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拳力逃脫》影評:精良棋子敗在棋局——
拳力逃脫影評
今天介紹美國動作電影《拳力逃脫》。
片名Mile 22 (2018)。別名拳力逃脫(台)/絕地22哩(港)。
本片由動作片專業戶彼得·博格擔任導演,動作男星馬克·沃爾伯格和印尼新晉動作男星伊科·烏艾斯攜手,加上女漢子勞倫·科漢、十字固女王龍達·魯西,共同奉獻了這場生猛的動作大片。
影片的主線劇情十分簡單,但背後的副線卻令人深思。
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東南亞國家印加多爾,美國人得知俄羅斯弄丟了6枚髒彈原料,本著藍星衛士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美國人下決心要攔截這批髒彈。
一名印加多爾底層警察小李帶著一塊硬盤突然跑進美國大使館,表明自己知道髒彈下落,要求將自己送出印加多爾,才能告知硬盤密碼。
從美國大使館都撤離點,一共拳力逃脫,這也就是片名的來源。
詹姆斯率領美國守望小組負責此次撤離任務,在印加多爾情報機關的強力阻截下,守望小組最終完成任務,將小李送到撤離點。
任務背後隱藏了另一個局,守望小組完成任務的代價是全軍覆沒。
馬克·沃爾伯格扮演暴躁的詹姆斯,這個人物平時有一個小動作,在絮絮叨叨的時候,他總喜歡彈弄手腕上的皮筋,通過疼痛感提醒自己不要太暴躁,這也是「厭惡療法」的一種。
厭惡療法建立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基礎上,就是利用條件反射原理,建立痛苦刺激與不良行為之間的條件反射,用以對抗原有的不良行為。
詹姆斯是一名堅定的愛國主義者,為了國家大義,拋棄了自己作為個體能夠拋棄的全部東西,詹姆斯天賦異稟,心思縝密沉著冷靜,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唯一的缺點就是為人十分暴躁,工作中有強烈的急躁情緒,為了儘快完成任務,不惜對旁人惡語相向。
當外交嘴砲和熱戰爭手段都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就需要用到類似守望小組的髒活小組了。
影片大部分是圍繞詹姆斯的角度展開,觀眾們跟隨詹姆斯的視角,體驗戰鬥在一線特工的心酸不易。
每次出任務之前,守望小組的全體人員都和政府簽訂協議,他們完全秉著強烈愛國主義在替政府執行髒活。
就像影片中表現的一樣,大國取得各項成就的時候,背後都會有很多不為人知、不可告人的秘密。
印尼新晉動作男星伊科·烏艾斯不僅要表演當地警察小李,還要擔任本片的動作指導。
影片中有大量伊科·烏艾斯的個人秀,他的動作戲一直帶有《突襲》中的影子,血腥暴虐,拳拳到肉,虎虎生風,每個動作都包含暴躁氣息,加上影片凌厲快速的剪輯,觀眾們觀看時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演員身上的殺氣。
當然,也正是因為伊科·烏艾斯擔任這名被護送的關鍵人物,觀眾們在觀看全片時只有一個疑問,小李為什麼需要護送呢?
守望小組給他一把刀,讓他自己直接殺到撤離點就行了啊,守望小組連補槍的可能都沒有。
影片背後的劇情副線其實是美俄大國博弈的過程。
原先提到的俄羅斯丟失髒彈,其實是俄羅斯高層女將軍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個局。
影片開場守望小組幹掉了潛伏在美國境內的俄羅斯情報機關,其中殺掉的年輕人正是女將軍的兒子,為了給兒子復仇,女將軍設局,誓要殺光守望小組。
片中一句台詞將所有劇情全部解釋清楚:「他(小李)不是雙面間諜,是三面間諜。」
在執行復仇計劃時,俄羅斯動用了整個國家力量,買通了小國印加多爾,脅迫小李完成設局,讓美國人上鉤。
而美國人卻對此一無所知,他們一直以為是在尋找髒彈,防止髒彈危害藍星安全。
當一個超級大國動用舉國之力對付一個手握大量資源的髒活小組時,勝負早已注定。
影片背後想要表現的和平年代下的新時代冷戰,大國之間表面祥和,實則暗流湧動。
和平只是實力相當時的相互制約,當實力不相等時,則不會有和平。
當然美國人拍攝新冷戰的時候,一直在美化美方勢力,俄羅斯一方就安心的當個反派吧。
一開始美國人就是為了保衛自家國家安全乾掉了俄羅斯情報小組,於情於理都站得住,後面俄羅斯女將軍為了復仇不惜搞出這麼大動靜,甚至擴散髒彈,就已經站在反人類的一邊。
影片如果還有續集,那麼自然就會是詹姆斯集結人馬為死去的隊友報仇,小李前去拯救自己的女兒。
在本片中,美國一方在戰術上贏了,但在戰略上輸了。
可能有的人覺得守望小組一幫人最後做任務的時候智商下線。其實守望小組最多只是大國博弈時的棋子。
當大國對付小國時,這枚棋子無堅不摧,又是隨意控制一個主權國家的電力系統、交通系統,又是無需軍方授權對一個主權國家使用無人機發射導彈。
當大國對付大國時,棋子只能是棋子,對方也是無堅不摧的棋子,鹿死誰手就要看背後的戰略布局。幕後政客之間的爭鬥才是旗手之間的戰鬥,而棋子再厲害也只是一枚棋子,隨時可以拋棄。
特種戰爭凌厲生猛,
精良棋子敗在棋局。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