,裝備一門76毫米坦克砲,是一型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都很突出的坦克。改進後的T-34/85發揮了它強大的威力。T-34/85成為後期蘇聯坦克部隊的主要裝備,同「黑豹」相比,火力和裝甲雖然稍有不及,但性能可靠、結構簡單、易於生產,全重也大大小於豹式,戰時產量多達18000輛以上,因此從整體作戰能力上壓倒了德國坦克,達到了T-34系列坦克的完美境界。 推薦理由三:強大的民族精神 「偉大的國家一定孕育有偉大的人民,偉大的人民一定經歷過偉大的戰爭,偉大的戰爭永遠都有不朽的輝煌戰績!」 每個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經這樣解讀俄羅斯民族:「真正偉大的民族永遠也不屑於在人類當中扮演一個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於扮演頭等角色,而是一定要扮演那獨一無二的首要角色。」俄羅斯民族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悲情色彩的民族。 當那一天來臨,是生存還是滅亡?(精神層面)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遭受他國侵略時,是奮起抵抗為生存而戰還是選擇忍受走向滅亡?歷史告訴我們,作為世界反侵略戰爭的主力軍的蘇聯人民,選擇了奮起抵抗,儘管他們遭受了很多苦難。正是在這樣的強大民族精神支撐下,英勇的蘇聯紅軍戰士才會在極端困境中以頑強的戰鬥意志爭取戰爭的勝利,哪怕是只有一絲希望。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蘇聯紅軍戰士面對苦難、奴役與危機時,展現出的頑強的戰鬥意志和勇於犧牲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影片中有這樣的場景:當上級讓主角帶領僅剩的一輛T34/76坦克,掩護旅部和傷員撤退,對抗整整一個德軍坦克連和一個排的敵步兵時,坦克組的成員都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自殺。但少尉卻計劃好了要打個伏擊,幾句話就振奮了乘組的士氣,修好了坦克,設計了伏擊圈。以寡敵眾,以一抵十,戰術巧妙,作風狠辣的打掉了敵人一個坦克連,最後也是中彈受傷倒在戰場。還有:伊烏什金在戰俘營中曾經逃走七次,面對德國軍官的槍口,拒不倒下。在納粹的酷刑中,仍然頑強的維護自己的尊嚴,沒有人能使他屈服。再有:在突出德軍坦克包圍的對戰中,當需要一名戰士在黑夜掩護下靠近伏擊的敵軍坦克,用手雷消滅敵人時,他們義無反顧的做出了選擇(總有人要做出犧牲) 推薦理由四:主角光環惹人爭議 大家在觀看影片過程中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跟印象中的國產「抗日神劇」一樣的「抗德神劇」。本片中兩個主要劇情中,都有蘇聯紅軍以一敵多的坦克對戰,尤其是最後一段還是在德國本土突圍,大家可能認為這主角光環也太強大了吧!有爭議才看點,為了防止大家關注點放在這上面而影響欣賞這部影片,有必須給大家稍作解釋。 並非抗德神劇的理由:一是裝備優勢明顯。1941年部分,德軍主力為三號坦克、四號坦克和二號山貓。當時四號坦克依舊是反步兵主力,還沒有替代三號坦克成為德軍的反裝甲軍馬。而蘇軍主力就是給德軍造成巨大困擾的T34-76。其76毫米主炮可以輕易貫穿當時任何德軍90度垂直軋鋼坦克的正面,但自身的斜面裝甲卻可以輕鬆抵擋三號50毫米牙籤砲的攻擊。電影這段序幕是對t34坦克橫空出世就技壓群芳的致敬。所以這一場伏擊戰打成完勝是沒有懸念的。二是戰鬥經驗豐富。時間來到1944年,主角駕駛的是T34-76的升級型號T34-85,對手則是豹式G型坦克,而且配備了相當先進的車載夜視儀。德軍黑豹坦克裝備就單裝而言相對於蘇聯T-34/85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強弩之末的德軍坦克兵是一群經驗嚴重不足的新兵菜鳥,技術上劣勢明顯,自然在身經百戰的車長+駕駛員+炮手老兵車組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失敗依舊是必然的。三是戰鬥精神加持。四是主角光環加持。雖然像坦克以一敵十這樣的例子在實戰中很少,也很難發生,但也並不是沒有可能。就像去年格爾木紅藍對抗演習中,裝步營戰士敵陣中勇擒指揮官一樣,以一敵十不是沒有可能。 談完這個「抗德神劇」爭議點後,我想跟大家聊的是影片中看到的人與裝備的關係。這不禁讓我想問大家,當那一天來臨,我們是否具備選擇生存的能力?武器裝備是冰冷的,只能我們把裝備用好才能發熱,才能最大限度的消滅敵人,保存自己。影片中1941年和1944年兩段背景下的坦克對戰,蘇聯紅軍戰士取得以一敵十的奇勝,關鍵在於「人」,紅軍戰士的戰鬥經驗、戰鬥精神才是他們取勝的法寶。而我們作為新時代軍人,世界居前的武器裝備在我們手中掌握的怎樣,我們的戰鬥能力又差距多少,當戰爭真正來臨的那一天,我們能否像電影主角那樣,用自己訓練掌握的技能,讓武器裝備效能發揮到極致,用軍人的血性、軍人的能力保護我們心愛的人,守護我們的家園,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影片中有個細節:突出德軍重圍的主角帶著坦克車組在德國公交車站接上自己心愛的人,幾個德國老大媽正在八卦談笑,看到T-34開過,立馬驚慌失措,其中一位甚至昏了過去。這個細節中,我看到的是不僅僅是一種俄式浪漫,更看到主角憑藉自身強大的戰鬥能力帶領戰友突出重圍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也守護了自己的愛人、家園,有一種坦克兵的無尚光榮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