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構築心方向》影評:構築心方向:建築與人物關係的互文(文末附完整建築列表及地圖)

構築心方向影評

本文節選自我的課程期末論文作業(通選課《現當代建築賞析》,董豫贛授課)。特摘選「互文」部分與友鄰分享,另在文末附上詳細建築信息與自製地圖,方便友鄰研究或巡禮。

背景

提及哥倫布,人們往往首先想到俄亥俄州的首府,但影片中的哥倫布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以南64公里。這個只有四萬人口的城鎮看似不起眼,卻是現代主義大師之作雲集處,被譽為「大草原上的雅典」、「建築師的麥加」。原本以發動機製造業聞名的哥倫布,如今能夠成為建築愛好者的天堂,得益於柴油發動機大亨歐文·米勒(J Irwin Miller)對建築的喜愛。或許是想要打造一個精神歸宿,亦或者出於陶冶情操的目的(人造文化,美國的一大特色),自1954年起,由米勒創立的Cummins基金會聘請貝聿銘、羅伯特·文丘里、伊利爾·沙里寧及其子埃羅·沙里寧等建築師設計了70餘座建築。於是這個小鎮成為了現代主義建築美學的試驗田,一躍成為美國城市建設排行榜上位居第六的城市。

作為一部「無處不與建築有關」的電影,《構築心方向》選擇這裡作為舞台是合適的。也因此,影片幾乎所有的故事情節都發生在知名建築裡面(或附近)。

建築與人物關係的互文

作為一部被稱為「以建築為主角」的電影,《構築心方向》以其獨特的攝影手法展現了建築,例如大量使用遠景、大全景、對稱構圖等等。但在這裡我不想過多談論「電影技法如何表現建築」,而是想更貼近建築本身,轉而談談「建築如何影響電影敘事」。

我認為,在這部影片中,導演是有意識地讓建築本身參與到人物關係的構建當中的。

我第一次感受到這一點是在凱西與金第一次相識時。為了展現兩人從「陌生人」到「交朋友」,導演讓凱西站在圖書館的廣場一側,而讓金站在歐文花園旅館一側,他們中間隔著柵欄。當他們開始交流時,兩人沿著柵欄往前走,攝影機也向後退。直到互相自我介紹,他們恰好走到一個缺口——柵欄和隔閡一同消失了。他們放下了戒備。

我暫且將這種手法稱為「建築與人物關係的互文」,即建築的造型和結構特點本身與人物關係相互呼應、互為補充。於是我開始從這一角度入手,發現全片存在多處類似的手法。

第一基督教教堂 – 不對稱的平衡關係

第一基督教教堂是伊利爾·沙里寧1942年的作品,是美國第一個簡約現代風格的教堂。該建築一反傳統教堂「對稱」的設計原則,只將服事人的聖餐檯居於正中,其餘所有設計都盡可能地實現「非對稱」的理念。當你觀察建築的正立面時,會發現門不在立面的正中間,同時十字架也不在門的正中間。同時為了強調這一點,沙里寧還用標準尺寸的網格將其標識出來。門框到牆體是左三格和右兩格,十字架到門框是左四右三。

除開建築的主要結構,「不對稱」的理念同樣體現於細部之中。正門的把手一正一反且一大一小;樓梯左右兩邊的扶手錯落,避免對稱;鐘錶的錶盤甚至都沒有在鐘塔的正中央,而是偏向左側。沙里寧「非對稱性」的反傳統傾向本質上是一種現代主義思想。

第一基督教教堂的非對稱性與故事中的兩對人物關係互文。第一對是凱西與金,他們一個出身建築名門,一個出身貧寒;一個對建築毫無興趣,一個對建築充滿熱忱;一個是外來過客,一個是本地居民。但他們共同擁有的是「建築學與生活之間的矛盾」,一方來自父親,一方來自母親。正如凱西第一次帶著金參觀第一基督教教堂時說的那句「這是不對稱的,但仍保持著某種平衡」一樣,他們的關係也如同這座教堂一般不對稱,但卻在最後達成了某種美妙的平衡。

第二對是凱西和她的同事加布。故事結尾處凱西決定離開時,暗中仰慕她的加布卻無法挽留。他們的關係如同他們的座位/他們身後的教堂一樣不對稱——凱西在前面,加布在後面看著。

《共和報》辦公室 – 半透明的曖昧關係

作為芝加哥學派第三代的重要傳人之一,曾經與密斯共事過的邁倫·戈德史密斯自然也偏愛大玻璃幕牆和簡約的金屬框架結構。玻璃所具有的材料特點在這裡體現——透明但隔音,可看而不可聽。這一點在《Playtime》裡有涉及。

根據電影給出的畫面以及文末的地圖,我們可以確定《共和報》辦公室和石灰岩柱的相對位置關係。這是凱西在石灰岩柱下偷窺報社的前提。

郭共達在這段戲裡充分利用了玻璃幕牆的特點來展開故事。凱西打電話向母親的同事確認她有沒有在上班(凱西擔心母親會偷偷翹班去和男人約會),而玻璃那頭的同事卻故意不接電話,裝作沒有聽到,在凱西留言完後又立馬撥出了一個電話。但玻璃幕牆阻隔了聲音,凱西並不知道同事在給誰打電話、在說什麼。觀眾只能猜測她是給凱西的母親通風報信:「女兒來查崗了」。

《共和報》辦公室的玻璃幕牆在此處與「凱西-同事 / 凱西-母親」之間相互隱瞞的曖昧關係互文。凱西無法聽見同事在打給誰,但玻璃提供了她「看到同事在打電話」的可能,如果換成其他不透明的建築材料,這種曖昧關係便不會存在。

也許會有人覺得我過度解讀了玻璃作為建築材料的特性,因為玻璃隨處可見。但這場戲是以凱西對玻璃的闡釋為開頭的,多少可以印證我的解讀。

哥倫布大會堂 - 斷裂的關係與連接的企圖

哥倫布大會堂是建築師愛德華·巴塞特於1981年設計的作品,但關於這棟建築的資料並不多。作為哥倫布市的市政廳,三角形的建築外形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三權分立」的政治理念。建築最大的特色是正面兩根出挑的門楣(或是一根斷開的門楣,取決於你怎麼看它)。由於斷開,這兩根門楣在結構上並沒有功能,同時它也不是一個建築物體。我認為它更多地承擔了裝飾和表意的功能。

來源:谷歌地圖街景

兩根門楣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現,是在凱西和金就家庭倫理觀發生爭執之後。凱西執意「母尚在,不遠遊」,而金卻希望自己的父親死去。兩人的關係出現裂痕。而此時攝影機是從下往上俯拍門楣間的縫隙的,這無疑強調和放大了這種「斷裂」,與兩人關係的破裂互文。

門楣第二次出現是在凱西和金和解後。此時攝影機卻選擇從側面用更大的景別去拍攝,這樣一來縫隙在視覺上就小了很多,突出了在水平上的連續性。同時,從這樣一個角度去觀察兩個門楣,會給人以一種「連接」的傾向。

我思考了很久這種連接的傾向感由何而來,雖然可能有些過度解讀,但它確實讓我想到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的《創造亞當》。那是一種帶有神性的「連接的企圖」。(而且看起來的確很像)

如此,哥倫布大會堂與「凱西 - 金」關係的互文便顯而易見——暫時的斷裂,但趨向連接。並且,凱西和金在情感上的連接的確是通過建築完成的,但此處指向抽象的建築學。建築物暗示情感連接,建築學推動情感連接,最終引向影片的主旨——建築是可以承載和連接人的情感的。導演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於是這個門楣成為了藍光碟片版本的封面。

建築附錄

該附錄完整收錄14處建築地標,末尾附地圖。

1. 米勒之家 The Miller House and Garden,埃羅·薩里寧 Eero Saarinen,1957. 故事開場時,李再勇參觀的建築。

2. 巴塞洛繆縣公共圖書館 Bartholomew County Public Library,貝聿銘 I.M.Pei,1969. 女主角凱西工作的圖書館。 https://www.mybcpl.org/about

3. 第一基督教教堂 First Christian Church,伊利爾·沙里寧 Eliel Saarinen,1942.以非對稱性聞名。

4. 羅伯特·斯圖爾特大橋 The Robert N. Stewart Bridge,J·穆勒 J. Muller,1999. https://www.columbus.in.gov/engineering/about/about-the-bridge/

5. 第一金融銀行(原歐文聯合銀行) First Financial Bank,德博拉·伯克 Deborah Berke,2006. 凱西最初喜歡上建築的地方,她第三喜歡的建築。德博拉·伯克為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首位女性院長(2016)。

6. 歐文花園旅館 The Inn at Irwin Gardens, 亨利·菲利普斯 Henry A. Phillips,1910. 男主角金的下塌處。 https://columbus.in.us/inn-at-irwin-gardens/

7. 歐文會議中心 Irwin Conference Center,埃羅·沙里寧 Eero Saarinen,1950. 凱西第二喜歡的建築。

8.《共和報》辦公室 Republic Newspaper Building,邁倫?戈德史密斯 Myron Goldsmith,1971. 凱西第五喜歡的建築。

《共和報》辦公室:http://www.som.com/china/projects/the_republic__newspaper_plant__offices

9. 哥倫布心理健康衛生局 Columbus Regional Health Mental Health Unit,詹姆斯·波爾舍克 James Stewart Polshek,年代不詳。詹姆斯·波爾舍克為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主任,第74屆AIA金獎獲得者。

10. 石灰岩柱退伍軍人紀念館 Limestone Pillars - Veterans Memorial,作者不詳,年代不詳。 石灰岩柱位於「8號建築」《共和報》辦公室街對面。

11. 北區基督教堂 North Christian Church,埃羅·沙里寧 Eero Saarinen,1959.

12. 新布朗斯維爾廊橋 New Brownsville Covered Bridge,史蒂芬·朗 Stephen H. Long,1840.

13. 哥倫布大會堂 Columbus City Hall,愛德華·巴塞特 Edward Charles Bassett,1981.凱西第十八喜歡的建築。

愛德華·巴塞特口述史:http://digital-libraries.saic.edu/cdm/ref/collection/caohp/id/235

14. Mill Race公園瞭望塔 Mill Race Park Observation Tower,斯坦利·塞托維茨 Stanley Saitowitz,年代不詳。 建築師個人主頁:http://www.saitowitz.com/

感謝友鄰Amazin @211444626 提供瞭望塔信息。

14個出場建築的空間關係如下圖所示。圖1為哥倫布市全貌,圖2為「上圖所示市中心區」局部放大圖。

圖1 哥倫布市全貌

圖2 「市中心區」局部放大圖

【參考文獻】

[1] 發條橙的暴力美學 = 粗野主義建築?. Wallpaper卷宗, 2018. http://www.sohu.com/a/275034810_656460

[2] 把噗. 這部處女作,是我的年度十佳之一. 豆瓣網, 2017.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35765/

[3] 朱馬查. 深焦 x Kogonada:美國網紅棄讀博士後寧靜的處女作. 深焦DeepFoucs, 2018. http://www.sohu.com/a/217984758_758090

[4] 李明潔. 建築師的麥加:哥倫布小鎮. 《航空港》, 2015(2). http://greatchina.ecnu.edu.cn/e7/36/c2259a59190/page.htm

[5] 人間世. 構築心方向看一場《構築心方向》. 豆瓣網, 2017.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881500/

[6] ALE. 片中女主的建築排名. 豆瓣網, 2017.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51527/

[7] 董豫贛. 現當代建築十五講.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