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鋒迴路轉》影評:邏輯推理其次,更強調人性與因果報應
鋒迴路轉影評上星期看的還沒來得及寫,昨天看完刁亦男《南方車站的聚會》又想起這部片子,因為發現自己近兩年來真的越來越不喜歡敘事太慢,台詞上又並沒有什麼「長進」的所謂的藝術化拍攝+現實題材電影,而且又並不覺得這個電影給觀眾表達了刁亦男想表達的東西,比如警察的死=懸賞+大批警力>周澤農跟班兒、對手、朋友、百姓的死等,這樣的揶揄貌似沒有讓我看到影視化的關照?起碼第一遍看真的沒有。如果單單談論藝術化拍攝,胡歌和桂綸鎂的臉的確非常適合雨中、明暗對比的佈景。噢還有萬茜羊癲瘋演得挺好。
回到《利刃出稍》。我覺得它的成功之處就是很完美地表達了導演想表達的東西,電影的每一處架構、內容的迴轉、台詞的設計、演員的調動都是為了「人性向善」、「因果報應終有時」這樣的主題、這樣的理念來呈現的,不管什麼時候融進電影裡面,我們回味的時候都能找到自己「導演的眼睛」,比如小說家大女兒的丈夫去找到那封信卻因為再簡單不過的「特殊信紙」而放棄了撕毀,甚至直接放在了桌子上,並且拋了顆「球」出去,我們能記住這一瞬間,它還被偵探撿了;最後是大女兒拿這顆球逗狗完了要放回他父親的房間,所以才碰到了那封信,然後知道丈夫出軌的真相。「球」只不過是一個「因果」的意象,撒出去的謊最後總是會被發現的。又比如蘭森這個爛人從換藥水到炸血樣庫到把管家殺了嫁禍等等,都抵不過女主一心向善、敬業精神、如有神助這一點,人性的論證始終排在首位。
還想提的一點是女主和小說家的關係好到小說家把所有財產都留給她,其實是一個對階層流動的想象,電影這樣安排是裡面隱藏的最為「喜劇」的元素,因為太過完滿,所以荒謬,映照到現實,我們只會對那些離開大別墅前看著女主穿著袍子喝著「my house/my rules/my coffee」的杯子時氣憤樣子笑上一笑,但階層壁壘的事實還是殘酷地擺在我們面前。
然後是電影的配樂、光影佈局都是比較恰到好處,敘事節奏上都很不錯,所以說近兩年更喜歡這樣的片子,誰說對上普羅大眾的胃口就不好呢,就不是「藝術」了呢?在一條線上的反轉再反轉,也沒有加入其它奇奇怪怪的想吐槽的情節,真的是淨化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