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鋒迴路轉》影評:對《鋒迴路轉》劇情的三種理解,你支持哪一方?
鋒迴路轉影評
11月29日上映的《鋒迴路轉》目前豆瓣評分8.3分,不考慮上半年在國內上映的《調音師》的話(《調音師》2018年就在印度上映了),《鋒迴路轉》可以說是今年最好的一部懸疑片了。
這部評價超過93%的懸疑片的《鋒迴路轉》究竟好在哪?看完這部電影的觀眾又在哪些劇情上有爭議?下面本文就將帶您一一探究。(劇透前會有提醒,請放心閱讀)
一、影片亮點
在雪夜看來,《鋒迴路轉》有五大亮點。
1. 出人意料的反轉
電影看似給觀眾提供了超過電影中偵探獲得的信息量,實則是為了誤導上帝視角的觀眾,影片存在多處反轉(為防劇透,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2. 開放式的開頭
電影的結局是明確的,但哈蘭死亡事件的源頭卻是開放式的。關於哈蘭自殺的原因,觀眾已經形成了至少三種解讀。
《鋒迴路轉》真真正正地讓我們體會了一把什麼叫「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3. 最佳群戲
《鋒迴路轉》已經獲得了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群戲,影片中有多場老戲骨在同一場景中互相飆戲,演出了每個角色心思各異,讓觀眾直呼過癮。
4. 引發觀眾的思考
《鋒迴路轉》通過展現斯隆比家族圍繞遺產爭奪展開的博弈,通過不同角色的行為,進一步引發觀眾對於真相、對於金錢和對於人性的思考。
5. 背後的政治隱喻
《鋒迴路轉》使很多觀眾大開腦洞,看到了關於特朗普的移民政策或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的政治隱喻,讓人感覺細思恐極。
二、角色介紹
《鋒迴路轉》的人物數量可謂眾多,光是有官方角色海報的就達11人。雪夜在最開始一刷的時候,就有點臉盲,弄不清楚誰是誰。
因此,本文就先從梳理人物關係開始,以方便讀者辨識。
1. 大家長哈蘭
本片即是圍繞斯隆比家族的掌權人,億萬富翁、著名懸疑小說家哈蘭·斯隆比的死亡事件展開的。
2. 哈蘭的女兒
利用父親哈蘭的投資做出一番事業的女強人。
3. 哈蘭的女婿
倒插門還不安分的女婿。
4. 哈蘭的外孫
「美國隊長」在本片中是一名紈絝子弟、花花大少。
5. 哈蘭的大兒媳
哈蘭的大兒子很早就去世了,大兒媳做網紅,沒有能為其提供穩定經濟來源的事業。
6. 哈蘭的孫女
哈蘭的孫女是大兒子的女兒,正在上大學。
7. 哈蘭的小兒子
經營出版社的沒能力的小兒子。
8. 哈蘭的孫子
哈蘭的孫子是小兒子的兒子,是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沒什麼存在感,活在虛擬世界裡的鍵盤俠。
9. 哈蘭的小保姆
瑪爾塔是哈蘭的小保姆,也是哈蘭的忘年之交,她的陪伴給了哈蘭很多心靈上的慰藉。
瑪爾塔有個特點是如果她說謊話的話,就會嘔吐。
10. 大偵探布蘭科
布蘭科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偵探。
11. 沒什麼用的警探
這個黑人警探在《鋒迴路轉》中的作用僅限於交代故事背景以及從普通旁觀者的視角看待案件。
劇透分割線,下文涉及嚴重劇透,建議觀影後再繼續閱讀。
三、三種解讀
對於《鋒迴路轉》的劇情,看過電影的觀眾對於電影的結局都是沒什麼爭議的:外孫調換了藥並拿走了解藥,瑪爾塔沒有打錯藥,哈蘭是自殺,外孫為繼續栽贓嫁禍瑪爾塔殺死了管家,並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而《鋒迴路轉》不同於很多電影的地方在於,它不是開放式的結局,而是開放式的源頭。
圍繞著「哈蘭是否知道瑪爾塔沒有打錯藥?」以及「如果知道,哈蘭又是何時知道的?」的問題,觀眾對於《鋒迴路轉》的故事源頭,已經有了三種不同的理解。
1. 哈蘭不知道瑪爾塔沒有打錯藥
這種理解全部基於電影所提供的信息,而沒有進行更多的解讀。按照「哈蘭不知道瑪爾塔沒有打錯藥」的設定,《鋒迴路轉》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1)哈蘭生日一週前,他決定修改遺囑,原因是他已經決定不再資助自己的孩子了。他想要讓後代們獨立,而不是做一輩子寄生蟲。
之所以在生日一週前這個時間點修改遺囑,只是因為他準備在生日會上家裡人齊的時候與孩子們一一攤牌。在準備的過程中,他也反思了自己的一生;後悔自己在子女教育上的問題,想要彌補自己這一生最大的錯誤,然後就雷厲風行地修改了遺囑。
試想,修改遺囑這件事,在自己已經想明白了,下定決心之後,還需要特意挑選日子嗎?擇日不如撞日,沒準兒哪天老天爺就把自己帶走了,到時候如果自己糊塗了,修改遺囑也不能生效了。
(2)生日會當天,哈蘭與自己的幾個孩子及外孫發生了矛盾。
原因是斯隆比家族的後代幾乎都是寄生蟲,沒有自己獨立的事業,要靠哈蘭的資本生活。(雖然女兒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但她開始也是依靠哈蘭的100萬美元投資起步的,而她的丈夫是個不折不扣的寄生蟲,還出軌。)因此哈蘭決定中斷自己的投資,讓孩子們自立。
之所以選擇在生日會上集中說,則是因為事關這種重大改變的決定,當然要同時、集中並且當面告知,人最全的生日會是最佳時間點,並且有從85歲生日開始改變的儀式感。如果分幾天、有先後的通知各個孩子,反而不好,引發不必要的猜疑。
而生日會當天,在與外孫的矛盾中,哈蘭之所以對外孫說遺產一分錢也不會給他,只是因為外孫是他的後代中最氣人的,其他孩子不會這樣當面頂撞他。而哈蘭說外孫棋藝不如瑪爾塔,也只是因為兩個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外孫是不務正業、揮霍無度、還特別氣人的寄生蟲,瑪爾塔則是勤勞忠誠、還很貼心的善良女孩,兩相對比,哈蘭覺得自己的孫子真是不爭氣,要教育他,就像家長經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3)和哈蘭大吵了一架,得知哈蘭的遺產留給了瑪爾塔的外孫摔門而出,之後又暗中折返,將哈蘭的藥和嗎啡對調了,想要殺死老爺子,並嫁禍給瑪爾塔。
外孫這樣做是想利用「slayer rule:如果繼承人殺害了被繼承人,則不能繼承其遺產」,剝奪瑪爾塔繼承哈蘭遺產的權利。
無法改變哈蘭意志的外孫,想到並實施了這一歹毒的方法,使自己(家族)能夠獲得哈蘭的遺產。
(4)生日會結束的晚上,哈蘭拉著瑪爾塔下圍棋。像往常一樣,哈蘭下不過瑪爾塔;
然後像往常一樣,哈蘭耍起了無賴,或者可以說是老頑童在自己唯一親近的人面前的撒嬌,他掀翻了棋盤,這樣就不會輸了。
掀翻棋盤的同時,哈蘭的兩瓶藥也掉在了地上(治療藥和嗎啡)。
(5)因為時候已經不早了,瑪爾塔著急給哈蘭輸藥,所以沒有看瓶子上的標籤,而是憑藉直覺選擇了裝在「嗎啡瓶」中的治療藥。
兩種液體雖然都是無色透明的,但是黏度不同,瑪爾塔能夠憑直覺區分它們。無他,唯眼熟爾。
注射完治療藥之後,瑪爾塔想要再給哈蘭打一點嗎啡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剛才輸的藥是「嗎啡瓶」中的液體。她不知道藥已經被外孫調換過了,所以她以為自己給哈蘭輸入了100mg的嗎啡(10分鐘致死),並將這一「事故」告訴了哈蘭。
(6)得知自己被輸入了過量嗎啡的哈蘭,並沒有驚慌,而是表現出了一個成功人士的鎮定。同時,他也不想引起瑪爾塔的自責,他覺得瑪爾塔輸錯藥是因為「自己打翻了棋盤,弄亂了兩瓶藥」導致的。因此,他鎮定地等著瑪爾塔10分鐘之內找到解藥並給他注射。
在等待瑪爾塔找解藥的同時,哈蘭發揮了他的職業素養。他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謀殺方式,詢問瑪爾塔詳情,並將這一知識記在了自己的筆記本上,供以後寫作的時候參考。
(7)瑪爾塔絕望地告訴哈蘭,找不到解藥了。
哈蘭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怔了一下,但他並沒有想解藥不見的原因,可能僅僅是瑪爾塔的一個失誤吧,他現在沒時間想這些。因為隨後他很快意識到自己已經必死無疑了,並且自己的生命只剩下最後不到10分鐘的時間了。
他隨即意識到自己心中最在乎的事,就是他為了不給自己的後代們留下遺產,而修改遺囑讓瑪爾塔繼承自己的全部遺產。如果此時他死於瑪爾塔注射的嗎啡,瑪爾塔就將失去繼承他遺產的資格,他的遺產將重新由自己的後代繼承,這樣他自己的計劃就落空了。
這是他這一生最後的、未了的心願,無論如何他都要實現,哪怕要他自殺,血濺五步。
在短暫的思考之後,哈蘭阻止了瑪爾塔報警。
(8)哈蘭為使瑪爾塔擺脫謀殺他的嫌疑,此生最後一次發揮了自己的職業能力,為瑪爾塔設計了兩重保險。
一是讓自己死於自殺;
二是利用自家別墅的獨特結構,為瑪爾塔設計不在場證明。
後面實際發生的事也證明,警察在辦案的時候並沒有發現哈蘭所在的閣樓的樓道盡頭,被一幅畫掩蓋的暗窗;而是把別墅中會發響的樓梯定為了唯一可以通往閣樓的通道。
再結合哈蘭自殺時地面上留下的完整血跡,警察將哈蘭定為自殺,死亡時間在瑪爾塔離開別墅之後。這樣瑪爾塔就有了不在場證明,排除了謀殺的嫌疑。
關於所謂的血檢的BUG,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a. 哈蘭認為自殺的案子就不需要血檢了,因此他沒有考慮到血檢;
b. 哈蘭認為即使血檢出了嗎啡,自己已經為瑪爾塔設計出了不在場證明,警察未必能找到證據證明嗎啡就是瑪爾塔注射的;
c. 哈蘭認為,就算警察證明了嗎啡是瑪爾塔注射的,但是自己致死的原因是自己自殺時頸部的刀傷,也能使瑪爾塔脫罪;
d. 如果這樣都不能使瑪爾塔脫罪,或者說瑪爾塔還是因此失去了繼承遺產的資格,那哈蘭也沒辦法了。血檢,誰能有辦法啊?他生命中最後幾分鐘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人事已盡,剩下只能聽天由命了。
e. 哈蘭自殺前自己也和瑪爾塔說了,這麼短的時間內,他告訴她的設計可能會有遺漏的地方,他相信這些遺漏的地方瑪爾塔都能夠做到隨機應變。
(9)哈蘭為了逼迫小護士按照他說的做,也為了能夠趕在「嗎啡藥力發作使其死亡」之前自殺,向瑪爾塔囑咐了最後一句話之後,就決絕的抹脖子自殺了。
雪夜在二刷的時候特意算了一下時間,從瑪爾塔給哈蘭輸藥之後到哈蘭自殺,鏡頭加起來的時間大概不到7分鐘。
因此,可能是由於不同的人體質不一樣,導致在6分多鐘的時候注射嗎啡之後的身體反應還未在哈蘭身上出現;也可能是由於哈蘭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了為瑪爾塔設計脫罪的計劃上,而沒有意識到自己身體上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又或者是哈蘭並不知道注射嗎啡之後,在死亡之前,身體應該有反應。
總之,由於各種原因,哈蘭沒有意識到自己身體沒有反應、藥並沒有注射錯;而且他也不敢去這樣想,因為如果他沒有趕在10分鐘之前自殺,萬一自己真的因為嗎啡藥力發作而死,他的計劃就全部破產了;而且看瑪爾塔慌亂緊張的樣子,他相信瑪爾塔,相信她真的是輸錯了藥。
由於割頸部動脈的血壓高,所以血會噴得比較遠,剛好有一滴血濺到了瑪爾塔的鞋子上。
(10)瑪爾塔按照哈蘭的設計,完成了自己的不在場證明。
在從窗外爬下來的時候,頭昏眼花的老太太(哈蘭的母親)錯把瑪爾塔當成了自己的曾外孫,並問他怎麼又回來了。
(11)後半夜,外孫想要沿著之前換藥的路線(也是瑪爾塔製造不在場證明的路線)折返,取走藥包,消除自己換藥的證據。
然而家裡的狗和他的關係並不好,見到他就一直亂吠,他只得作罷。
(12)女管家在第二天早上,給哈蘭送早餐的時候,第一個發現了哈蘭自殺。
警察到來之後,將哈蘭定為了割頸自殺。
得知警察並沒有發現哈蘭死於嗎啡過量,而是定為自殺之後,外孫寄重金請大偵探布蘭科前來調查,希望布蘭科能查出瑪爾塔給哈蘭注射了過量的嗎啡。
(13)哈蘭葬禮的時候,外孫趁著家裡「沒人」,偷偷返回家中拿哈蘭的醫藥包,未曾想到這一幕剛好被女管家看到了。
女管家猜測外孫有鬼,所以通過在血液中心上班的妹妹,要了一份哈蘭屍體的血檢報告,但她並不能看懂血檢報告的內容。於是她把血檢報告寄給了外孫,寫到:「我知道是你做的」,並約他見面。如果外孫應約了,就說明外孫真的是有問題。
為了自己的安全起見,管家把血檢報告的備份藏在了鐘的下面,這是她經常藏大麻的地方。
(14)在哈蘭去世一週的悼念活動上,布蘭科偵探正式上線,他跟隨警探一起來到斯隆比家族的別墅查案,警察再次對斯隆比家族的成員挨個問話,布蘭科旁聽。
通過推理斯隆比家族成員的口供之中相互矛盾的地方,布蘭科確認了除了瑪爾塔,所有人都在說謊。
他推測出所有人都有作案動機,每個人都有嫌疑。
接下來他要做的事,就是找到哈蘭不是自殺的證據。
(15)布蘭科調查的第二天,他帶著瑪爾塔一起尋找證據。
之所以選擇瑪爾塔陪同,是因為她是斯隆比家族中唯一一個有不在場證明的,而且她是唯一一個不會說謊的人。
由於是警方的要求,瑪爾塔自然不能拒絕,只得陪同。
為了完成哈蘭交代的任務,瑪爾塔發揮了她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查案的過程中,一路上假裝無辜銷毀了很多自己折返的證據。
但布蘭科最後還是查出了哈蘭閣樓樓道的暗窗,並發現了在哈蘭死亡那天的雨夜,有人曾通過這個暗窗來到哈蘭房間的證據。
至此,布蘭科已經發覺哈蘭的案件不只是簡單的自殺案件,這背後一定另有隱情。於是他繼續調查。
(16)布蘭科帶著瑪爾塔來到了斯隆比家族宣讀哈蘭遺囑的現場,想進一步詢問斯隆比家族的成員,並找尋證據。
在宣讀遺囑前,斯隆比家族成員因為外孫沒有參加葬禮而吵了一架,外孫挨個問候幾位長輩「吃屎」。
隨後,律師宣讀哈蘭在死前一週修改的遺囑,所有遺產都歸瑪爾塔繼承。
此時除了外孫反常地鎮靜,並笑了之外;斯隆比家族的其他人都陷入了瘋狂,對瑪爾塔兇相畢露,鋒迴路轉。
外孫此時「英雄救美」,帶瑪爾塔逃離了混亂。
(17)外孫帶瑪爾塔去吃東西。
他先是向瑪爾塔表達了同情和關心,表示自己和他的立場一致,也很討厭這些家人。
然後他說希望瑪爾塔能說出真相,因為他知道三件事:「
a. 哈蘭不會自殺;
b. 瑪爾塔說謊話就會吐;
c. 此時瑪爾塔吃了很多東西。」
在這樣的設計之下,瑪爾塔只能說實話。並且瑪爾塔現在相當無助,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偵探布蘭科正在一步步追查真相,所以瑪爾塔此刻選擇了相信外孫表達的「善意」。
(18)聽到瑪爾塔說出實情的外孫,意識到哈蘭並沒有被瑪爾塔注射過量的嗎啡,哈蘭只是死於自殺。
外孫決定將計就計,他鼓勵瑪爾塔說:「你已經走到這了,還差最後一步就贏了。」並且他說他會幫助她脫罪,他只想要分一部分錢。
(19)外孫將管家寄給他的血檢報告撕下了內容,只留了一個開頭,並轉寄給了瑪爾塔。
並在夜裡把血液中心全部燒掉了。因為此時他已經聽到瑪爾塔自己招供了,那他只要把能夠證明瑪爾塔清白的血檢記錄全部毀掉,就可以向警方舉報瑪爾塔,坐實她打錯嗎啡致哈蘭自殺的罪責了。
(20)女管家和外孫見面。
見到外孫赴約的女管家,說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果然是你……」但她還沒來得及告訴外孫她還有備份的證據,就被外孫弄暈了,並被注射了嗎啡,劑量控制在瀕死但不致立刻死亡的狀態。
外孫把瑪爾塔的醫藥包留在了女管家身旁,打算栽贓嫁禍給瑪爾塔。
(21)與此同時,偵探布蘭科還在查案,他非常耐心的和目擊證人老太太談話。
最終老奶奶告訴偵探,她看到了外孫從牆上爬下來。
(22)瑪爾塔收到了血檢報告,並且上面寫著「我知道是你做的」,就非常驚慌,她怕自己「失手殺了哈蘭」的事被別人發現,這樣就會連累偷渡來美國的家人。
她打電話給外孫,外孫帶她去血液中心「查找證據」,結果發現血液中心已經被燒成了一片廢墟。外孫提醒瑪爾塔看消息,這條消息是外孫之前匿名發給瑪爾塔的,裡面寫我知道是你做的,要求瑪爾塔上午10點到女管家遇害的那個房子見面,這樣就可以把女管家遇害嫁禍給瑪爾塔。
(23)隨後二人的行蹤被已先一步趕到現場的警察和偵探發現了。
這之後上演了一出有些滑稽的追逐戲,瑪爾塔開車逃跑,警車在後面追。
(24)暫時躲過警車的瑪爾塔在一個巷子停了下來,外孫安慰她說不要怕,無論對方提出什麼要求,她只管答應,只要能拿回血檢報告就行。
這時偵探突然敲打了他們的車,然後瑪爾塔驚訝地發現警察追的並不是自己,而是為了逮捕外孫。
(25)瑪爾塔載著偵探回警局,快到10點的時候,她假裝有事,將車停在了路邊,獨自到約定地點赴約。(下面這段挺嚇人的)
赴約的瑪爾塔發現了奄奄一息的女管家,女管家最後說了一句:「hugh did it」(hugh是女管家對外孫的稱呼)。
但由於女管家的發音不清,以及瑪爾塔的心虛、慌亂、緊張,她聽成了「you did it」(你做的)。因此,在她看來,女管家知道了自己給哈蘭注射了「嗎啡」,並且她手上還有證據。
面對瀕死的女管家,猶豫片刻之後,人命關天,瑪爾塔不再顧忌自己可能因殺人獲罪,而是選擇對女管家採取急救措施,同時撥打了急救電話。
(26)在路邊車中等著瑪爾塔的偵探,此時心情非常不錯,一邊聽歌一邊放聲高歌。他此刻可能覺得,自己即將再一次偵破一起大案了,只要帶著瑪爾塔回警察局再和外孫問話就能找到真相了。
急救車趕到,偵探和瑪爾塔陪同女管家來到了醫院。
瑪爾塔內心感到不安,向偵探坦白了所有情況,同時偵探告訴她,外孫也已經把瑪爾塔的話都告訴警方了,他並沒有替她承擔罪責。
(27)瑪爾塔和偵探回到了斯隆比家族的別墅,她準備向斯隆比家族的成員坦白一切,放棄繼承遺產。
在宣布這一切之前,瑪爾塔想到了女管家藏大麻的鐘,並在這裡找到了血檢報告的副本,交給了偵探。
瑪爾塔調侃布蘭科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偵探,布蘭科則同樣調侃她也不是一個稱職的殺人犯。
(28)正當瑪爾塔在斯隆比家族的眾人面前,要說出她所認為的真相的時候,偵探突然發現血檢報告中根本沒有嗎啡,也就是說瑪爾塔是無罪的。偵探由此想通了一切。
偵探阻止了瑪爾塔,把她帶到大廳,並和外孫對質,描述了他所犯下的罪行及手法。
外孫並不肯屈服,他說你們沒有證據。
(29)這時醫院那邊來了電話,告訴瑪爾塔女管家經搶救無效,死亡了。
但瑪爾塔卻對外孫說女管家醒過來了,可以作證指出他的罪行。
外孫此時依然抱有幻想,而且很囂張,說就算女管家能作證,也不能給他定重罪,無論是哈蘭的案子,還是女管家的事,都只能定他為殺人未遂而已。
聽到外孫說完這樣的話,瑪爾塔吐了他一臉。因為女管家已經死了,瑪爾塔故意說了謊,而剛才外孫說的話就是他謀殺了女管家的證據。警察也表示,剛才這段話錄了音。
外孫發現自己被瑪爾塔這麼一個女傭設計了,不知是由於屈辱、不甘還是憤怒,亦或是幾者的結合,外孫拔刀刺向瑪爾塔。結果發現手中的刀只是一把伸縮的刀,無法殺人。
(30)案子真相大白,哈蘭死於自殺,瑪爾塔合法繼承遺產,失去房產的斯隆比家族成員在別墅外與陽台上的瑪爾塔對望……
2. 哈蘭知道瑪爾塔沒有打錯藥,並且是在瑪爾塔發現解藥不見的時候知道的。
這種理解則是基於哈蘭心思縝密,能夠推斷出解藥不見並非偶然,而是有人故意為之,並由此推出這是唯一知道遺產歸瑪爾塔所有的外孫乾的。
因此,哈蘭推理出兩次對調的情況下,自己相當於沒有被打錯藥。但他還是決絕的選擇了自殺,是想用自己的死亡來完成自己最後的心願,並藉此教育自己的外孫。
按照「哈蘭在瑪爾塔發現解藥不見的時候知道自己沒有被打錯藥」的設定,《鋒迴路轉》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1)—(6)與第1種劇情解讀相同。
(7)瑪爾塔絕望地告訴哈蘭,解藥不見了。
哈蘭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怔了一下,隨即他意識到解藥應當是外孫偷走的,並且調換了藥物,目的就是要害死他並嫁禍給瑪爾塔;後面哈蘭的身體沒有藥物反應,也使他更加確認了這個想法。
明白了幕後一切的哈蘭,決定自殺,原因是:
a. 為了讓瑪爾塔就此繼承他的遺產,讓自己的後代能夠立刻獨立;
b. 用自己的自殺完成對外孫的教育。如果自己死於自殺,外孫的計劃就會破產,那麼他一定不會善罷甘休,而是會想辦法讓警方繼續調查。而最終,警方會查出血檢中沒有嗎啡,瑪爾塔並沒有責任,真正想要害自己的人是外孫,重病還需猛藥醫,哈蘭希望通過外孫「謀殺未遂」這個事來用自己的生命教育外孫。
c. 活了85歲了,榮譽、錢財、地位自己都已經獲得了,他此生現在唯一的遺憾就是在子女教育上的問題,他唯一想做的事就是讓子女能夠獨立;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多麼的頑劣,現在再怎樣教育都是不管用的,唯有切斷向他們提供營養的「臍帶」,並且用自殺這樣決絕的方式,才能夠震撼他們,教育他們。
哈蘭繼續演戲,假裝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沒有被注射錯藥物。
使瑪爾塔誤認為是她注射錯了藥物導致了自己的死亡,利用瑪爾塔的善良對抗外孫的陰謀,並藉此引出事件的真相,達到教育外孫的目的。
在短暫的思考之後,哈蘭阻止了瑪爾塔報警。
(8)哈蘭為了引出幕後的外孫,要讓瑪爾塔誤認為是她害死了他,這樣才能演的真。並且哈蘭此生最後一次發揮了自己的職業特長,為瑪爾塔設計了兩重保險洗脫嫌疑。
一是讓自己死於自殺;
二是利用自家別墅的獨特結構,為瑪爾塔設計不在場證明。
由瑪爾塔的無罪,引誘外孫上鉤;而最終,瑪爾塔由於不能說謊的漏洞,會被警方查出破綻,說出自己「注射了錯的藥物」;但血檢又能夠證明瑪爾塔沒有注射錯藥物,由此警方可以查出有人調換了藥物,然後查出外孫的「殺人未遂」。
只是哈蘭沒有預料到女管家會查到外孫謀害自己,以及後面外孫會殺害女管家,惹上了真正的人命官司。
(9)哈蘭為了逼迫瑪爾塔按照他說的做,避免自己沒有被注射錯藥物的事情被瑪爾塔發現,必須搶在注射後的10分鐘之內自殺。
在哈蘭自殺時,由於割頸部動脈的血壓高,所以血會噴得比較遠,剛好有一滴血濺到了瑪爾塔的鞋子上。
(10)—(30)與第1種劇情解讀相同。
3. 哈蘭知道瑪爾塔沒有打錯藥,並且發生的這一切都在他的謀劃之中。
(1)哈蘭生日一週前,他決定以死為諫,教育子女,補上自己人生中缺失的那一頁,補上子女教育缺的那一課,並設計了一出在生日當天自殺的大戲。
他提前修改了遺囑,把遺產都給瑪爾塔,藉此讓後代們獨立。
(2)在生日會當天,哈蘭故意與自己的幾個孩子及外孫發生了矛盾。
這次集中發生矛盾,是他臨死前對孩子們最後的教育;這之後,他將不留遺憾的自殺。
在哈蘭的計劃中,外孫是最特別的,因為他是最需要教育的,他也是最有可能成為兇手的人。
哈蘭利用了這一點,並故意與外孫發生爭吵,故意將遺產歸瑪爾塔的消息透露給外孫,以此引誘外孫按照他設計的方法來調換他的藥物。
(3)和哈蘭大吵了一架,得知哈蘭的遺產留給了瑪爾塔的外孫摔門而出,之後又暗中折返,將哈蘭的藥和嗎啡對調了,想要殺死老爺子,並嫁禍給瑪爾塔。
(4)生日會結束的晚上,哈蘭拉著瑪爾塔下圍棋。像往常一樣,哈蘭下不過瑪爾塔。
然後像往常一樣,哈蘭耍起了無賴,只是他此次掀翻棋盤的行為是故意的,目的就是讓兩瓶藥掉在地上,讓瑪爾塔在慌亂中不能通過看標籤、而是憑直覺選擇正確的藥物。
使瑪爾塔擺脫殺人的嫌疑。
(5)因為時候已經不早了,瑪爾塔著急給哈蘭輸藥,所以沒有看瓶子上的標籤,而是憑藉直覺選擇了裝在「嗎啡瓶」中的治療藥。
兩種液體雖然都是無色透明的,但是黏度不同,瑪爾塔能夠憑直覺區分它們。無他,唯眼熟爾。
注射完治療藥之後,瑪爾塔想要再給哈蘭打一點嗎啡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剛才輸的藥是「嗎啡瓶」中的。不知道藥已經被外孫調換的瑪爾塔,以為自己給哈蘭輸入了100mg的嗎啡(10分鐘致死),並將這一「事故」告訴了哈蘭。
(6)一切按照哈蘭的計劃進行著,因此哈蘭不會驚慌,而是表現得很鎮定,他從容地等待著瑪爾塔尋找那瓶注定找不到的解藥。
在等待瑪爾塔找解藥的同時,哈蘭繼續表演,假裝自己並不知道這樣的殺人方法,詢問著瑪爾塔,並在本子上記錄。
(7)瑪爾塔絕望地告訴哈蘭,解藥不見了。
哈蘭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假裝怔了一下,假裝自己並不知道實情。
並在故意等待片刻之後,哈蘭阻止了瑪爾塔報警。
(8)—(9)與第2種劇情解讀相同。
(10)—(30)與第1種劇情解讀相同。
以上三種不同的劇情解讀,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收穫。
第一種劇情解讀,哈蘭死於一個誤會,告訴我們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放棄希望,只要堅持不放棄,生活就可能在我們想不到的地方給我們希望;
第二種劇情解讀,哈蘭是由於外孫的謀害,臨時決定自殺。告訴我們害人之心不可有,你如何設計陷害別人,別人也會同樣設計線害你,甚至親人之間也會這樣;
第三種劇情解讀,哈蘭是整個事件的設計者和引導者,他策劃了在自己85歲生日那天的自殺。這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城府很深、心思縝密,卻又為了家族後代甘願自我犧牲的老者,可謂用心良苦。
雪夜個人傾向於第一種解讀,因為電影表現了哈蘭下棋下不過瑪爾塔,哈蘭下棋時是想要贏,而善良的瑪爾塔沒有那麼強的功利心、勝負慾,她只是想把棋子擺的漂亮,使自己的人生能活的美。最終,哈蘭的設計、外孫的算計都輸給了瑪爾塔善良的本性,這樣的理解可能更符合電影想傳達的主題。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一部電影,由於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生活的理解不同,看到的也會不一樣。
就好比同樣一朵玫瑰花,在有錢人眼中就是烘托浪漫氣氛的道具;在沒錢的人眼裡就是華而不實的奢侈品;而在對玫瑰花過敏的人看來,則是唯恐躲之不及的過敏原。
同樣的道理,對於一部電影,我們不應該要求其他人與自己的看法一致,
理解其他人與自己看法不同的背後的原因可能會更有意義。
那麼,你認為《鋒迴路轉》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是一場意外,臨時佈局,還是精心設計?
對《鋒迴路轉》劇情的三種理解,你支持哪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