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鋒迴路轉》影評:《鋒迴路轉》:2019年最佳偵探片

鋒迴路轉影評

引言

整個11月,電影院裡值得看的電影屈指可數;事實上,這種情況幾乎貫穿了整個2019年的下半年。比如,好萊塢電影幾乎都是某個或著名、或過氣,或二者兼而有之的IP的續集或翻拍,但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卻是乏善可陳;再比如,港片上了左一部警匪片、右一部警匪片,其中還必有一位忍辱負重的古天樂;還比如,大陸的一些電影,因為一些原因,悄無聲息地消失了。

作為影迷,很累,很疲憊。

但好在,一部《鋒迴路轉》拯救了我。它嚴謹地按照西方古典偵探故事謀篇布局,絕對能滿足最挑剔的偵探故事愛好者的需要;同時,它又在古典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現代元素,從而完成了對古典的致敬與超越;最後,它也許受了前人的影響,但不依附於任何IP,是一個完全原創的故事——這在當下的市場大概是最難能可貴的。

1.經典的偵探,經典的懸疑

《鋒迴路轉》不管怎麼看,都像是地地道道的西方古典偵探故事改編——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密林深處,有一座陰森的哥特大宅,住著一個聲名顯赫的家族。

陣容十分恐怖,光是看到就足以讓人暈厥

這天清晨,剛度過85歲生日的大家長哈蘭被發現死於自己的閣樓,被刀抹了脖子。警察和私家偵探布蘭科介入調查,發現似乎家族裡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可告人的殺人動機。

冷硬007化身蠢萌偵探

故事充滿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風和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懸疑風。

當然,看著看著,你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個單純致敬西方古典偵探故事的電影,它發生在現代,有很多現代要素。不過這一節,我們只說其中古典的部分。

偵探故事(Detective fiction)起源於西方,其中「本格」(Whodunit)可以說是偵探故事眾多類型中最受歡迎的一個類型。它的名稱很好地概括了這個類型的特點,整個故事就是向讀者提問:誰犯了案?(Whodunit,即「Who has done it?」)。故事把所有的線索都交代給讀者,聰明的讀者甚至可以在謎底揭曉前就知道答案;另外,無論能不能猜到謎底,故事的懸念感都會讓讀者感受到閱讀的愉悅。

所以,對本格推理來說,案件的「可偵探性」以及「懸念性」都必不可少。這兩點,《鋒迴路轉》都出色地完成了。

首先,懸念性,其實是作者與讀者的智力比拼。既然故事是「可偵探的」,那麼為了營造懸念,作者勢必要絞盡腦汁阻斷讀者的偵查。《鋒迴路轉》採用了兩層懸念嵌套,並在故事開始不久就將第一層懸念揭開。由於給出的解答過於自洽,觀眾們幾乎都開始懷疑為什麼這個故事還能演下去。

但沒想到的是,早在第一層懸念答案揭曉之前,電影就給出了解答第二層懸念的重要線索,並最終在電影高潮時揭示了第二層懸念,達成反轉,驚豔讀者。這就像魔術師常用的手法——當你以為魔術還沒開始時,其實最關鍵的步驟已經結束了,剩下的都是表演。電影也是以第一層懸念的懸而未決,巧妙地轉移了觀眾的注意力,掩蓋了第二層懸念的重要線索。

其次,「可偵探性」。其實本片所需要的偵探方式並不完全是物證推理類(如福爾摩斯或《犯罪現場調查》,適用於有物理證據、動機理智的犯罪),也不完全是心證推理類(如布朗神父或《犯罪心理》,適用於動機不理智的犯罪如連環殺手)。比起「術」,它似乎更像是一種近乎「道」的哲學。偵探布蘭科說,他辦案就像遵循「萬有引力之虹」。無論兇手怎樣謀篇布局,也只能像是一顆出膛的炮彈,受地心引力控制,走向唯一的終點——而布蘭科只需要到終點去等著他就行了。

這聽上去玄之又玄,但其實這種探案方式最適用於兇手是一個陰謀家,會操控他人達到目的的情況。故事正是按照既定的軌跡發展的,觀眾也可以通過找到這條軌跡猜到真兇。

布蘭科如何想明白蘭森是真兇的?邏輯的起點是蘭森自己寄出的、引布蘭科入局的信——這封信證明有人知道是瑪塔「殺」了哈蘭;而血檢報告則證明了有人調換了藥瓶,以此嫁禍瑪塔。那麼是誰呢?猜到答案不需要什麼切實證據,只需一條原則:誰受益誰犯罪。哈蘭只對蘭森提過「遺囑」,而且還跟他談起了瑪塔。於是真相呼之欲出:蘭森早就知道瑪塔將繼承所有遺產,他是唯一有動機調換藥瓶的人。就電影所給出的線索而言,觀眾完全有可能自己猜到這一步,而且也只能猜到這一步。作為一個陰謀家,蘭森並沒有留下什麼直接證據,瑪塔也是耍了小聰明才讓他「主動」伏法。當然,出於懸念性,血檢報告的線索在最後才給出,這無疑影響了觀眾的自主推理。

回顧整個案件,我們可以看到,蘭森就像是一顆出膛炮彈,不由自主地走向宿命般的終點:如果要分到財產,必須引布蘭科入局,結果此舉恰恰暴露了自己這樣一個「知情人」的存在;而瑪塔亦是蘭森對立面的一顆出膛炮彈,走向另一個終點:她始終堅守本心,儘管其中略有偏離,但她最終還是憑藉單純的善良,繞過了蘭森設下的一個個惡意的陷阱。

2.現代元素,超越經典

《鋒迴路轉》,既用古典的方式講故事,也用現代的方式講故事;它講的既是古典的故事,也是現代的故事。這就像是電影開場,古典的哥特大宅裡出現了一個頗有現代個性氣息的馬克杯。

《鋒迴路轉》用了很古典的方式講故事,比如它致敬了「契訶夫之槍」的文學手法。正如契訶夫所說:「如果你在第一章說牆上掛著一支來復槍,那麼在第二或第三章,槍必須響。如果槍沒響,那麼它就不該掛在那兒。」到了電影中,「槍」換成了「刀」;就連哈蘭吐槽「有的人連真刀假刀都分不清」,也是為蘭森用假刀刺向瑪塔做了鋪墊。這種精妙的首尾呼應,很有看古典戲劇的感覺。

但電影又加入了女主角瑪塔「一說謊就吐」這種超現實而荒誕的設定,讓本來古典的故事變成了一出現代黑色幽默。

《鋒迴路轉》的主題,很明顯是針對當下美國的政治諷喻。首先是對傳統白人歧視外來移民的批判——這一家人口口聲聲說瑪塔是家人,卻連她來自哪裡都不清楚;其次是對傳統白人資產階級財富積累的批判——這一家人口口聲聲說自己「白手起家」,其實不過是依靠大家長罷了,這就是所謂「美國夢」的真相。

面對這種情況,美國人該怎麼辦?電影還是給出了一個比較簡單(但不知道是否管用)的答案:做一個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成功會找到你。

還記得偵探布蘭科所說的「萬有引力之虹」嗎?電影對它多有呼應:大女婿丟出了哈蘭的棒球,被偵探撿到;瑪塔使出全力扔出了自己踩壞的木板,被狗叼給了偵探;蘭森寄信將偵探的目光引向瑪塔,卻最終引火燒身。偵探好似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坐等世界運行到均衡的位置。

顯然,這種狀態是導演推崇的。瑪塔正是由於具備出眾的業務能力,沒有中蘭森的掉包計;又因為她真的「很善良」,將女管家送到了醫院——這裡與她說謊會吐無關,而是她發自內心想救人。而正是她這次救人,讓蘭森的罪行暴露。所以瑪塔就是憑藉簡單的「做自己」,讓蘭森的一切算計土崩瓦解。

而蘭森和哈蘭呢?就像電影裡說的,他們真的很像。都是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結語

現在的電影確實是越來越難拍了——想創新越來越難,觀眾也越來越難討好。似乎還是待在老套路的羽翼下更安全——就像是這一大家子待在大家長的羽翼下一樣。

這時候,一部雖汲百家之長,卻仍願意嘗試做出也許微小但完全原創性的突破的作品,有多難得呢?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