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鋒迴路轉》影評:戲精上線
鋒迴路轉影評要解構這樣一部高分佳片,涉及的點和面會非常多。從哪兒開始好,我們先來看看《鋒迴路轉》的陣容,在拋開影片內容後。最初吸引你的可能就是演員。整劇演員,丹尼爾(007)、克里斯(美國隊長)、克里斯托弗·普盧默(老牌影星)、安娜(銀翼殺手)等等,大咖雲集。
這部美國新黑色懸疑犯罪喜劇片,從演員到劇本都紮實到了極致。你不得不服:從演員層面先入為主的觀念,看點就很足。而導演萊恩·約翰遜曾經導過《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
到這兒,全片的實力就擺在那裡。不成為二零一九年的爆款佳作,反倒是件怪事。而大眾也很久沒有在熒屏上看到這樣的古典推理片了。填補空白市場,一擊即中。
而很多細節看一遍是不夠的,或許你能夠看出影片的脈絡,但卻絕對不能夠梳理清每一個細碎的伏筆(我也一樣)。從大環境來看這部電影,可圈可點的地方也很多。畢竟絲絲入扣、穩紮穩打的推理片已經很多年沒出現了。
從內容上看這部電影,影片說的是一個知名犯罪推理小說作家Harlan Thrombey(哈蘭)在其85歲生日派對後死亡,針對這一案件,知名的私家大偵探布蘭克受委託探案,用他的探案來推動劇情解開謎底。
影片的前30分鐘,就像是劇本殺的陳述環節。在第一輪問話的時候,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在說謊,他們心思各異、各懷鬼胎。從觀眾的視角來看,謊言是被一一擊破的。
久負盛名的大偵探布蘭克說的一句台詞高度概括了整場謀殺。他說這事件就像是甜甜圈中間的那個圈:無限循環。其實,從他和華生(另一名警官)踏進這個古堡的門開始:他就看穿了一切,在最初他就從女主瑪爾塔白色帆布鞋上的血點,就知道了瑪爾塔就是兇手。
但是他什麼也沒說,而是靜靜的看著這一大家子人,看著這神色慌張、滿嘴謊言的一群人。現場表演。哈蘭的後輩:出軌的丈夫、蠻不講理的紈絝子弟長孫、為了賣版權費盡周折的兒子、默不作聲的老婦人。
種種角色,像一場話劇,沒有一句廢話台詞,每個人、甚至每一個物件都在扮演著重要的戲份,缺一不可。傳統謀殺電影的結構就是要保持神秘感。可《鋒迴路轉》卻沒有這麼做。不傳統、含新意。勝出的是推理還是劇情。你在尋找的是真兇還是真相。
作為成長在「狼人殺」和「劇本殺」這樣一個遊戲環境下的思考者。要想探尋到故事的真相、找到謀殺的第一人。其實並不難。從開始的細節到影片中一個個環境的變化和女主的視角和內心獨白,每個人都會知道(偽)真兇就是女主瑪爾塔。每個人都是上帝視角。
但如果是為了找到真兇,似乎沒有難度沒有賣點也沒有觀影體驗。《鋒迴路轉》帶給我們的是還原真相的思維定勢。一個女護工是殺手、她繼承了所有財產。
背後藏著多少戲碼,要如何推理。轉到推理一詞,它在百科中的釋義是:指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結論)的過程。
而《鋒迴路轉》中推理的魅力就在於你離真相只差一步。就像布蘭克拿著放大鏡去觀察泥土的痕跡一般。需要手動放大,才能細思極恐。
階級感的明顯對立同樣是電影的一大特點。好像更多的戲份到了後頭,真凶是誰好像重點。背後的反饋才是影片想要表達的。犯罪小說大師哈蘭,想要借用一場遺產爭奪戰,來映射政治問題、階級問題、還有人性問題。
每次寫影評或多或少都會談及人性。有正反面有黑白色調,但這一次《鋒迴路轉》還是贏在了「善有善報」。有一顆好人的心,就足以擊垮肆意的惡,橫掃人性的黑暗面、不論怎麼反轉都會是最大受益者。
最終的遺產繼承人是瑪爾塔。從宣讀遺囑繼承書,宣告護工瑪爾塔是所有(記住是所有)的財富繼承人開始。片中人的驚訝和「為財不擇手段」猙獰面孔開始一一浮現。哈蘭用他的死來紀念一場人性的公開課。除了瑪爾塔,所有的人都輸了。輸在了財迷心竅。
她就像故事背後一隻無辜的兔子,看似無害卻很睿智。她唯一守住的東西就是初心,作為一個善良女孩的本性。本以為劇情到了尾聲,一切明瞭。
大家都在等待著正義的審判,在期待瑪爾塔的最後結局。瑪爾塔向布蘭克說明一切,跟著布蘭克打算召集所有人公布真相。他們衝進了古堡,在一大家子人面前。瑪爾塔打算一股腦的全盤還原事實,放棄對遺產的繼承。
倒計時7分鐘,在瑪爾塔開口瞬間,布蘭克突然明白了一切,他用快速急切的語調大吼著,瑪爾塔無罪。倒計時5分鐘,浮出水面的一次性快節奏還原。在那一刻,我們看到了「謊言也有可能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