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鋒迴路轉》影評:明星 & 大偵探

鋒迴路轉影評

如果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這部電影,我會選擇「明星」和「大偵探」。

先說明星。

明星群像

全片幾乎都是熟臉。電影開播之前在電影院裡放了一個多月的人形立牌也是列出了全部明星,十足一副男團/女團的選秀打賞,蘿蔔青菜,總有一款適合你。用明星,可以用他們的觀眾緣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如果用得不好,那麼明星反而會拖累情節拖累故事。這部電影裡,我覺得明星用得剛好;眾星們也演活了自己的角色。這裡,寫幾個讓我記憶深刻的角色/明星。

私家偵探是從007開始被觀眾熟悉又通過在不同電影裡試圖用反差來重新塑造自己的Daniel Craig。他在電影裡是一個英國紳士拽著濃厚的美國南方口音卻又穿著英倫風格的花格呢外套。電影通過造型、口音和對Daniel Crag007紳士身份的反差,打造出一個看似明白實則你也不知道他是真明白還是真糊塗的私家偵探。Daniel Craig的出鏡也十分中二,坐在客廳裡聽詢問,聽到不高興了就敲一下鋼琴鍵;或者坐在黑暗裡,只能看到他吞吐出的雲霧,卻看不到臉也猜不到他在想什麼;坐在車裡等人,聽著音樂,大聲唱著荒腔走板的歌;甚至連最後要揭曉真相時,那一大串繞口令一樣的開場白。也正因為Daniel Craig對角色對話、形象和行為的演出,讓觀眾們對故事的走向信以為真——點映開始之前導演專門提醒觀眾,看完之後請不要去網上spill結局,畢竟這是一個Who have done it(到底是誰幹的)類型片。正是因為一個「看上去」稀里糊塗、不明所以的偵探,讓這個和觀眾玩的「到底是誰幹的」的遊戲能夠立得住腳。插一句嘴,Daniel Craig真的很喜歡學美國南方口音,上一次是在《Logan Luky》裡演一個色色的壞壞的慣犯;南方口音溜到我完全無法相信Daniel Craig是英國人。

英倫打扮的私家偵探張嘴就是美國南方口音,片中官方吐槽「拽著尾音的肯德基炸雞口音」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喪夫的寡婦,老作家的兒媳婦。這個角色由恐怖片專業戶Toni Collete扮演。她在去年的《遺傳厄運》裡飾演了一個歇斯底里的母親,也憑一己之力貢獻了全片最恐怖的鏡頭(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片或者搜索電影劇照,關鍵詞吊在閣樓上);今年網飛大獲好評的《Unbelievable》裡她扮演的女警官從習慣性動作和說話方式,都很讓人信服。作為一個實力派演員,她帶來的驚喜是對於有機婊的完美演繹(註:有機婊Organic Bitch是美帝對一個固定人群、不分男女的代號,這類人通常有加州口音,白左傾向,說話語氣動作都十分做作,吃穿用度統統都要有機Organic,對於世界就是愛與和平)。因為從長相來說,這位演員偏男相,五官突出,性質硬朗,再加上皮膚粗糙,皺紋明顯——和其他大銀幕女明星光潔無暇的皮膚相比,每次電影電視劇裡有Toni Collete的特寫我都覺得她的毛孔粗大問題真的非常明顯。對於一個人設是精緻的有機品牌老闆,演員本身的長相是不合適的,然而她的肢體語言又是非常讓人信服的。這樣的反差鋪墊了她和老作家真實的對話,也更說明偵探片裡亙古不變的守則: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

Toni Collete的皮膚真的有點粗,想給她推薦磨砂面膜

最後再寫一個電影裡對白不多,但是表演和人設完全相符的少年,試驗老作家小孫子的Jaeden Martell。上一次看他的表演還是他在新版《小丑回魂(IT》裡飾演的失弟少年。這一次,他扮演的角色話雖然不多,但是用行為方式推動了故事發展,一個手不離機的青少年,身邊有大事的第一反應是迅速開啟直播模式,關心政治(可能有鍵盤俠之嫌)所以一旦被煽風點火,立刻就能上綱上線。也因為這一類型的青少年在美帝的刻板印象,一旦演員演得不像,觀眾就會十分出戲。然而小少年Jaeden Martell用站姿、說話時的語氣都讓這個刻板印象活了起來,這不僅立住了他的角色,也立住了他一家子的實則自私卻要扮演博愛的形象。

這乖巧的打扮讓我差點以為你也是名偵探了

再說大偵探。

這部電影是一個偵探故事。表裡的偵探是Daniel Craig扮演的私家偵探,在電影裡用詢問、推測的方式獲得信息;而裡的偵探則是觀眾。「到底是誰幹的?」這一個問題從電影開篇5分鐘後的詢問場景就開始,每個人都有嫌疑,每個人都沒有嫌疑稱為全片最大的看點。當然,這部戲的懸疑也從電影第一幕管家準備老作家的早點開始,女管家、早點、寫著「我的房子我做主「(英文原句更有風味:My House My Rules My Coffee)的咖啡杯,觀眾跟著女管家的腳步開啟了電影的第一個問題「老作家人在哪裡?」。

要真正讓觀眾進入故事裡的偵探角色,電影需要做到給出線索,才能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加入思考,我認為是誰幹的以及為什麼。對於現場過程的回憶,偵探和警察的詢問,以及過長裡表現的細節,導演在電影推進過程中給足了觀眾料,幫助觀眾推測兇手;同時,也使得真相大白時,觀眾能恍然大悟,啊,原來證據就在我眼前,而我卻沒有看到。這種敘事方式的反例是今年夏天高開低走的日劇《輪到你了》,編劇使用的萬能視角完全沒有幫助觀眾探案,只在最後「造星」並且讓人得出一個這個片子不是偵探劇而是奇幻懸疑劇的結論。

觀眾也是偵探,這只是故事引人入勝的第一步,故事推動還在於構思精巧的案中案。比如這個電影最表層的案子是「到底是誰殺了老作家?」,第二層案子是警察都已經以自殺結案的情況下,誰雇傭了私家偵探再次來調查這個案子,再往下走故事的第三層變成了誰在撒謊,以及為什麼,還有更之後的第五層第六層。正如私家偵探在結案時的總結一樣:「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個甜甜圈,中間是空的。後來我發現,這個甜甜圈的中間還有一個甜甜圈,它們的中間還是空的」。圓環套圓環,這次不是《無極》里圓環套圓環娛樂城,而是以偵探視角去剝一個愛恨人財交織的兇案。

偵探小說偵探電影發展了這麼多年,觀眾的口味也已經養刁了,所以觀眾基本都陷入了「線索這麼明顯,那麼一定不是她」的慣性思維,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偵探片裡反轉反轉再反轉。反轉適度可以讓故事的解決有驚人之感,而過度反轉則除了讓人作嘔,沒有任何意義。這部電影的反轉我認為是比較適度的,尤其是反其道而行的在影片不到三分之一就把真相揭曉,接下去觀眾看到的似乎是兇手的拙劣演出,以掩蓋自己的痕跡。而電影中眾多人物人前人後截然不同的反轉,配合著故事情節在逐漸推進過程中的反轉,使得觀眾的觀影過程是愉悅的。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院偵探片,想推理的觀眾可以得到推理的快看,只想看片的觀眾也可以在電影院裡就著爆米花咀嚼電影裡各個角色真相時刻的快感。

最後的最後,這部電影有對於其他影片的致敬鏡頭,我記憶裡有的致敬鏡頭/情節如下(並不完全,等待正式上映之後二刷慢慢補充):

1、影片開頭的兩隻黑狗在後院裡慢鏡頭奔跑,讓我想起了《福爾摩斯探案集》裡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

陰天, 清晨,別墅外,兩隻黑狗朝我跑來(瑟瑟發抖中)

2、位於老作家客廳裡的座椅和刀的背景,那必須是《權利的遊戲》裡的鐵王座

鐵王座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另外, 非本人同意,請勿轉載!

https://cyeon89.com/2019/11/22/2019-11-21-%e8%a7%82%e5%bd%b1%e7%ac%94%e8%ae%b0-knives-out/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