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插心之刀》影評:一鏡一幀讓愛刺進心裡面

插心之刀影評

片名刺心其實包含兩層含義: 1.面具殺手殺死了五個演員,手法各異,「刺心」是謀殺的一種籠統說法。這是實中之虛。 2.剪輯師女主若即若離的愛,直至最後的決絕刺痛了製片人女主的心。這是虛中之實。 根據法語片名直譯的英語片名「Knife + Heart」更能理解這種虛實雙重含義,有形的無形的刀,實體的靈魂的心。 另外,殺手故事背後還有一段男孩間虐心的感情故事,是刺心的「虛中之虛」含義。

刺心的主線故事其實非常簡單:男同色情電影的製片人Anne和剪輯師Lo?s是一對女同戀人,後者對前者若即若離,前者想要通過以拍攝優秀電影的方式緩和兩者之間的感情,贏回她的心。但最終拍出了好作品造福了同性群體,卻失去了自己的愛人。一個簡單卻悲情的失去愛的故事。 觀眾(包括我自己第一次看也沒有進入到這部電影)難以進入電影,難以共情的「障礙」在於導演設置了一條對其電影男演員進行謀殺的連環殺手故事支線。對這種設置邏輯的理解不同也決定了對這種電影觀看方式的不同:實置-一般B級片,女主的臆想-精神分析式影片,虛實不辨的並置-類型片包裹下的情感電影。我傾向於最後者。 我看到一篇評論,他的理解是故事的核心是殺手的愛情故事,女主角只是作為承受這個的載體。挺有意思的,那女主角就不是「通靈者」,而是「附靈者」了。其實兩條線索主次並不重要,何種邏輯關係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情感關聯將兩條線連結起來。

無論遵從哪種「敘事邏輯」,兩條線並非割裂的,而是有著嚴格的情感邏輯: 虛線的「殺人場景」可以看作實線兩人情感裂痕的擴大與恨意,「拍攝場景」可以看作是情感關係的緩和與愛意 ,最後Lo?s的死去意味著兩個關係的徹底決裂。而作為影像邏輯將兩者縫合起來的是Anne作為「通靈者」「預言者」(或者說是「附靈者」)負片效果的夢幻-影像和連接拍攝構思-拍攝實景的疊化鏡頭。尤其是後者,一個簡單的疊化鏡頭,包含的信息量卻無比巨大。

一個疊化鏡頭的前後包含了三個時間段落,三種時空:現時的Anne的游離神情,疊化那一刻的腦中場景構思的心理時空,以及呈現出來的真實的拍攝場景。當然其中的情感信息也自然而然突顯了出來:Anne為了贏回Lo?s的心的努力。

這種虛實並置的高潮出現在影片結尾:殺手出現在Anne拍攝完成的影片熒幕前,一個柔弱的男孩猶豫卻又堅定地將這把刀捅進殺手的腹部。

這裡的「刺心」又有了另一層更廣更深的含義: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對恐懼(恐同)的掙脫。Anne雖然失去了自己的愛人,但拍出了優秀的電影,成為同性戀群體的「慰藉」,成為他們身份認同的引導。電影的格局也一下子擴大。

導演在接受《電影手冊》的訪談時說,「 全片都是通過她(女主角)的視角呈現給觀眾的 」「我還是認為布景、運鏡這些是與人物情感息息相關的,一直如此。一切都是從情感出發的。視角、焦慮,乃至情感的迸發,通過鏡頭前的設計鋪展開來。我從來不想忽視我的人物,而形式上是始終與情感相連的。 」

我想第二次觀看這部電影用了一種逆向的方式「進入」這部電影:通過情感理解畫面。現在抽離開來,按照正向方式,按照導演的原意,用畫面理解情感。除了上述例子之外,還可以列舉一些例子證明導演的這種畫面呈現情感的方式是有效的。就像@南烏的評論一樣:整部電影的運鏡就像一把刀。捅在了我們的心上。

而森林裡兩位女主角的「分別」戲之後的旋轉N圈驚天動地的謀殺運鏡其實也是女主情感的外延:一個人在風雨中凌亂...
而情感的爭執高潮戲裡,面具殺手沒有殺人,也一閃而過,也是這種情感裂痕擴大的外延,是恨意的閃現

這種虛實並置不僅讓觀眾體驗了別樣的觀看和感知模式,虛置的背後還有另一層兩個男孩的情感故事。一部電影能做到製造雙重情感體驗而其本身又互為照應,不得不說是極其美妙的。這種結構看似複雜卻極其簡單:一切以情感為核心,以影像為邏輯。這類電影在加倍我們的情感體驗的同時也鍛鍊了我們的提取信息和情感的能力。

類似的體驗還在《存身》這部電影裡:你關注的是一場風暴,還是一個擁抱? 而在《刺心》裡:你看到的是血腥的謀殺,還是一顆(兩顆?)被傷透又修復了的心?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