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許可》影評:並非人生許可他人,而是人生許可自己。
人生許可影評願准許他人,也准許自己。
准許
題目點名了全片的目標和過程,即人如果開始探尋自我,那麼將會改變約定俗成的觀點。
看似是對另一半的准許,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准許——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的過程。
那為什麼我們需要對自己准許呢?
—————————————————————————————————————————————
全片沒有展開,只圍繞一個觀點:真愛不是唯一的。
但這其實只是一個殼子,也是大家詬病的地方。本片實際上是接著愛情的故事探討自我覺醒。開篇30歲這個地方點了題,不是特別明顯。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愛情,和他/她想要的,理想中的自我,理想中的生活,有很大關係。
愛情對象可以說是一個鏡面關係。所以看得時候大家會覺得莫名其妙。
這一點在兩對情侶中,尤其是男男情侶中明確提到了,霍爾Hale想要孩子,但他最後拒絕在一起的理由是,對方不想要。這就是建立在本片假設的觀點上:真愛不是唯一的。可以看做是這一觀點的假設性實驗,在真實生活中,情況要複雜得多。
而全片在多處,尤其是開頭(可能後來導演累了XD),採用了舞台劇,以及人物追光的設置。如果能統一這個做法——戲劇化的呈現方式,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讚賞或者認同。但導演比較貪心,又想把生活的真實性加進去。
—————————————————————————————————————————————
言歸正傳。
既然是對自己的准許,就要說到理想的自我。這實際上是和傳統觀點對話的過程。
擅長擁有的不一定喜歡,喜歡的不一定去做。建立一個具有價值的事物,然後說這不是我要的。這樣做可能會引來仇富啊……
本片中,男女想要突破的是,真愛唯一這個傳統觀點。男男卻相反,最終在真愛不是唯一上,卻反向形成了必須有孩子這樣的傳統觀點。(這可以說是建立在gay這一特殊群體實際情況上的,比較亂,非世俗。)這樣的設置,也是許多觀眾詬病的地方。實際上是做一個,非主流人群的反向處理。也是自我覺醒的一種,即雖然性愛取向是非主流的,但價值觀是主流的。也是一種自我覺醒。
准許自己成為群體中特別的那個,准許撕破那個精心準備的假扮生活尋找真實自我。
所以全片的重點提到了兩次過家家,女主和鬍子男里斯Reece(女主現實中的丈夫),作為觀眾面,點出了對方在過家家——這也是兩重意思,1太過理想化 2 實際上指的是世俗(所在主流人群)灌輸的理想。
全片以裝修的新房作為象徵。而人物的象徵性意味,或者說設計痕跡,也特別重。
男主做的所有事,未必是他自己想做的,而是為了女主而做的,為了他們「理想」中的生活。男主合夥人里斯Reece指出了,他只是個業餘的。
女主同樣,因為現實原因改變了專業方向,研究音樂史,但這可能也並不是他想要的。
男主作為輔助的那方,主旨是釋放。主要是用了行為上的吐口水,重做支撐,發火鋸木頭,和最後房子前的罵髒話。這裡暗示了男主的SM傾向。藉由他的出軌對象-成熟女引出,但成熟女在他這裡是M角,在離開他之後是S。這裡不做討論。
女主作為主導,主旨是共鳴。採用了古典和現代音樂的對比。主要用,女主在出軌對象主唱家,用合成器演奏了巴赫的法國組曲,論文被導師說從一個學者像一個表演者,最後在音樂廳演奏等表現。可以看做是傳統和當下的碰撞。對價值的重新思考。
一個一直在浮空尋找,一個人一直在落地完成。一個人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個人為對方活而不得,兩組情侶都是這種模式。
兩組人先後提到了成長。他們認識到了新的自己,捨棄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這種努力大部分是在生活上的,使他們對理想生活的努力。掙扎之後他們最終准許了新的自己拋棄舊的自己。這種改變進而影響到了愛情——實際上影響的是關係,而並非感情。
這和生活中一樣,通常人們生活的改變,也伴隨這感情的改變。問題在於我們很難知道何時會發現新的自己。本片的敗筆之一在於,准許對方出軌的噱頭沒玩起來,涉及面太窄;而生活對他們的影響又提筆太少。
----------------------------------------------------------------------------------------------------------------------------------------
這裡可以做一個設想,如果是本木匠傳記,理論上來說木匠也能做出音樂家的韻律,那很可能男主並不是想做木匠,這只是他價值的一個體現。而女主也許因為膽量或者天賦原因,放棄了演奏。這兩個人和他們所追尋的生活是有偏差的,兩個熱愛自己生活的人不會如此。
而且導演別有用心的,讓導師說女主其實是很有學者才能的,增加了她原有的價值,又使她並不在意。這和她擁有美好生活,並不在意是一致的。
故事開頭的時候,提到了一點,男主對女主舊戀人的不屑,他是不認可對方的,從一個角度反映出他對女主想要什麼是缺失關注的,因為他可能連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據他自己說,以自己的合作夥伴/室友為榜樣。而很微妙的,他對女主後來的出軌對象是認可的。
這裡導演又故意設置了一個人物,大表哥是花瓶,心好傳統又落地,但扛不住思想簡單。女主可能不是絕美,但勝在氣質和內心,有的時候又變得理想化。
這樣工人+女大學生的臉譜化設置好像很常見。等等,女大學生難道不是看上了工人可口的肉體嗎?不,這具肉體更加是中看不中用。此wood非彼wood,導演是不是皮了一下就不得而知。
可以說一個是追求現實生活的,需要實體。一個是追求精神生活的,需要理想。兩個人可能本就不一樣,卻又因此相互吸引。但因為人類整個文明,藝術包括電影都是建立在精神追求上的,所以……
由此想到阿凡提的故事,大概是這樣:國王問阿凡提,智慧和財富,你想要什麼啊?阿凡提說我想要錢。國王我就不一樣,我想要智慧。阿凡提:人缺啥要啥。國王:……
那麼要較真,實際上是因為女主想要理想,卻沒有實現理想的勇氣。而男主說,我要最好的房子,但又缺了點什麼更高的需要。本來一個帶隊,一個執行這種搭配是不錯的。奈何人想換個生活時,通常不是從自己下手,而是從感情開刀。不過這同樣是本片的主題,自我的重生,哪怕是三十歲的我們,依然幼稚,迷惘。……同樣有看點的還有夕陽戀。突然想到如果改成國產劇,男主應該會造個鋼琴給女主吧,完美結局。外面有千千萬萬想要肉體,想要房子的女人,你偏偏喜歡這個理想的學生妹。這麼想來,兩個人都挺單純的,這也和初戀這個設定相符。生活中,這種因為所求不同,又或者一戀就是若干年,不好不壞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本片是建立在一個相對成熟的議題上的:追尋想要的生活,要比追尋想要的感情,是件更重要的事。前者是後者的基礎,前者做出了妥協,後者就不會完滿。兩個人的美好生活,首先是兩個美好的生活,這應該是相對現代的一個觀點。但做起來是相當困難。
可以如此:1+1 夫妻店,一個當腦一個當手,兩人開個琴行,男主選木頭造琴調率去進修下,女主彈琴表演,不懂的帶帶男主不要嫌棄人家。
2+2,兩組人,分別為合夥人,女主+弟弟,音樂人園藝店。男主+室友,家具店。男女給對面生孩子。同理,也可以男主找個思想型合夥人,女主找一個執行力合夥人,生活和家庭分開,也滿足個人價值。
但這種結果,都是我們直接給的。他們要的只是自己來一次試試。人生,也許要的就是自己把握,自己探索的過程。
—————————————————————————————————————————————
本片的結局基礎,可以說是建立在這樣的觀點上:我要找的是和我追尋同樣生活的人(三觀一致),而不是為了我而改變,而存在的人。即使我們擁有的是大部分人珍視的東西,即使我們付出了一切。
這可以說是和觀眾感性觀感最大的衝突。
可能生活能吃飽就不錯了,你還在那裡討論要吃點啥,有點不如食肉糜的感覺。
不論好不好,全片中表現最有力的,可以說是女主接受了求婚,並且在房子外停住,並改變了主意這個情節。很多人可能無法理解,特別開心的生活,求婚和房子這麼兩大誘惑,為什麼就不要了。
女主說了,如果留下就是永遠。但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沒有希望嗎?我想是相反的,因為女主現在知道希望是什麼了。所以她沒法繼續過家家了。
----------------------------------------------------------------------------------------------------------------------------------------
這讓我想到,生活中某時,再離經叛道的人,也會想要擁有屬於自己尋常的生活。卻又因為還是要走自己的路,只能捨棄。這是一種非常捨不得,但又必須做出的選擇。有時候你不想選,別人也會幫你選。
這裡就順便提一下,本片的缺點。這種五味雜陳的內容,最好是有夯實的文學基礎。而導演兼任編劇,這類作者電影,通常比較抽象,符號性較強。生活的素材不足,那種說不出道不明,又發人深省的味道就會少兩分。
—————————————————————————————————————————————
想到生活裡,父母,朋友,有些人也許准許自己,生活可能會完全不同。但想回來,如果一個人不想知曉更多,只想活在舊生活裡,為了他人而活,好像也沒法說他不好。
力氣就那麼多,想用在哪裡自己看吧。
准許是一個自由的開關。准許他人壞,准許自己懶。目的性太強有時候反而看不清楚。可也容易和縱容混淆,縱容濫情,縱容出軌。
由此想到,我們的成長環境。對准許始終可能處在又愛又恨的狀態,我們嚮往自由,但又在這種不自由的環境中漸漸失去活力,厭恨錯誤和失敗。和上一代人爭取自由,又對下一代加諸判斷和限制。
在這種公共空間和個人行為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人們把感情自由作為了最後的根據地,但又深深地痛恨自己這種行為。怎麼由恨,轉向愛。怎麼由專治轉向自由。並不完全是一個外部問題,一個環境問題,時常又是一個內在問題,心理問題。
可奈何不是境由心生,而是心由境生,既去因愛而追求,對抗那些不認同的,又如何不被自己的過去,不被恨反噬,是一件輪到自己做時,好像也一下子反應不過來的事。
願准許他人,也准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