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鋒迴路轉》影評:馬克杯易主記
鋒迴路轉影評這部電影算是最近懸疑片裡的上乘之作了。
首先就懸疑片本身來說,能夠看得出導演和編劇的用心程度。看完整部電影回頭看,那些之前注意到的細節真的就是創作者們的用心之處啊。比如說那個100mg嗎啡和10分鐘致死的,而5分鐘就會出現臨床症狀的論調,而實際電影中,那場兩個人在閣樓裡的戲肯定有超過了10分鐘,而即使在5分鐘的時候,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出現,除了哈樂先生的臉憋得通紅,但觀眾不能確定是因為激動還是因為藥物的原因。另外就是後來問到瑪爾塔時候,回憶當時下棋的時候,棋盤被推倒的場面,和實際是瑪爾塔自己摔倒對比,聲音差距確實讓人懷疑。還有蘭森第一次出場時候,他下車時候,兩隻狗朝他狂吠,以及梅格夜裡被狗叫聲吵醒,證實他夜裡回來的事情。哈樂先生生前最後告訴瑪爾塔道具刀的事情。
其實,說實話,作為懸疑片被挑刺是免不了的,越細想,越會覺得還是有些不合理的地方的。比如,蘭森一個簡單的汽油瓶就把解剖實驗室給炸掉了?
全程都會讓人覺得一直還有一個幕後的人在操作這一切,直到最後一幕,而其實最後一個片段可以設置的更加開放的,如果那些都只是推理,留個白,哈樂先生自己最後創作生涯的光輝句點?就像結尾琳達拆開的那一封信,這一切都是哈樂先生臨時起意的一次即興創作。或者就是蘭森?還是就是瑪爾塔的那一針?就是一部搬上大銀幕的劇本殺,每個人都在說謊,時間線被一點一點細化,彼此的陳述的真實性都在對方的真實性中逐漸崩解,又重新建立。
另外,電影裡的一些鏡頭,讓人很容易想到一些老的懸疑片,尤其那個黑白片盛行懸疑片大行其道的時代。有個偵探和瑪爾塔夜裡談話的場景,偵探的臉淹沒在黑夜當中,一點一點露出來。還有就是梅格給瑪爾塔打電話的場景,那雙被框在鏡頭裡的濃妝大眼睛,和一轉頭全家人拳拳的目光。另外就是最後結尾偵探的那翻陳述,特別向《控方證人》這一類的法庭對質戲的場景,慷慨激昂。
另外,影片給人的感覺,懸疑片只是外衣,內裡可能是當代美國人對現下國際浪潮裡的美國的不自信,排外和深深的危機感。就像電影一開頭就出現的那個宣示主權的馬克杯這個易主的過程一樣。美國人無比的焦慮。電影中瓦爾特十幾歲的兒子就沉迷政治,全家人因為移民問題的討論更是一段美國人對移民或者那些非法移民的態度。只要不是美國人,都是一種深深的排外。就像家裡人口口聲聲的說著愛瑪爾塔,要接納她,補償她,但是正常來講是完全不合常理的,雖然嘴上這樣說,但是,每每提到瑪爾塔依舊會說她來自烏拉圭的身份。而像瑪爾塔母親一樣的人,無論從什麼角度上談,都是被他們理所應當的排斥的,而像瑪爾塔這樣的符合美國法律的合法移民,只不過是有了法律的保障,而他們和美國本土原著之間依然是有一條鴻溝的。而結尾這個移民竟然成了這個房子的合法主任,她站在陽台上,手裡拿著那個宣示主權的馬克杯,高高在上。
(電影裡大胸哥有三次從那個房間裡開門出啦,而讓人印象深刻的每次都是他開衫下面的大胸,你們知道的我說的是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