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完美社區謀殺案》影評:活在欺騙中的你,畢竟我們都喜歡看好人變壞,編劇科恩的黑色幽默

完美社區謀殺案影評
科恩兄弟編劇,喬治克魯尼導演,馬特·達蒙和朱利安摩爾主演,關看這個陣容就令人興奮。

而且這部「黑色」電影」被妥妥的引進了國內,胖哥表示能在內地大熒幕上看到科恩兄弟的作品實屬難得,因為兩兄弟偏愛的主題的類型元素實在不是國產院線的大多影迷們所能消受的。

果然,

《迷鎮追兇》上映後,在網絡上得分僅僅6.2,低於大多數科恩兄弟參與的影片,也讓喬治克魯尼扎扎實實的背了鍋。


其實,《迷鎮追兇》的成色遠遠高於這個分數,影片故事結構嚴謹,小人物大惡人的形象豐滿,小孩子的主視角選的頗為切題。

不受中國影迷接受,其實還在來自類型元素的陌生,那種美國50/60年代的懷舊場景,種族衝突,已經白人城市文明的焦慮具有一定的文化解讀障礙,加上劇本設計上的反類型結局,的確不是內地影迷熟悉的「懸疑」片範式。

所以,該片的中文翻譯就是錯誤的,無奈的,強行主題的一種引導,迷和追兇的字面意思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很容易造成誤讀。

但往深入理解,迷的是人性,而那個兇,不是簡單的兇手,一個人,而是當時的美國社會氛圍。

一旦把《迷鎮追凶》理解成簡單的殺人案,偵探、兇手類型片,你一定會失望的。


這幾年,看看該片導演喬治克魯尼的社會活動就應該猜到他的影片必定有著一定的政治和社會意圖。

《迷鎮追兇》主次兩條相互交錯的故事線,

主線是白人中產階級男人加德納一家的黑暗故事。


加德納和家中的小姨子有染,不但和瑪格麗特設計撞殘了自己的妻子,而且買兇殺人,騙取自己妻子的保險金,和瑪格麗特比翼雙飛,遠遁他國。

可惜殺人案當晚,兒子尼基完整的目睹了一切,並且在警察局認出了兩位兇手。

兇手害怕小孩子揭發一切,加上加德納一直拖欠「辦案」費,兩人最後決定繼續殺人滅口。


在不斷上升的壓力面前,加德納這個膽小猶豫卻被慾望吞噬的男人只能躲在辦公室,用兩個環解壓力小玩意逃避現實。


這個偽善的男人不斷給兩位家庭成員造夢,用欺騙的方式保全自己,拉攏他
人。

那個參與兇案的弱女子瑪格麗特,一直做著鳩佔鵲巢的美夢,和這個她愛的男人去那個異域島國享受生活,逃離罪惡和不堪的回憶,可最終卻死於笨拙偏執的種族主義者,而且還意外毒殺了加德納,釀造了家破人亡的悲劇性結局。

《迷鎮追兇》巧妙的在這個早就失去懸疑包袱的兇案故事中插入了另一條線,黑人家庭來到白人小鎮的劇烈社會衝突。


一邊是白人中產階級加德納的家逐漸土崩瓦解,

一邊是社會白人們對這個新到來的黑人家庭的仇恨的不斷擴大,從冷眼相對到隔離,直至最後的暴力圍攻,

這邊種族主義的怒火熊熊燃燒,那邊人性的黑暗也逐漸吞滅了整個家庭。

兩條故事線不斷給觀眾施加壓力,造成不適,添加緊張感,層層推進,把故事引入到了高潮。

很多觀眾不解這個支線對整個故事意義,甚至認為兩條線完全割裂,不知所云,雜亂無章,


其實在胖哥看來,正是這條支線故事為原本老套的兇殺故事憑添了濃厚的歷史感,讓主題在工整的互文對照中得到了張力十足的呈現。

科恩兄弟的電影都有著明顯的新黑色電影主題,

對過去和現在滿懷激情,對未來心存恐懼!

黑人家庭來到社會猶如一顆未知的種子埋入了這片原本穩定得土壤中,這裡的人不允許「失控」的未知植物破土而出,他們要捍衛自己的精神家園。

這顆種子象徵著加德納頭腦中盤算好的計謀,他滿懷期待的等著計謀按部就班,生根發芽,花繁葉茂,那是他欲望的形狀和由其製造出的幻影。

無論是這個社區的白人大家庭,還是加德納的小家庭,都因這個「變量」發生了結構性轉化。

《迷鎮追兇》用加德納兒子尼基的小孩視覺為我們展示了父親最為恐怖的人心叵測和畸變。


父與子的三次對話,反復欺騙,讓我們的不安和恐懼緩慢升級。

第一次,父親在浴室勸慰兒子不要把警察局看到的兇手告訴任何人,兒子直接反問原因,父親搪塞過去。

第二次,在遭受威脅後,父親試圖把兒子送去軍校,隔離和保護他,讓買兇殺妻事件可以平緩度過,父親強勢,兒子妥協。

第三次,一連串的殺人意外後,父親開始了威脅,給了兒子兩條路,一起撒謊欺騙警察,或者他殺死兒子,自己圓謊。

從羞愧勸慰到面露殺機,我們看到了父親形象的徹底坍塌,通過加德納因為被毆打而逐漸變形的臉和鏡框我們也看清了這位小人物惡魔化的過程。

殺妻後欲殺子,人性最陰暗之處的露骨呈現實在令人膽寒。


我們可以看到,加德納精神的惡化與白人們對待黑人家庭的行為在劇情發展中是始終同步的,高潮的連環殺人和圍攻黑人家庭將矛盾推向了最高峰。

這樣的結構安排顯然是有意為之。

因為人心的黑化是對城市和社會急劇變化的不安全感的表現。

優秀的影片主題通常會隱藏在風格裡,偽主題才會到處炫耀。

《迷鎮追兇》作為黑色電影,首先展示出了一種明顯懷舊的風格,影片的衝突也突出的建立在視覺上,而非主題上。

50、60年代,美國急劇轉型的城市景觀在《迷鎮追兇》裡以焦慮的情緒得到了反映。

懷舊場景,事物本身的魅力在影片的劇情發展中逐漸被稀釋掉,各種類型元素的發力觸發了對監視、人權和社會變革的焦慮感。

人物們紛紛擔心穩定的身份被侵蝕,擔心社會本身的可靠性和影響力,擔心被無形的力量侵犯。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侵犯的力量其實來不可抗拒的社會,

對主人公造成威脅的角色都是社會本身——那個日益腐朽墮落的社會。

而主人公無法消滅邪惡,最終只能放棄,或者選擇性沉淪。

影片一開始就介紹了整個街區的情況,詮釋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穩定,或者說不思進取,當黑人家庭這個變量突然滲入其中,整個街道連同社會都被攪動的天翻地覆。

人類天性痛恨變化,恐懼變化,貪圖穩定。

可惜美國的逆城市化想象已經開始,城市日益變成了犯罪、毒品、和不可控的地方。

片中人物漸漸看不懂這個地方,害怕顛覆性的東西出現。

從加德納的小家庭到街區再到社會,都在巨變中產生了某種變化。


最終,整個故事其實是把人性隱喻為片中的那個小孩尼基,影片也成為了有關人類和社會成長的神話故事。

尼基見證了黑人家庭的遭遇,他一開始企圖和黑人家庭的小孩交朋友,可成年人的世界給予了他暴力的回擊,隨後,黑人小孩送給了他一隻小蛇作為禮物,小蛇作為潘多拉和誘惑人類的惡之象徵,最後在殺人現場逃出了瓶子,惡意洩出,瓶子裡空空蕩蕩,不知是否有善心的留存。

片尾,導演喬治克魯尼完成了政治正確,隔離的藩籬被拆毀,白人暴徒散去,尼基家的惡人和殺手相繼斃命,


白人小孩和黑人小孩迎著陽光開始了新的生活。

整座城市也變得靚麗了起來。

《迷鎮追兇》用一大一小兩個「家」給我們奉上了一出暴力的過往,雖為過去,但實則是在指涉現在。


面對社會,面對邪惡,面對自己,我們永遠是那個擔驚受怕的小孩。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