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永不退讓》影評:Are we living in a post-truth world?
永不退讓影評
Denial改編於真人真事,還原了一個十六年前令人矚目的訴訟案件——一個來自美國女學者Deborah Lipstadt和英國右翼代表人物David Irving的訴訟抗爭。David著書大肆宣稱二戰時期的猶太人大屠殺的從未發生過,身為猶太後裔的女學者在自己的書中批判了他,結果反被這位仁兄告上法庭。這場漫長的訴訟事件堪稱是歷史上一場昂貴而特殊的案件,由英國黛安娜王妃離婚案的背後金牌律師團隊主導,時間持續了一個多月,花費高達800萬英鎊。一場關於二戰大屠殺的訴訟,猶太幸存者卻被說服未上庭作證,現場放棄歐美一貫的陪審團制度而選用單一法官判決,影片中處處展現英美法律制度的差異和兩國文化觀念上的不同,使得整體情節跌宕起伏,意外地好看。加上幾位老戲骨的出色表演,兩個小時看完依然覺得意猶未盡,還有衝動想買一張機票去倫敦看看,親身體驗片中的陰冷天氣、長柄紅傘和英式早餐。
走出電影院,感慨最令人不可思議的部分,是這整個事情居然發生在21世紀。在科技如此發達,取證手段如此高明的時代,居然還有人站出來大肆否認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慘劇,還為此出書巡講,就算坐牢也依然堅持謬論,實在覺得荒唐無比。
「我不贊同你所說的話,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在英國,捍衛言論自由是一項非常引以為豪的權利,像David Irving這樣完全歪曲事實的右翼言論都可以得到廣泛傳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訴訟案件的結局,也就是影片的結局表明,哪怕是在最自由的國度,也不代表你可以任性發表不基於史實的謊言。 You can say whatever you stand for but you can't lie.
神奇的是,距離事件發生十六年後的今天,這位78歲的大哥依然孜孜不倦地研讀他的希特勒著作,宣傳反猶太的言論,活躍地組織世界各地人去參觀二戰時期的集中營。最近衛報還報道他宣稱「has found a new generation of admirers」
這部影片最近拍攝上映其實有著特別的意義。不得不說,在英國脫歐、trump當政、恐怖主義無所不在地蔓延背景下,我們好像越來越生活在一個「post-truth」的時代。人們不再努力追逐真相,越來越多的人去表達自己的觀點,然而這些觀點是否基於事實,經得起推敲呢?人們開始一天天改變看法,去越來越相信那些他們所鼓吹的「觀點」。
扮演女主的演員Rachel Weisz認為這影片故事本身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相對主義使得事實變得不再受歡迎了,有些人現在開始懷疑全球變暖這件事,然而全球變暖都是真實的存在的,它不只是個idea而已」
有趣的是,這正是影片製作人的最初想法之一。Gary Foster坦言自己被另外一則「否認歷史」的新聞所吸引,新聞裡伊朗總統在聯合國發表關於大屠殺的言論,認為有一些是未經破解的myth。「我當時覺得這簡直是胡說八道。可是因為宗教原因,還是有很多人會聽到他說的話並認為是什麼箴言。北極的冰山在消融,貓王已經死了,這些都是真的,你不能去否認這些東西。你可以有一個觀點,但是不要和事實混淆了」。
一如很多基於史實的電影,這部影片也改編於Deborah Lipstadt所寫的《History on Trial: My Day in Court with a Holocaust Denier》。 出版於2006年,此書在google read上的分數還是不錯的,4.19/5,有空可以一讀。
--------------------------------------------
寫在後面
看完電影,印象深刻的依然還是老派英國人不苟言笑的為人處事和自嘲般的幽默。這場案子贏的關鍵策略在於,你有很多方式做你想要做的,然而大快人心的未必是最有效的。You could do a million of things; but in the end, the essence of strategy is choosing what not to do.
你可以在這裡關注我們:floatingisland_
Source:
https://inews.co.uk/essentials/culture/film/new-film-denial-shows-dad-brought-holocaust-denier-david-irving/
http://www.express.co.uk/entertainment/films/749533/denial-film-the-shaming-of-a-holocaust-denier-david-irving
走出電影院,感慨最令人不可思議的部分,是這整個事情居然發生在21世紀。在科技如此發達,取證手段如此高明的時代,居然還有人站出來大肆否認曾經發生過的歷史慘劇,還為此出書巡講,就算坐牢也依然堅持謬論,實在覺得荒唐無比。
「我不贊同你所說的話,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在英國,捍衛言論自由是一項非常引以為豪的權利,像David Irving這樣完全歪曲事實的右翼言論都可以得到廣泛傳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訴訟案件的結局,也就是影片的結局表明,哪怕是在最自由的國度,也不代表你可以任性發表不基於史實的謊言。 You can say whatever you stand for but you can't lie.
神奇的是,距離事件發生十六年後的今天,這位78歲的大哥依然孜孜不倦地研讀他的希特勒著作,宣傳反猶太的言論,活躍地組織世界各地人去參觀二戰時期的集中營。最近衛報還報道他宣稱「has found a new generation of admirers」
這部影片最近拍攝上映其實有著特別的意義。不得不說,在英國脫歐、trump當政、恐怖主義無所不在地蔓延背景下,我們好像越來越生活在一個「post-truth」的時代。人們不再努力追逐真相,越來越多的人去表達自己的觀點,然而這些觀點是否基於事實,經得起推敲呢?人們開始一天天改變看法,去越來越相信那些他們所鼓吹的「觀點」。
扮演女主的演員Rachel Weisz認為這影片故事本身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相對主義使得事實變得不再受歡迎了,有些人現在開始懷疑全球變暖這件事,然而全球變暖都是真實的存在的,它不只是個idea而已」
有趣的是,這正是影片製作人的最初想法之一。Gary Foster坦言自己被另外一則「否認歷史」的新聞所吸引,新聞裡伊朗總統在聯合國發表關於大屠殺的言論,認為有一些是未經破解的myth。「我當時覺得這簡直是胡說八道。可是因為宗教原因,還是有很多人會聽到他說的話並認為是什麼箴言。北極的冰山在消融,貓王已經死了,這些都是真的,你不能去否認這些東西。你可以有一個觀點,但是不要和事實混淆了」。
一如很多基於史實的電影,這部影片也改編於Deborah Lipstadt所寫的《History on Trial: My Day in Court with a Holocaust Denier》。 出版於2006年,此書在google read上的分數還是不錯的,4.19/5,有空可以一讀。
--------------------------------------------
寫在後面
看完電影,印象深刻的依然還是老派英國人不苟言笑的為人處事和自嘲般的幽默。這場案子贏的關鍵策略在於,你有很多方式做你想要做的,然而大快人心的未必是最有效的。You could do a million of things; but in the end, the essence of strategy is choosing what not to do.
你可以在這裡關注我們:floatingisland_
Source:
https://inews.co.uk/essentials/culture/film/new-film-denial-shows-dad-brought-holocaust-denier-david-irving/
http://www.express.co.uk/entertainment/films/749533/denial-film-the-shaming-of-a-holocaust-denier-david-ir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