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炸彈城》影評:殺死那個「搖滾暴徒」!
炸彈城影評
據說,在音樂圈有這樣一個鄙視鏈:
玩古典的看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看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看不起玩流行的,玩流行的看不起玩嘻哈的。
其實在這個鄙視鏈裡邊,最尷尬的不是最底端玩嘻哈的,而是玩搖滾的。
搖滾既不如古典樂和爵士樂那樣是公認的陽春白雪,也沒有流行樂和嘻哈樂那樣強大的群眾基礎。
因此,小眾的搖滾樂現在也成了廣大文藝小青年的裝逼招牌。
不同的人對搖滾有不同的看法,《搖滾巨星》裡搖滾是勵志的,《最後的日子》裡搖滾是孤獨的,《席德與南茜》裡搖滾是墮落的。
今天的這部電影《炸彈城》,更像是一部拍給朋克搖滾青年的墓誌銘!
影片發生於德州的一個小鎮,在朋克小團體與橄欖球隊的衝突中,朋克小子Brian被橄欖球小子Cody駕車撞死。
可悲的是僅僅因為Brian的衣服上寫著「Distroy everything」,陪審團最終判定Cody無罪釋放。
更可悲的是,本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青年
敵視現實,虛構遠方。東張西望,一無所長。 —— 《十萬嬉皮》
朋克小子組樂隊搞藝術敬老愛幼不惹是非,但生活拮据,衣食無著,典型的窮逼Rocker。
橄欖球小子又高又帥又富,喝酒泡妞,打架鬥毆,樣樣拿手,標準的校園小霸王。
但本質上來說,Brian和Cody都是一樣的青年,他們血氣方剛,荷爾蒙旺盛。
不同的是Brian喜歡搖滾,選擇用自由的POGO來釋放爆棚的激情。Cody熱愛運動,選擇用規則內的衝撞來消解過剩的荷爾蒙。
警察
姑娘姑娘,漂亮漂亮。警察警察,拿著手槍。 ——《姑娘漂亮》
片中警察作為國家機器的象徵一種出現過三次。
一次是追拿外出塗鴉的朋克小子。破門而入,見人就抓,恐嚇威脅,簡單粗暴。
另一次是驅趕野外篝火晚會的橄欖球小子。有禮有節,紳士貼心。
這兩次出現,毫髮畢現的展現了國家機器對於兩個群體的鮮明態度。
第三次是去Cody家搜查證物。
注意這裡的please。可以想象如果兇手是朋克Brian,被害人是Cody的話,警察蜀黍可能就不會這麼彬彬有禮了吧。
「該死的」朋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在這個地下埋著核彈的小鎮裡,每個青年心裡都揣著用以自保的炸彈,他們被圈在「黑暗森林」裡,彼此廝殺。
橄欖球小子拿出心裡的炸彈,轟向不明身份的的入侵者,僅僅因為他想當一把忍者,朋克小子就失去了生命。
被社會主流排斥甚至家人也不認可的「搖滾暴徒」終於死了。車輪碾的他血肉模糊。
因為他的奇裝異服和離經叛道,判決兇手無罪的陪審團又在他已經死透的屍體上開了一槍。
可以,這很朋克,他的墓碑上或許應該寫著:
炸彈不息,搖滾不死
PS:影片電視屏幕上那個神秘白臉男是瑪麗蓮?曼森???
-----------------------------------------------------
更多暗黑系電影關注公眾號longsu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