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失蹤網紅》影評:她一身西裝,我差點高潮
失蹤網紅影評她穿了一套奶油色條紋西裝,配解構式短領帶,裡面真空,稍一伸展便能露出兩個倒扣的「小碗」。
然後,她舉起盛了馬丁尼的酒杯,淺嚐了一口,對身旁的女伴說,「檸檬皮扭得不錯嘛。」派頭像極了詹姆斯·邦德的那句「不攪拌,搖勻」。
只是聲音比邦德更綿柔暗啞,如一台老式留聲機,唱針緩緩轉動。
接著鏡頭拉遠,至她背後,微微仰拍:上衣正掐住腰身,褲管直垂到腳跟,襯出一股子英氣來。
這是電影[失蹤網紅]裡,布蕾克·萊弗利眾多西服套裝裡的其中一套,來自設計師勞夫·羅倫。
但並非指「Suit」,而是「Pantsuit」——女式長褲套裝。因配套的不是裙子,而是線條剛烈的褲腿,女人一旦穿上,如同披甲馳沙場。
第一個穿長褲套裝的女人叫喬治·桑。
1831年,眾目睽睽之下,她的丈夫朝她的臉上狠狠摑了一巴掌。多年的夫妻情分登時消耗殆盡,她帶著一雙兒女,毅然決然出走巴黎。
一張書桌,一紙一筆,她寫下一部表現女性反壓迫的小說《安蒂亞娜》,瞬時間名聲大噪,成為19世紀法國唯一可以靠寫作糊口的女作家。
或許因著這份名氣,她拿到警署開具的「異裝許可證」,從此抽雪茄、飲烈酒、穿褲裝、騎駿馬。
那些禁止女性參加的酒宴和集會,她穿梭自如。那些香菸和男人的主場,她推杯換齋、你來我往。
要命的是,她同時有四個情人。
可當媒體抨擊她不知廉恥,她卻公開宣稱,「婚姻遲早會廢除,可以一夫多妻,也可以一妻多夫。」
隨後便和肖邦拉拉扯扯,又跟詩人繆塞曖昧不清,與福樓拜、小仲馬、屠格涅夫和巴爾扎克打成一片,三五成群,騎在馬背上看雲做夢。
再不是那個穿裙子、系髮帶的女人了,而是一身黑色長褲套裝,廓形粗獷,頭戴禮帽,右手持杖。
女性處處受限,那是因為你沒有試著換上男裝。所以,她在回憶錄裡寫道:
我用笨重的灰布為自己做了男式長外套、手套和馬甲,從此什麼天氣我都能出門,什麼時間我都能回家,還可以坐到劇院的正廳。
沒人注意到我,沒人發現我穿男裝,沒人跟我找茬,我像是廣袤世界裡的一粒原子。
這樣的原子,演員莎拉·伯恩哈特也算一個。
交際花出身,擁有無數情夫,是「繼聖女貞德後最有名的法國女人」。19世紀末,她穿長褲套裝、右手夾一支細煙斗的樣子被人拍下,英氣嫵媚。
隨後,各式輿論批評兇猛而至,好在她不像聖女貞德,因「穿了男人的盔甲」而被判處火刑。
可知,一套長褲裝多麼重要。
女人一旦穿上,廣大、寬闊、無垠的自由便從四面八方湧來,也更能看清女性的處境有多悲哀。
一戰時,女軍醫瑪麗·沃克因穿長褲工作而被捕。
1930年,女演員瑪琳·黛德麗在電影[摩洛哥]中穿長褲套裝,被警察以「有傷風化罪」拘留。
1933年,電影[維克托與維多利亞]上映,演員Renate Müller同樣因穿男裝而被施以警告處分。
9年後,二戰打響,男人奔赴前線,女人走出家庭,開始做起鉚釘工、修路工等體力勞動。
但身著裙子,多有不便,法國設計師Marcel Rochas提出將女式套裝裡的裙子改成褲子的想法,稱Pantsuit,也是首款合法的女式長褲套裝。
卻像裝了鬧鐘一樣,體力活兒一旦做完,就會勒令女工們換回裙裝,規規矩矩下工回家。
所謂的Pantsuit,無非工作服而已。
饒是如此,它也吸引了大量注意。畢竟在此之前,女人腰部以下被要求結結實實掩蓋起來,岔開雙腿、勾勒臀部線條的褲裝簡直是大逆不道。
就在這一年,演員凱瑟琳·赫本進入百老匯,出演了一部舞臺劇叫《費城故事》。
裡頭有一幕,她竟以襯衫配長褲,寬腰帶將腰肢束起,低調的色彩反襯出一種無與倫比的高級感。
所有媒體都鎖定了這一刻,翌日報紙頭版,標題大得嚇人:凱瑟琳·赫本做了件大膽的事。
女人們這才意識到,自己有穿褲子的權利,不管是否從事體力勞動。
當然,褲子歸褲子,套裝是套裝。前者都還在用「大膽」形容,後者若想讓主流接受並普及,自然也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好在1945年,演員梅爾·奧勃朗助攻了一把。
是電影[一曲難忘],她演作家喬治·桑。沒錯,就是前文提到的那個、一襲男裝從心所欲的女子。
幾乎每一次出場,她都一身pantsuit,且是三件套,配同色馬甲,扣子上還掛著懷錶鏈。
舉手投足彷彿生殺在握。
一夜之間,幾乎所有女人都換下了裙子。
且她們在勞動市場的占比也越來越高,基本相當於男性雇員的兩倍。這使女褲更加供不應求。
克里斯汀·迪奧不以為意。
1947年,他推出高級定製時裝「New look」,一款自腰部向外炸開的裙裝,也稱「花冠系列」。
腰身極細,用張愛玲的話說,「看上去不大像個女人,而像一縷詩魂。」裙長延至小腿肚,下面虛飄飄伸出兩條細腳脖兒,充滿抱歉地踏在地上。
遠看像一朵會說話的花。
是典型的X廓形,妙在給人一種單薄伶仃之感。而男人生來有保護欲,一身氣場十足的長褲套裝對他們是行不通的,做個孱弱女子才最有利。
這當然是為了呼喚女性離開職場,回歸家庭。
只是迪奧的算盤才剛打響,1954年,71歲的可可·香奈兒如王者歸來,踏回時尚界,使足全身力氣推出一款極中性的闊腿褲,無形中駁斥了迪奧。
電影[時尚先鋒香奈兒],飾演香奈兒的奧黛麗·塔圖,角色扮相也常常是一身長褲套裝。
彼時,女權意識已經覺醒,法國大革命的標語「你可自由信仰,亦可自由著裝」被再次提及,到處是攥緊了拳頭的女人,大喊「婦女生來就是自由人」。
就這樣,西方女裝的革命打響了。
1960年,迪奧以「思想激進」為由開除了一個人。
此人設計風格非常先鋒,曾參與女權運動,得知被開除時,他因受戰友欺負而住進了軍醫院。
被解雇的消息加重了他的病情,他不得不服用大量的鎮靜劑和精神藥物,並接受電擊治療。
幸而,1961年,他得朋友資助,創立了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Yves Saint Laurent。
5年後,他以演員瑪琳·黛德麗為靈感繆斯,設計出一套時尚界前無古人的無尾燕尾服——白襯衫配黑色外套與長褲,並大肆宣揚女權主義。
強烈的中性腔調,被當時的時尚界稱作「Le Smoking」——吸煙裝。
最初指上流社會的晚宴結束後,紳士們脫下燕尾服去吸菸室抽菸時所穿的黑色輕便行裝。後YSL將其改良成一款女式長褲套裝。
也是第一款有品牌的Pantsuit。
1967年,其於YSL春夏高定秀場亮相,一下掀起熱潮,於頃刻間售罄。
廓形硬挺,線條剛烈,似乎還泛著金屬光澤,令女人在瞬息間削肩瘦胸長腿,宛如一支香菸。
怪不得時尚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香奈兒帶給女性自由,聖羅蘭賜予女性力量。
Pants Are Power,褲裝即是力量。
媒體也將這種自成一套的、帶著強烈中性風格的女式套裝稱為Power Suit——權力套裝。包括香奈兒、聖羅蘭以及80年代獨領風騷的阿瑪尼。
彼時,美國議院尚不許女政客穿褲裝進場,暢銷書《The Woman's Dress for Success Book》也寫道:
在職場,長褲套裝是一件失敗的裝備。如果你必須與男人打交道,長褲套裝會令你魅力全無,而一件漂亮的裙子或者文胸卻可以幫到你。
可儘管受足了批評與貶斥,女人們仍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地撲向長褲套裝。
尤其當阿瑪尼推出了大墊肩款式,寬大的翻領,從容銳利的剪裁,配合褲子一起將女性的曼妙身材掩蓋,讓視覺焦點從性別上一點一點移出來。
於是1980年到1987年,女裝年銷售量增加近600萬件,職場女性數量增加49%,崗位漸趨領導層。
越來越多的女性取得MBA學位,她們穿大墊肩配長褲,讓男人肅然起敬。
1988年的[上班女郎],女性角色無一例外不是這種裝束。與男人針鋒相對時,氣場瞬時欺壓上來。
撲面的權威感,模糊的性別角色,壓的人呼吸也彷彿一窒。
同年的[流金歲月],張曼玉戴著墨鏡走在街頭,穿高級灰大墊肩外套,白襯衫,束腰卡其褲,配一條暗紅細皮腰帶。
沒有時光感,從頭到腳都是現代女性的瀟灑幹練。
時至今日,Pantsuit都是女性愛慘了的裝扮。
希拉里·克林頓甚至穿著它在2008年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宣稱:
對支持我的人,對擁護我的人,對待我如姐妹、伴我同行的長褲套裝,我想由衷地說:謝謝。
梅根·馬克爾在與哈利王子結婚前,也穿了一套長褲裝伴其參加酒會。《名利場》雜誌這樣評價:
從梅根這套強勢的西裝可以看出,這位英國準王妃和以前那些不太一樣。
還有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艾瑪·沃森、達科塔·約翰遜——
凱特·布蘭切特也是長褲女裝的狂熱粉絲,她曾和艾米莉·布朗特、周迅一同出現在某支廣告裡——
主演[失蹤網紅]的布蕾克·萊弗利,更是無論戲裡戲外,都對長褲女裝愛得深沉。
它可以強化強勢的印象,它能讓你無所顧慮地騎馬喝酒走四方。更重要的是,它向世人證明,那個因穿了男人的盔甲而被處死的聖女貞德不存在了。
因為女人自有盔甲。
-
作者/六姨太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破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