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鋒迴路轉》影評:鋒迴路轉,直指人心
鋒迴路轉影評眾星雲集的好萊塢電影《鋒迴路轉》自九月初的多倫多電影節面世,就獲得影評界的一致好評,自然也讓影迷期待不已。上映過後,果然不負眾望。
導演萊恩·約翰遜是一位編劇型導演,以劇集《絕命毒師》揚名,二〇一二年貢獻出科幻佳作《環形使者》後,拿到《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的執導機會,新作《鋒迴路轉》也實在是精彩紛呈。這份精彩建立在嚴謹、古典同時也創造性十足的原創劇作上。
自阿加莎·克里斯蒂開創了偵探小說「鄉間別墅派」後,不僅對後世小說流派影響深遠,也成為不少影視作品的營養源泉。毋庸置疑,《鋒迴路轉》對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致敬尤為明顯。卻也並未照本宣科,而是讓表象與真相上下翻湧,讓人津津有味探尋最終答案。
開場不久,電影甚至沒有過多地布置疑雲,便立刻戳穿謊言,揭示了部分真相。可導演依然有能力層層遞進,讓最初的真相不似真相,讓最後的謎底引人入勝。閱讀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的樂趣之一,便是隨時隨地與作者鬥智鬥勇,於明來暗往處尋找線索,在撥雲見霧時走出迷宮。在《鋒迴路轉》被打亂的時間線中,也確實做到了這點,捍衛了本格推理在新時代的尊嚴。
觀者可以自行想象一個由下往上的階梯,每一級都有自己的序號。我們試圖往上走,卻因一級又一級的缺失而停步。只有從電影中找到每一級階梯,並把它們放在正確的位置上,我們才能到達一直仰望的目的地。最後我們回望,發現這是多麼嚴絲合縫、製作精美的階梯啊。《鋒迴路轉》的娛樂性便在於此。因此,我並不同意部分影迷對電影推理過程和難易程度的批評。能夠猜出結局,並不能成為藐視作品的理由。猜的過程本身,就已是一種樂趣。況且,這樣的原創劇作在當今本就稀有,值得讚賞和鼓勵。
另一個值得大書特書之處,《鋒迴路轉》當中的這個家庭,幾乎就是美國當今社會的縮影。三個小家族各自代表右中左三派:大女兒一家自詡精英,自鳴得意,傲慢無禮,其實外強中乾;二兒子一家算是中產階級,安守本份,固步自封;三兒子一家更像相對的底層階級,高談闊論,表面風光,實則拮据。他們,在靠山倒下之後,陷入猜忌,亂作一團。而作為女主人公的家庭護士瑪爾塔,則是一位外來移民;破案的官方警探是一位黑人;受託前來的私家偵探布蘭科探操著一口美國南方口音,與所謂的精英階層有些格格不入……
本身就撲朔迷離的案情下,設置這麼多的隱喻,複雜嗎?並不會。因為導演將所有想要探討的問題,全都融入了劇情之中。隨著故事的開展,對白、人物、情節自然而然地鋪陳這些隱隱的表達。就好像,我們腳下的那級階梯,一邊往上走,一邊意外發現它們猶如鋼琴般奏出不同音符。
當金錢和善良成為一道單選題,移民、種族、左右翼權益鬥爭、階級矛盾、人倫思考,一個又一個問題被拋出。不需過多探討,卻也真實存在。此時,腳下階梯,飄來曲調,自成一支名為「美國」的曲子。
這是一支極具古典氣質的曲子,與影片的配樂本身、整體氛圍一脈相承。「007」第六任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幾乎放棄天生的英倫氣質,努力扮演美國南方人,卻也難掩身上的精緻考究。一眾老戲骨的襯托,卻令大眾愛戴的「美國隊長」扮演者克里斯·埃文斯在演技上捉襟見肘。無論如何,整部《鋒迴路轉》都有英國老派偵探片的風範。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在不放棄典雅傳統的同時,影片與時事的結合可謂精妙絕倫、吐故納新。
丹尼爾·克雷格與瑪爾塔飾演者安娜·德·阿瑪斯繼本片之後,又將攜手出現在二〇二〇年面世的《007:無暇赴死》中。不知在卸下出生入死的特工任務之後,丹尼爾·克雷格能否將偵探貝努瓦·布蘭科演成自己生涯中的新系列。不知萊恩·約翰遜在籌備「星球大戰」新三部曲之餘,能否撥冗投身於中小成本製作,繼續綻放才華。
畢竟,事實證明,萊恩·約翰遜在大廠巨制的束縛之外,依然有能力去表達自己的思考,去書寫人性中的種種善與惡、明與暗。影片盡力展現的那一把把利刃,也不再是一個虛假符號,更有了直指人心的鋒利。
微信公眾號:dongguazaibie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