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鋒迴路轉》影評:「這房子是八十年代從個巴基佬手上買的!」

鋒迴路轉影評

這部鋒迴路轉,名字乍一聽很像是一部國產特種兵主題的電視劇。

也不知道誰規定的,這種題材往往離不開「刀」和「狼」這兩個意向(沒有指代任何人的意思)。

當然本片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古的推理故事,除了復古的外殼之外導演也糅合了很多現代元素,甚至能看出一些有趣的諷刺來。

但是有的地方也讓人感覺反而會拖懸疑推理的後腿,正巧看本片之前的貼片預告就是本片,結果被預告拉高了一些期待後,坦白說我有點失望。

但是為什麼還是給了全力推薦呢?

因為這一段時間以來電影院實在太少有一部這樣看了絕對不虧的電影了,至少在質感上,它就非常與眾不同,膠片拍攝帶來的復古質感,舞台般的表演,都似乎在暗示著他是個出身貴族的公子(雖然其實是獅門出品,嘻嘻)

本片作為懸疑推理來看,最後懸念的亮點在於真兇的想法,而不是手法,所以對犯罪手法有極大期待的觀眾可能得調低預期。

影片整體屬於典型的兩頭好中間弱的作品,雖然說埋了許多細節伏筆,但是真當揭秘用上的時候。

你會覺得,其實也就不過如此,白用心了!

想到這,感覺我打了幾個哈欠,其實還賺了。

注 意

本片劇透會嚴重影響觀感

後 有 劇 透

影片講述了一個家族內部發生的故事,推理小說巨匠哈倫在自己生日晚會的當天自殺去世,警方做常規調查時卻有一位偵探不期而至。

警方問話中,偵探布蘭克發現了家人們口供中的漏洞,似乎人人都有動機殺死這位父親。

案件的突破口是雖然身體變小……呸,是一個名叫瑪塔的護士,她是哈倫的護工,她有一個一說謊就會嘔吐的毛病,藉此偵探可以判斷那些家人們話的真假。

偵查過程中,上帝視角的觀眾逐漸了解到了事情的原貌,而讓人吃驚的是,哈倫的遺囑中竟然將所有財產都給了瑪塔。

一家人與瑪塔的爭執中,大孫子蘭森帶著瑪塔離開,瑪塔向他坦白了自己所知的實情,原來是她搞混了藥物,給哈倫注射了過量嗎啡,哈倫為了保全瑪塔,被迫自殺。

蘭森打算幫瑪塔脫罪,瑪塔卻又收到了神秘的威脅信,最後經過一番鬧劇,瑪塔才發現其實真凶是蘭森,因為哈倫要斷掉給他的經濟來源,把所有遺產留給瑪塔。

他為了使遺囑失效,決定設計讓瑪塔誤殺蘭森,再邀請偵探布蘭克來識破真相,可他沒想到瑪塔反而又一次搞混了藥物,更沒想到哈倫會為了瑪塔自殺。

真相大白後,瑪塔設計使蘭森親口說出了關鍵性的足夠定罪的台詞(那晚玩完她第二天就有了,哪有這麼快的!)使得蘭森被繩之於法。

最後瑪塔繼承了遺產,可喜可賀可口可樂。

整個故事對比近些年來的高口碑懸疑片們,最好的一點就是足夠「本格」。

它沒有搞出《看不見的客人》一樣的內容欺詐,觀眾看到的就是真實發生的事,而最後關鍵的內容是早已有鋪墊的補充。

蘭森作為真凶,陷害他人為兇手,從而使得遺囑失效,這個想法很好,可以說讓人眼前一亮。

雖然最後實現的方法很平常,就是換一下藥品包裝,再自己去換回來,很low很不嚴謹。

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首先本片極為少有地給出了上帝視角的較為完整的「犯案過程」,這使得中間很長一部分懸疑性被調得很低。

本片的開頭非常驚艷,交叉剪輯中,每個人的身份被點名,更重要的是交代出每個人的動機與疑點,儼然就是一部真正的復古推理大片,但是中間從觀眾認為女主是凶手開始,就變成了一部黑色幽默點綴的犯罪片。

觀眾會覺得,好像也沒那麼神奇?

而此時蘭森的戲份突然暴增,那誰都會將懷疑扔給他一份,甭管能不能猜到原因,或者聯繫到奶奶的那句「蘭森你又回來了」,都會懷疑蘭森。

因為此時蘭森簡直就是那個毛利小五郎會指出的兇手一樣明顯,結果,他還真就是兇手。

此時就算再兜出來想法如何,也沒有那種「兇手竟然是他」的驚豔感了,更何況他的手法本身確實談不上精彩。

而且最後這個靠逼兇手說漏嘴來做決定性證據,說真的也很煩了,如我上面引用過的,九品芝麻官裡就也是這樣,可星爺到了算死草都知道啊做個革新了,這邊怎麼還好像錄了音就萬事大吉呢?

當然,也不排除這就是一種刻意的復古。

說到復古,這是本片另一大重要元素。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意,開頭時主角瑪塔的妹妹在那看推理劇,然後媽媽不讓她看,要把她趕走。

當時劇的大概內容是偵探/警察通過現代科技——監控直接確認了犯人是誰,聽起來非常荒誕且現實。

這也是傳統推理作品放到現實故事裡會讓人覺得不太對勁的地方,畢竟有了現代科技,好像真用不到福爾摩斯什麼事,尤其像我國這種監控遍地的情況下,除非荒郊野嶺,那真的很難說破不了案。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現代推理作品都必須要搞極強的封閉條件,監控壞了或者死角,或者乾脆沒有監控,或者密閉空間CSI來不了,等等。

而本片裡,你能感覺到導演似乎對於這些現代元素們持一個極強的諷刺態度。

你不是有監控嗎?告訴你,看監控的還是一個幾十年前的老保安,監控也是老式錄像帶,我隨便就能給你抹了。

還不如一個不愛說話的老太太管用。

你不是有手機嗎?我告訴你,全片裡最愛用手機的是一個反社會小男孩,真正聽到關鍵信息也和手機沒關係,還就只聽見了兩句。

但是對於血液鑑證這一點,我稍微有一點點失望,因為開頭那段嘲諷了現代科技對推理的「破壞」之後,我一直以為後面對於死者的血液鑑定會有更高明的處理。

因為確實,只要一鑑定出大量嗎啡,那瑪塔的罪名就直接確定了,連查都不用查。

結果到後面,發現案件的最關鍵之處,還真就是這份血液鑑定報告,明明諷刺了一大圈,結果自己的敘事裡還是需要這份現代科技。

影片中段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則是政治上的諷刺。

一家人對於移民政策吵得不可開交,甚至找來了身為移民的瑪塔去參與討論,這裡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每個家庭成員口中瑪塔的來歷都不同。

有人說她來自厄瓜多爾,有人說她來自烏拉圭,有人說她來自巴西,他們根本不在乎她到底來自哪裡,她的身份只有兩個字就能定義:移民。

針對移民到底該不該留在美國,他們吵來吵去,最高潮是一臉標準白男面孔的蘭森痛斥瑪塔搶走了他們家祖傳的老屋。

結果被一巴掌拍醒:這房子是八十年代才從巴基斯坦人那買來的。

這是什麼意思?你們美國人也不是本地原住民好嗎!吵個鎚子吵!

更有意思的是,最後瑪塔接受了房子,端起開頭第一幕出現的寫著My house的馬克杯,似乎代表著,美國本地人們的擔心也沒有錯。

外來移民確實會搶走他們的東西,但是誰讓他們自己不行呢?誰讓他們自己就閒得光在那吵這件事,不好好做自己的事呢?

感覺導演想表達的東西也在此,他不否認移民的到來對於本地人可能會有的負面影響,但是他不認為這些問題該有移民來負責,所謂的美國本地人們也沒什麼資格排外。

這些政治方面的表達,在影片中段幾乎成為了主題,但我想,這肯定不是想看個反轉片的觀眾感興趣的東西。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