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鋒迴路轉》影評:寒門再難出貴子? | 為什麼這部年度最佳得出的結論是相反的?
鋒迴路轉影評
《鋒迴路轉》熱映,因為構思精巧、懸念迭起,被稱為2019年度最佳懸疑片,還被英國《Empire》電影雜誌評為了年度十佳。
我去看了首映,除了驚豔於「007」(丹尼爾·克雷格飾演布蘭克探長)和「美隊」(克里斯·埃文斯飾演「最毒大外孫」蘭森)敢於突破的演技,更對一手構建傳媒帝國的哈蘭老爺子的家庭育兒觀感觸很深。
老爺子兒孫滿堂,令人豔羨,但真實情形卻完全相反。
諾大的家,湟湟幾十口人,看似一家親,其實各懷鬼胎、道德淪喪。
衍生的三個小家庭,一個比一個奇葩:
NO.1:
A.大女兒,自稱不靠任何人,是像父親一樣白手起家的「女強人」,經營一家公司,其實只知道和父親玩一些燒腦遊戲。
B.大女婿,滿口仁義道德,動不動針砭時弊,還不忘流露溫情關懷,背地裡卻與別人偷情,被老爺子發現。
C.大外孫,智商極高,憤世嫉俗,與所有人不合(包括狗),卻因為很像老爺子、下棋厲害而深得寵愛。
NO.2:
A.大兒子,十幾年前就去世了。
B.大兒媳,自稱很火的網紅,實際沒什麼正經營生,丈夫去世十幾年了也未與老家斷了聯繫,一直靠「雙要」女兒學費在偷老爺子的錢。
C.大孫女,在讀大學生,靠著老爺子供給學費,是老爺子護工瑪爾塔的同學。
NO.3:
A.小兒子,頗為自得,經營著老爺子最有潛力的產業——出版社,一直惦記著賣掉影視版權,其實不思進取、毫無作為。
B.小兒媳,說話浮誇,護短,對兒子只有縱容。
C.孫子,正處青春期,熱衷政治,但只會坐在一個地方刷手機,類似網癮少年。
數來數去,也就大女兒還不算特別「寄生」。而實際上,她所謂獨立也是仰仗於老爺子給的100萬本金。至於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十足的吸血鬼。
老爺子很無奈,心裡不是不明白,只是沒辦法,一直以來都是打碎牙往肚裡咽,強行採用「忍」「親」二字訣,以一己之力擔負家族前行,希望他們有一天能幡然醒悟。
但一旦吸慣了血,再想回到水,是不可能的。
當不勞而獲已經成為肌肉記憶,誰還願意去辛苦勞作,從而觸碰充滿未知的疼痛神經呢?
老爺子的一腔熱血,換來的只是滋生了一個又一個「吸血魔鬼」。
所謂「親」,也只剩可憐的利益鏈接,無一例外。
眼看時日無多,老爺子作出一個「崩」的決定,在85歲生日上將他們趕離,爭取讓他們自食其力,而把所有資產都交給「外人」——照顧自己的護工女孩瑪爾塔來打理。
但是,很快的,老爺子就發現自己的決定是錯誤的。羊已丟光,補牢無用,尾大不掉,為時已晚,再做什麼都是無效的。
一旦失去繼承權,這些人不但不會「自食其力」,反而會各種反噬,讓瑪爾塔拿不到繼承權,爭奪「屬於」自己的那份。
這些都是最親最近的人,可他們加起來,都遠不如這個出生低微的護工女孩瑪爾塔,隱約能從她身上看到自己少年時奮鬥的影子。
難道,這一切是泡影?
豪門不配有貴子,只有「微寒」的初始,才能走向「高尚」的成功麼?
在得到答案之前,老爺子有過掙扎,包括提前告訴最像自己的大外孫蘭森,試圖得到他的理解。
但是,這個「天使」摔門而去,腦海裡當時就設計了反殺方案。偷偷折返回來,調包護工藥包裡的嗎啡和藥,不惜造成醫療事故,以老爺子的死來嫁禍護工,由此重獲繼承權。
老爺子心灰意冷,鋒迴路轉,割喉自盡,除了憤慨,更多的是悲涼。
一如物理學概念裡,這個世界的熵值(無序程度),不論如何調整,一定是遞增的。熵之最後,只有殤。
過程之中,可能還有些美好的地方,可最終的落幕,總是飽含著人性的貪婪與無常,走向無奈的悲劇。
所以,這部年度最佳,可以視作一個無比成功又行將就木的老人,對育兒反思的最差體驗。
返照到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育兒,也是如此。
都說「寒門無貴子」,那麼「豪門」就一定出「貴子」麼?為什麼這個家一個貴子都沒出?除了繼承連飯都吃不上呢?
老爺子的兒女們這一輩,對於宣讀遺囑之前的護工瑪爾塔,恨不得「親如一家人」,就像親女兒一樣。
可一旦宣讀了遺囑歸她,立刻翻臉,各種謾罵脫口而出。
「你一定和老爺子睡了!」
「你配麼?趕緊吐出來!」
如果說他們這一輩「老古董」一時轉不過彎來還比較好理解,可是,更年輕的孫一輩,卻不只是罵這麼簡單了,直接付諸於行動。
看似無害的大孫女,因為擔心沒學費,迅速出賣了同班同學瑪爾塔的家庭住址。
「最毒大外孫」更狠,他認為人心都是可以設計的,只是需要籌碼而已。
為了騙取瑪爾塔的信任,他藉著自己的「特立獨行」大作文章:「我一貫超然於物外,這家裡也只有我是異類。所以,我幫你拿回一切。但允許我有一點點私心,我只要我的一份。」
如果過度純粹,瑪爾塔肯定不信,但恰恰這一點私心,符合人性弱點,真是用心良苦,卻也足夠歹毒。
而實際上,這個自認為「皇權」繼承者,要的是整個天下,和所有其他人都死。所以,他在遺產宣讀前各種戲虐指點,包括對自己父母也毫無敬畏:「你們都吃屎,一坨又一坨。」
由此看來,根子還是出在老爺子身上。
孫一輩的無能與狠毒,是子一輩放不下的原因。而他們之所以狠毒,也是直接來源於父輩的無能,間接來於爺輩的「失教」。
一切歇斯底里,皆來自於無能為力。
就像給慣了一個乞丐錢,如果哪一天不給了,換來的絕不會是感恩,而是謾罵甚至動手打人。
你已經讓Ta習慣了坐享其成,如今要斷掉這個,不等於要Ta命麼?
難道,不是「寒門再難出貴子」,而是豪門?
與之相反,比爾·蓋茨在宣布退休時,將580億美元個人資產全部捐給自己和妻子名下的基金會,創造了「裸捐」之最。
Face創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兒出生之際,宣布捐出其持有的99%的股份(現值450億美元),目的是「讓女兒長大後的世界變得比現在更好」。
也有人說,這是一個算法問題,美國關於慈善基金的法律規定,每年只需花出5%的錢,剩下的95%可以用來投資,使慈善本金不斷放大,繼續做慈善。這就是洛克菲勒等基金能持續百年的原因。
即便如此,他們的「儘早而捐」,也比哈蘭老爺子強了很多。
曾幾何時,另一豪門股神巴菲特「只會賺錢不會做父親」的說法,也一度甚囂塵上。
還有人舉出實證:巴菲特三個孩子都從大學輟學,從事著平常工作。大兒子霍華德從小喜歡挖掘機,現在成了農場主;女兒蘇菲是一名全職主婦,每天陪著家中孩子玩耍;巴菲特最喜愛的小兒子彼得,是一個沒什麼名氣的音樂家。所以,巴菲特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根本算不上成功。
但實際上呢,在我看來,與《鋒迴路轉》的哈老爺子相比,巴菲特教育子女是非常成功的。
孩子們沒有成為吸血鬼和寄生蟲,成為自食其力的人,走著自己的路。
這還不叫成功,那什麼叫成功呢?
巴菲特最小的孩子彼得曾寫過一本自傳——《做你自己》。
彼得從小聰慧,巴菲特對他給予了厚望。
17歲時,彼得在《我的理想》一文中,寫下了自己的理想:「我要掙很多錢,未來比父親更富有。」
後來,他憑藉著父親的關係,進入到斯坦福大學讀商科。所有人都認為他會沿著這條正確道路越走越遠。卻沒想到,有一次,他去看了一次吉他社表演,從此陷入對音樂的狂熱和痴迷,一發不可收拾。
這天晚上,彼得來到父親的書房。
「怎麼?你想和我一起研究明天哪隻股票會漲停嗎?」巴菲特與他調侃。
「明天我想輟學。」彼得回應。
巴菲特大吃一驚:「斯坦福的商科不好嗎?公司現在也不缺人手啊?」
「我不想讀書了,也不想進入你呼風喚雨的金融界,現在我只想當個音樂家。」
聽完彼得的解釋,巴菲特愁容滿面,思索良久。
第二天,他將彼得叫來,認真說道:「孩子,無論你選擇做什麼,我們做的都是同一件事,這件事就是我們熱愛的事。如果你想當個音樂家,沒問題,你的哥哥姐姐不也這樣,人們頂多說你步了他們的後塵。」
彼得退學了,去舊金山追求音樂夢想。為了籌建工作室,找過很多機構和人,希望得到投資,但沒人投,還無一例外地問他:「彼得,你怎麼可能沒錢?問你爸要不就行了。」
誰會相信身價幾百億的富豪之子,會開口跟人借幾十萬美元租房子。
最窘迫時,他只靠在報紙登廣告,提供簡陋的錄音服務,每小時35美元,一星期賺一兩百美元勉強度日。
日復一日,十幾年後,他終於靠著作曲在舊金山站穩腳跟,結了婚,有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雖然到今天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音樂家,但絲毫不影響他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說到這兒,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鋒迴路轉》中的哈蘭老爺子還不夠「豪」?
或許如此,又或許,這本身與「寒」或「豪」沒有關係。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富人的孩子其實更應該早當家,因為你並不知道哪天你就不「富」了。而且,作為你的父母,第一時間應該告訴你的,就是「富」的概念,其實就在於早當家。
哈蘭老爺子有一點是最後才想明白的:事事關心,恰恰關不了心。事事不放手,最後根本放不了手。
你們已經不能滿足我的所有幻想,甚至讓我在現實中乏味噁心。那麼,到底是幻想還是現實的錯?亦或它們都沒有錯,你們也都沒有錯,錯在我自己?
所以,他的自盡割喉,看似蹊蹺,其實是早就打定了主意,為自己犯的罪孽救贖。
如此看來,我們不論寒豪,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形成自我閉環,生存、思考、發展,才是育兒的第一要務。
《鋒迴路轉》中,利刃兩度出鞘。一度出鞘,是老爺子割喉,再難回頭。二度出鞘,是最毒大外孫最後行徑敗露,憤而抽出「鐵王座」的刀扎向瑪爾塔,卻發現是彈簧刀,繼而被捕。
或許,這就是老爺子死前對他的最後一次規勸吧。哪怕入獄,只要知錯改錯,還能從頭再來,有一線生機,而錯不知改,才是一條真正的死路。
貴不過三代,恰在當下。
引導孩子獨立向善,走他自己想走的路,成為他自己,這才是「貴」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