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鋒迴路轉》影評:《鋒迴路轉》:最銳利的刀鋒來自人心

鋒迴路轉影評

擁有一個引發聯想或者爭議的名字,對於一部影片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它會增加觀眾的好奇心,帶來更多的關注度,比如這部正在熱映的《Knives Out》。

它的中文翻譯是「鋒迴路轉」,

對於許多經歷了《刀鋒》《礪劍》等軍旅題材作品洗禮的觀眾來說,

這個名字非常容易讓人把它們自然地歸為一類,而後知後覺這是一部古典推理特徵鮮明的偵探電影。

既然提到名字,我就先從名字說起,

Knives Out,正如博大精深的漢字可以帶來深遠的意味,本片的片名同樣顯露了創作者精巧的構思,一語多關。

Knives Out,萬刃齊發,最直白的一層意思,影片中老作家哈蘭用以自殺的刀具,鏡頭最後壯觀的佈滿刀具的陳列架,

都在告訴我們,這位貨真價實的犯罪推理作家,家中的凶器倒是隨處可見,不以為意。

Knives Out,通過網絡檢索我還查到,這個詞組可以當「拿…開刀」來講,

所以它的另一層意思,在我們看完影片之後,就可以解讀出來,

真正的兇手通過威逼利誘試圖讓死者的貼身護理當替罪羊,不正是在拿這個可憐的孩子開刀嗎?

Knives Out,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本片的解讀,作者文中用到了一個詞「劍拔弩張」,個人覺得也非常適合片名的釋義,

無論是一波三折的情節走向,各懷鬼胎的家族成員之間的矛盾,偵探與真凶之間的明暗較量,都可以稱得上「劍拔弩張」!

身邊許多看完電影的朋友都和我有同樣的感受,

這部地地道道made in America的電影,處處流露著濃郁的英倫風,

從古典精緻的貴族閣樓,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灰濛濛的彷彿終日置身霧都的背景環境,乃至刻意放緩的著重口音的語調……

種種設定使觀眾不得不聯想,

即使導演並沒有向克里斯蒂或者柯南道爾致敬的初衷,我們也很容易從偵探先生身上找到波洛和福爾摩斯的影子。

以本片的偵探布蘭克為例,

一位私家偵探,收到匿名的附有重金的雇傭信,從而開始參與調查,

他的身邊同樣有著或嚴謹呆板、或活潑直率的警探朋友,

為了更快地接近真相,他請「人體測謊儀」瑪爾塔小姐作為他的助手,並笑稱她為「華生」,

在偵破案件時,布蘭克展現了他迅捷的行動力和敏銳的觀察力,

而縱觀他探案的整個過程,充分的走訪調查,詳細地傾聽證人證詞,再通過幾個細小的現場物證痕跡,靠一人一嘴幾乎完整還原整個案發的前後場景,

以上種種,不正和福爾摩斯的探案日常如出一轍嗎?

也正是因此,

雖然本片在敘事過程中,以人物彼此之間的矛盾衝突,每個人不為人知的秘密,在重大變故前的應激反應等等這些細微處著墨,揭示了人性的多面和複雜,

但以兇案發生為始,以抓獲真凶結尾,沒有過多的旁支廢筆,

我還是願意將這部片子定義為典型的古典推理電影。

隨著觀眾閱歷的廣闊,審美的提高,大眾的口味越來越嚴苛,

眾多創作者不得不為了刁鑽的創意、驚喜的結局而絞盡腦汁,

這也是近些年懸疑推理影片越來越突出情節反轉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片一經上映好評如潮,一大功勞自然是料想之中卻必定出乎預計的反轉情節。

兇手在案件調查的中途暴露,這個創意在推理故事中並不是前無古人,如愛倫坡的《你就是兇手》,東野圭吾的《惡意》,

在《惡意》中,真兇在故事前半段已經自爆,並由其本人的自述慢慢展開整個犯罪的過程以及背後的緣由,

而《你就是兇手》則很像今天說的這部影片,以為的兇手中途落網,但結局出人意料地跳出了另一位真兇。

再說到本片,凶手同樣在故事的前半段已經出現,而且是自爆,

這樣一來觀眾的注意力輕而易舉地從抓獲兇手變成同情凶手,甚至希望女孩瑪爾塔成功地從偵探的眼皮底下逃脫。

隨著死者遺囑的宣讀,故事進入高潮,面對突然而至的巨大財富,家族成員的威逼利誘,來自偵探與刑警的步步緊逼,匿名者的警告,使這個本性純良的姑娘決定坦白,

而就在她準備坦白的前一刻,劇情突然急轉直下,帶來本片最後一個也是最精彩的反轉——真凶另有其人,且一直就在瑪爾塔的身邊!

峰迴路轉,柳暗花明,本片最終還是以善惡有報、天網恢恢為故事畫上一個完美的結點。

此外,影片的細節編排也是非常出彩:

1

引導性的線索如鏡頭在故事很前面就推到了女孩沾血的鞋子;

布蘭克為了還原情景特意將棋盤打翻,其實是在暗示他已經懷疑棋盤摔到厚實的地毯上的聲音是否足以驚動樓下熟睡的人。

再有背景壞境的交代,如電影最開始隨處可見的來自同一個作者的書,表明這是個著名推理作家的大家族,也就為家族成員包括護工在內會熟知一些犯罪及偵查手段提供了合理性。

還有,女護工瑪爾塔告知哈蘭在注射100mg嗎啡後十分鐘之內他就會死亡,五分鐘後就開始有症狀,

然而我們看到的是,當哈蘭說」哦,我還有六分多鐘」之後,他清醒詳盡地為瑪爾塔講述了自己的計劃,期間和兒媳聊了兩句話,將瑪爾塔推出屋子,並在她折回後,靠自己的力量一刀割斷自己的喉嚨,

這一系列的舉動完全不像在六分多鐘的時間內能完成,且老作家的行動能力也不像在藥物作用下還能達到的,

以上兩點足夠令心細的觀眾對100mg嗎啡存疑,而這恰恰正是真相的伏筆.

2

為了給廣大推理迷們提供更多的趣味,片中還提供了許多誤導性的線索,

如放在哈蘭書桌上的,經過多人之手的棒球,片中多次出現,讓人不得不留意,總以為此球別有深意或者暗藏著什麼線索,但影片直到最後也沒有特別交代。

再如家族中看似癡呆的老太太,雖然視力和表達能力已經退化,但她恰恰是凶案最重要的目擊者,

布蘭克不放過對每一位相關人員的調查,所以耐心地在老太太對面坐了一下午,

就在觀眾誤以為,偵探是否真的能從她這裡得到最重要的證詞,老太太也許在關鍵時刻會一下子恢復睿智,

偵探最後的推理讓我們知道,事情並沒有向非常抓馬的方向發展,老太太還是那個視力不佳、反複叨唸重孫子蘭森的老太太,真相的揭示還是仰仗偵探的傑出能力。

3

最後一個也是個人最介意的一個誤導,來自死者哈蘭本人——

故事的開端,哈蘭死於家中,現場的初步勘察斷定為自行割喉無疑,

而偵探對自殺行為和動機的存疑使得在故事中間慢慢浮出一個兇手——女護工瑪爾塔,

通過瑪爾塔的自述,是她誤將打翻在地的藥弄混,為哈蘭注射了超劑量的嗎啡,才害了他,而哈蘭為了幫善良的瑪爾塔開罪,為她制定了詳盡的脫罪策略,並最終在她面前割喉自盡。

看到這裡時很多人就已經開始大膽地猜測,死者哈蘭該不會才是整個事件的幕後大boss吧!

因為他在得知自己還有不到十分鐘的生命時,表現的也太過理智了啊!!!

在自己剛剛過完生日卻馬上就要離開人世的處境下,哈蘭第一時間想到的只是如何幫瑪爾塔開罪,而並不是自救,

他為瑪爾塔策劃的脫罪方案,精確到每一個時間,精確到每一句話,甚至精確到目擊者的動作,完全就像事前已經擬定好反復排演過的劇本一樣,

再回想他當晚硬要瑪爾塔留下下棋,故意打翻放著兩種藥的桌子,在瑪爾塔想要叫救護車時卻極力制止她.......

最令人震驚的,律師稱哈蘭在死亡一週前修改了遺囑,將所有財產的繼承人改為和他毫無血緣關係的護工瑪爾塔!

這分明就是哈蘭為了使瑪爾塔被迫接收他的遺產而自導自演的一出高明的自殺事件嘛!

帶著這樣越來越自信的推論,我們繼續觀看影片,心想倒要看看偵探如何破解死者的謎題,得知真相的瑪爾塔和其他家族成員會有什麼反應,

然而故事並沒有按我們的預想發展,原來真正的兇手早就調換了藥劑,哈蘭的死完全是兩個善良的人相互誤解和拯救釀成的悲劇,

這樣的結局在令觀眾大跌眼鏡的同時,也不禁自嘲「果然是我想太多了嗎?」

雖然全片籠罩著濃濃的19世紀英倫風,但案件設定的時間是在美國的當下,

這樣一來片中某些不合常理的安排就令人難以忽視——

比如瑪爾塔不堪記者的圍堵打算從後門出逃,在門口卻遇到了悄悄前來和她談判的哈蘭的小兒子沃爾特,

陰暗的走道,無人的角落,即使對方是個一條腿跛著的殘疾人,也畢竟是個強壯的男士,更何況堅硬的拐杖正好是他有利的武器,

很難理解本來處在遺產風波中危機四伏的瑪爾塔,此時還能站在門口泰然自若地和沃爾特交談。

與之相對的,沃爾特的出現也太像為了增強情節的複雜性硬安排的,

大門口是各方圍堵的媒體記者,隻身一人又沒有周密的考慮,兇案和遺產風波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這個家族上,怎麼看這都不是貿然現身的好時機,

無論談判成功與否,被公眾看到此時出現在此處的沃爾特,對他只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一行為無論如何也說不通。

還有,女管家弗蘭親眼見到蘭森在醫藥包搞鬼,想要揭發他,但是她選擇的方式卻是在一個偏僻的屋子單獨約見,

一個女性手無寸鐵,卻敢單獨約見一個壯年男子,並且是一個殺人犯,這種毫無危險意識的舉動完全就像是送命去的。

儘管本片某些細節似乎經不起推敲,但導演和編劇通過對人物性格精妙的設置,完成了一種邏輯自洽,使得全篇的故事走向最終趨於合理化。

比如哈蘭面對死亡表現的過於鎮定,鎮定到觀眾懷疑他或許早有預知,

但是閱盡千帆的年齡,犯罪推理作家的身份,又給了他這種看淡生死的從容一種非常合理的解釋。

女護工瑪爾塔天性純善,從不說謊,一說謊就會嘔吐,

但在最後,她為了套取蘭森的自白謊稱管家弗蘭被救活,這個謊言騙過了兇手,騙過了偵探,騙過了所有觀眾,直到她按耐不住終於嘔吐才被揭穿,

再結合她之前面對偵探的緊逼種種冷靜的應對,使這個年輕的小姑娘顯得過於聰慧,

但別忘了,這個小姑娘正是死者、著名推理小說作家的貼身護理,她能耳濡目染掌握到偵查與反偵查的技能,完全在情理之中。

瑪爾塔最後一口吐在蘭森臉上的這個設計,個人認為是導演非常高明的一個編排,

瑪爾塔是一個單純年輕的姑娘,當她發現這個陪在自己身邊出謀劃策的人居然就是真兇,還從一開始就要嫁禍給自己,她無比氣憤,

即使這樣,天性也讓她無法罵出一句髒話,或者向真兇揮拳,

這一吐,就變相完成了瑪爾塔對兇手的反擊,為她釋放自己的憤怒提供一個方式,就像對著兇手呸口水的感覺,也給觀眾一種真兇受到懲罰的大快人心之感。

另外,本片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哈蘭的杯子這個意象,

它是這個閣樓絕對主人的擁有物,是一種權勢地位的象徵,女管家在看到屍體驚慌失措幾乎打翻茶盤的時候,依然下意識地保護這個杯子。

「MY HOUSE,MY RULES,MY COFFEE。」

杯子上這三句話在影片一開始出現,在影片的最後,則出現在新主人瑪爾塔的手中,

這一前後的呼應為三句話增添了更加諷刺的意味,同樣也使得瑪爾塔這個人物更加的完整豐滿。

善良無私的瑪爾塔雖然一開始就打算自首,在以為女管家要揭發自己時還是依然選擇救她,

但是她親眼目睹了這家人在遺產風波前後對她截然相反的態度,從視為家人變為恐嚇、栽贓、謾罵,

為了使母親的身份合法化,自私的念頭開始慢慢爬進她的腦海,

而最後站在陽台上俯視這個家族的人,手中握著曾經主人的咖啡杯,從瑪爾塔逐漸淡定從容的眼神中,我們最終看到了這個人物的轉變,看到了人性本來的樣子。

不同於以往吃喝嘈雜、熊孩子吵鬧的情況,整個觀影過程中,周圍都保持一種安靜專注的狀態,

電影恰到好處的梗會使影院中偶爾發出三三兩兩的笑聲,

沒有血腥的場面,沒有激烈的動作戲,也沒有兇手和偵探之間針鋒相對的智鬥,

但是影片依然以他高超的反轉和不廢一筆一墨的講述深深地抓住所有觀眾,

兩個多小時的片長,全程無尿點,注意力高度集中,這樣的電影,值得一看!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