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雪中灰》影評:雪中灰||暗夜裡人性閃耀的光輝

雪中灰影評

題記:如果有一天,你的身體被禁錮,靈魂是否依然高貴?

上世紀,從30至50年代,數百萬無辜的人被斯大林和蘇維埃政權流放到西伯利亞。二十多年間的死亡和恐怖,也只有在倖存者的記述中,才能得到並不完全的呈現。

影片《雪中灰》,根據立陶宛裔美國女作家Ruta Sepetys的暢銷書Between Shades of Gray改編拍攝。講述了一個慘遭鐵幕政權統治下的家庭如何被拆散,緊隨其後的死亡,以及人性尚未完全泯滅的「特赦」倖存者故事。

故事背景雖然設置在集權恐怖的集中營裡,但畫面並不灰暗。有筆端描繪的藝術天賦,有回憶中陽光明媚,還有愛情和尚未完全泯滅的「人性昇華」——因此,就有人評說「無比深重的一段苦難史,被拍得這麼輕這麼淺,令人失望……」

當我們在看別人的苦難史時,我們在「觀賞」什麼?

運輸火車上死亡的嬰兒,順手就被丟棄到車廂裡的爛洞,讓他消失在鐵軌之間,而哭泣的母親還要在尋找的背影時被處決;流放北極途中死在船艙裡的老人,就會被抬出葬身大海……肉體已然被折磨禁錮,而靈魂呢?

女主人公麗娜的母親精通俄語,集中營的當權者為她提供了一個既不用下地幹活,還能填飽肚子,而且溫暖輕鬆的翻譯工作——面對強權說NO,不僅需要絕大的勇氣,還必須承擔後果。作為報復,她被告知丈夫在一家人被抓走的時候就已經被槍殺,還要和兩個孩子一起被遷徙到寒冷的北極,即將凍死在那裡。

北極的冬天,意味著死亡。

人死了,但高貴的靈魂還在散發光芒。

麗娜在母親彌留之際,拆開了那封原本期待和父親一起展讀的藝術學院錄取通知書,然後看著母親在欣慰中死去,就在剛剛她才被母親告知父親早已死亡的現實。

藝術可以照亮現實,但「生活不是藝術,它會經常變動。」

《雪中灰》的女主人公麗娜·維爾卡斯,有著驚人的繪畫天賦,在十五六歲的少女時代應該享受夏日陽光、海灘和甜美的愛情,然而卻遭遇了那個特別罪惡的時期,只能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刨土豆,邂逅一個處境相同心存良善的好小夥——最終,還是依賴自己的繪畫天賦及倔強堅持,令自己和弟弟得到赦免,奇蹟般活了下來。

簽署赦免令的軍官,被他的上級稱作「英俊的年輕人,天真的臉龐,就像天使」的科倫斯基,自我介紹時叫作尼古拉,那個「有一隻眼是烏克蘭血統」並且愛上了女主母親的青年卻上吊自殺了……他的人性,在死亡時得到釋放。

「看多納粹題材,突然轉到蘇維埃專制下(有什麼區別)死亡對剝奪自由的人和剝奪別人自由的人,都是解脫。」

而我,只是覺得影片《雪中灰》拍攝得很克制,因為心留善意,人性尚存。那個堪比納粹2.0版的前蘇聯集權恐怖現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相信有許多倖存者能夠講述他們的親身經歷和切實感受。逝者以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反思,泯滅人性的罪惡,究竟有多恐怖……畢竟,歷史還有可能會重演。

無論是被流放的西伯利亞,還是被投放在納粹集中營,距離我們都太過於遙遠。他們的悲慘世界自有他們的人去紀念,而我們有過什麼樣的過去?

夾、邊、溝,算不算?以前,還看過王兵導演的同名主題電影,也記得裡面有人性醜惡和殘虐淒涼的內容,看得我噁心得都快要吐了,但親歷者的觀後感卻覺得較膚淺(因為影片描述的苦難遠不及現實的十分之一噩惡)……好像是著名導演陳凱歌就曾在一次訪談中提及自己有時候還會在寂靜的夜晚回想起當年在雲南下鄉插隊時,那個從空寂的夜裡由不遠處傳來鎖鏈女人被強姦時尖銳淒厲的哭泣咒罵——當人的良知泯滅獸性被喚醒時,這個世界就處在地獄的臨界點,你們想要觀賞的苦難,便隨處可見。

或許,諸如《雪中灰》,《夾、邊、溝》《美麗新世界》,《辛德勒名單》等等電影,並不像某些人所評論的那麼完全(或者完美),但是至少揭露了部分真相,不至於讓光輝的人性在暗夜裡被泯滅成灰。儘管也會有人說,那些罪惡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這樣子重新刻畫醜陋的疤痕,會有什麼用呢?

我個人認為,每一種批判都有意義,因為人性善惡兩面永存。如果不警惕罪惡,等到險惡用心的人煽顛起邪風,善良被吞噬,人們就會再次遭遇萬惡的悲慘世界。

後記,驀然想起今天是西方的情人節,而我卻分享了這麼一部悲催的電影——為了合乎時宜,鏈接一個浪漫歡喜的影評《是你替我愛上她》。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瀏覽。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