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洞迷情》影評:金羊觀影團||宇宙中交媾,黑洞裡重生
黑洞迷情影評Vol.7,by 克萊爾德尼《黑洞迷情》。在投票時的三個選項中毫無疑問地幹掉了皮卡丘,也能證明其獨特的影像魅力。
克萊爾德尼作為去年戛納電影節法國隊的準種子選手,因為進度原因使《黑洞迷情》不得不錯過並推遲到多倫多電影節進行首映。科幻的背景下以母性為議題,貫穿著情慾與暴力元素,七十多歲的高齡仍然在對自我熟悉的創作進行不同程度的探索。卡司陣容上朱麗葉比諾什+羅伯特帕丁森+米婭高斯也可讓人垂涎好久了。
本期共十三人評分十則短評 均分7.4
本次串聯內容長評部分來自於影評大師@德卡的羊長評 封閉空間內的象徵性科幻
本片其實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蒙特(羅伯特帕丁森飾)和他的小女兒是最後一個駛向太空末端的可怕又危險的危險任務的倖存者。 醫生(朱麗葉·比諾什)和帶著險惡動機領導的船員以及死囚犯逐漸消失。 隨著船上發生的事情的神秘感被揭開,父親和女兒必須依靠彼此生存並不得不駛向黑洞以探索生命最後的可能。科幻背景為本片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在此題材之下的探討會顯得更為迷人。
對於科幻片來說,視聽上的呈現無疑是相當重要的。由於投資所限,本片在視覺特效方面自然無法與那些好萊塢超A級大片相媲,但影片本身仍具有極其風格化的影像。極簡風格的空間布置,將空間限制住,能讓整個故事與人物在一個已知框架內進行運動,亦能融合部分超現實的設定。
音樂整體上是沉寂的,唯獨在幾場重要段落中來了次爆發。全片配樂運用的高光時刻莫過於比諾什大尺度出演的自慰橋段,高反差的燈光忽明忽暗,配合著奇異的吟誦聲與詭譎的配樂,催生出了一種詭異的神聖。
風格化的燈光也成了象徵的一部分。最初的影像是深藍的,那是神秘陰鬱的藍,伴隨著風狂躁的侵襲。到最後的一片溫暖的明黃,那是生命誕生之色,是在宇宙中劫後餘生的生命之光,伴隨著天際線直到永恆,完成德尼對生命的頌歌。而最後米白色的字幕,又何嘗不是萬物復甦的聖潔呢。最後再歸為黑暗,融入浩渺宇宙的無窮神秘。真正抓人的是作者持續生成的精神動力。
@下次開船 7分
這分明就是對倫理綱常、宗教信仰的一次挑戰啊,整體氛圍沉鬱陰鷙,感覺敘述方式也偏意識流一點。比諾什獨角戲看的瘮人,隱隱覺得有點像宗教中的某種獻祭儀式。
@老滾 8分
科幻的大背景完全是皮,本質是探討性慾墮落和創造新生的主題,視聽是真的強,藍色霓虹光給人一種幽閉感,全片的孤獨和無力真的讓人踹不過氣(最後黑洞的渲染還是相當不錯)。
@乍暖 7分
膠片萬歲!觀影後的第一個念頭是:如果這是年輕導演的處女作,那ta將來會是大師。沒想到是位老將。極簡主義,情慾與太空,性冷淡到了極點。女兒的出場讓我迷惑,銜接得不自然。結尾神了。
再回到本片的敘事上,
總體的講述通過放緩故事的節奏,減少角色的對白,縮減人物運動幅度,充分體現孤寂清冷的氛圍。也同時將視線更加集中於作者的象徵與表達之上。一個太空艙裡死囚們的縮影,醫生的繁殖計劃,又何嘗不可以視作整個人類的發展進程。簡簡單單幾個人物更是足以構成一個充沛的生命寫照。飛向太空,即是創造一個全新的封閉空間,亦是一個平行的地球,而太空艙的各式自然綠植,則更加契合了本片所想要表達的主題,當靜默的鏡頭緩緩掃過,你分明可以瞥見那種生命的美好。
朱麗葉·比諾什的角色迪布斯醫生可以視作「造物主」,充滿著對創造生命的渴望。而羅伯特·帕丁森的角色則對應的是「父體」,是冷靜而克制的,但是作為生命的源流,他的身上也帶著一種宿命感。角色女囚博埃斯即是「母體」,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而其他幾個角色也各具特質,或躁動或焦慮。醫生採集精液,是收集火種。再植入母體。即是人類的重新誕生,是生命的復現。
他們通過「盒子」自慰,則是欲望的一種具體體現,在寂寥的太空中,因為欲望本能,生命得以延續。生命之所以能成為生命,又何嘗不是因為擁有慾望呢。而那一摸血紅的閃光,是欲望與焦慮的可視體現。同時鏡頭也多次詳細刻畫了液體的流動,這是欲望的流動,這是迫切的交媾本能。這也是在象徵生命的血與水之交融,一如太空中的星光般永恆流動。
暴力則是整個生命過程中的異色,極致的暴力則意味的生命的終結。在本片中暴力元素不僅僅是導演用力的敘事武器,更是這則生命寓言中不可或缺的轉折點,用血液推動所有人物,改寫一切。
@卡佛啪啪卡夫卡 7
哪有什麼父女之愛,是完全的無愛可訴,reproduction降格成recycle,是對生殖的祛魅:即對虛無的徒勞對抗。德尼對氛圍的把握還是一流,只是我對最後那群狗持保留意見,這個意象的插入有點撕裂了之前維持的沉著和輕盈,但是make sense。配樂很絕,Tindersticks牛逼。
@幽幻 7
密閉空間下的情慾剖析,德尼營造出了一種鬼魅的太空壓抑感,無盡的絕望下的新生是殘存的希望,從本質上說這並不是一個科幻片,但場景的製作也太不走心了,導致我的觀感大幅度下降。
@嘉措 8
用科幻的框架和外衣講述著慾望與孤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一群罪惡之人對於慾望的躁動、孤獨、壓抑和把希望寄託在新生命上都充分的體現出來,醫生黑暗中自摸那段誇張的肢體對欲望的宣洩頗有些宗教感。
@夕顏 8分
脫去狂躁的外衣,與欲望進行和解,這是一次神秘的,迷人的回歸。
在科幻影片的歷史中,
如果說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飛向太空》代表了科幻類型片探索的兩極邊界,那麼本片則是在這兩極之間,極具巧思的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選用類型而沒有被類型限制,完成了這樣一部極「小」的電影,但依舊可以以小見大,氣質非凡真正的作者電影。
這是個抽象的故事,但同樣也是個具象的故事。可以宏觀到整個世界的起源,也可以微觀到一段血緣的傳承。我想真正偉大的科幻片,是需要有這種功能的。
@果樹 7
劇作上有硬傷,但德尼的風格很適合詮釋這樣的主題與氛圍。一向覺得德尼的影像中很能展現時間的力量,以及個體的渺小與無意義,這兩項都與「宇宙」二字先天契合。但影片不止步於此,情慾的部分與對於母體孕育生命延續等元素的呈現,讓片子不停留在過分哲思與抽象與完全的科幻化奇觀化上,也同時限制了片子的整體格局,有利有弊。
@斯托科夫 7
我們談論未來是為了拷問現在。有的是批判當下,而德尼則嘗試去分析。她有意將性愛和繁衍的職能區分,探討了原始的衝動和罪惡,並充滿了存在主義式的恐懼。在女兒年幼的時候,蒙特對其重複著「禁忌」二字,但基於當時的情形(逗孩子),禁忌二字的意義又被消解。拓展一下思路,大可把這部電影視為一個思想、社會實驗。當規則(禁忌)被違反時會發生什麼?它在哪種程度上是對個體的保障,又在哪種程度上會侵害個體?有兩個很明顯的標誌性事件。1.Dibs強迫他人受精。2.編造每日報告。人類為了繼續存在,可以犯下多少罪行?最後,當蒙特的女兒毫無徵兆地成長為一個美人並現在他面前的時候,顯然地,禁忌的邊界又動搖了。比諾什奶奶大概是第一個把自慰演成現代舞的人。
@德卡的羊 8
簡化一切訴求,用封閉空間執行永恆的慾望母題,而「科幻」無疑是為此鋪上的一層神秘面紗,深藍影像下抽象展開,橙黃影像後具象生長。那麼可以說,帕丁森是太陽,比諾什是月亮。宇宙中交媾,黑洞裡重生,日月無光,最後一切皆有光。
評分:@月色歸來時 7分;@滿島光 8分;@雞蛋堡好吃不貴 7分;
歷期評分top3:
No.1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7.6
No.2 《黑洞迷情》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