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蜘蛛人:離家日》影評:離家日:最震撼的「蜘蛛人」續集?【業餘分析】

蜘蛛人:離家日影評

【原創禁轉】

如果你還沒看《蜘蛛人:離家日》並且不小心點進來的話,

快跑!!有劇透!!很多劇透!!

我會用一個海報把下面的東西擋住,只要你的手機沒有臉長你就沒機會碰瓷兒了。(((

【角色與故事的交錯】

K.M.Weiland在《創造角色曲線》中提到:

故事和角色於彼此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把他們中的任何一個視為獨立的元素而從中提取出來進行單獨的「提煉」都有可能會創作出一個可能擁有「佳句」但絕不會成為「佳篇」的故事。

本片可以說是故事與角色互動的絕佳模板,首先令人意外的是它的「幕設計」

【不尋常的三幕劇】

本來我只想做一些劇透細節和彩蛋的分析,但是《離家日》確實顛覆了我的期待。

先期口碑釋出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非常誇張的說法:

眾所周知,當故事到達一定的長度——故事影片、一小時一集的電視劇、全長戲劇、長篇小說——時,則起碼需要三幕。這並不是人為的常規,只是為了達到故事的深層目的。

劇作家Robert McKee曾在他的著作《故事》中提到:

「在我們試圖滿足觀眾需要的努力中,為了能講出能夠同時觸動最最內在和最最外在的生活之源的故事,兩個重大逆轉是遠遠不夠的。無論故事的講述背景或規模如何,無論是國際題材還是史詩題材,無論是家庭題材還是個人題材,敘事藝術中的任何長篇作品都至少必須通過三個重大逆轉才能夠到達線索的終點。」

在亞里士多德指出之前的幾百年間,三幕故事節奏就已經成為故事藝術的基礎。

所以,我對圖上的這種說法感到非常,非常的詫異,因為通常你只會在電影中感受到多次轉折,但情節的轉折以及場景的切換都不能代表這是「一幕到另一幕的切換」。

在看完電影之後,果然不出我所料,上圖推特中所說的內容可以理解,但本片還是一個「三幕劇」,只不過是一個「不尋常的三幕劇」。容我在下文中慢慢解釋。

【《離家日》的「三幕設計「】

第一幕用學校廣播的視角介紹《無限戰爭》到《終局之戰》中民眾的生活收到了何種衝擊,而且也表達了鋼鐵俠之死對Peter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於是他決定將精力更多地傾注在「普通人」這個身份上,所以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參加了旅行,而在威尼斯碰到了神秘的「水人」和與之對抗的「神秘客」。第一幕在「神秘客」擊敗「水人」,給路人(以及觀眾)留下了一個「英雄」的印象下結束。

第二幕開始於Peter回到酒店遇到了之前曾被他掛了電話的「前神盾指揮官(神盾也是好久前的事情了)」Nick Fury,Fury給了他「Stark留下的智能眼鏡Edith」並帶領他認識了「神秘客」,神秘客自稱來自多元宇宙並告知之前遇到的敵人是「元素眾」,還告訴Peter最後的「火元素」會在布拉格出現,但Peter因為行程撞車所以婉言拒絕。結果Fury「駭入」了Peter一行人的旅行計劃,將其行程從巴黎導向了任務目的地布拉格。第二幕在Peter誤用眼鏡中的防禦系統而差點失手殺死「情敵」中結束。

第三幕開始於一行人到達了位於布拉格的酒店,蜘蛛人與神秘客共同對抗「元素眾」最後的「火元素」,而神秘客選擇了自我犧牲式的進攻消滅了「火元素」後遭受重創,而Peter看到了其身上的可貴品質,於是「解開了心結」將Edith的使用權——自己的信任——交給了神秘客(不算是轉讓,雖然眼鏡只有一副,但Peter也可以繼續使用)。第三幕結束於Peter離開酒吧,周圍的投影關閉,神秘客及其團隊的本來面貌顯露出來時結束。

我現在已經概括了三幕的故事了,好像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如果你同意,那麼你就上當了。

看完電影的朋友都知道,除了蜘蛛人自身的成長之外,電影想要突出的另一個主題是「人們樂於相信自己見到的事物」。而到現在為止的「三幕故事」都是讓我們相信電影已經有了三幕的進程,而在所謂的「第三幕」結束時我們才意識到,一切都是「神秘客「布下的局。而直到這裡,真正的第一幕才剛剛畫上句號

好的,那麼讓我們重新劃分一下完整的「三幕」

第一幕開始於Peter一行人去歐洲旅行,在途中遇到了「元素眾「,以及」神秘客「,一位」來自平行宇宙的英雄「。Peter與」神秘客「並肩作戰並取得了勝利,並且在完全信任」神秘客「之後把Stark留下的防禦系統智能眼鏡Edith的控制權交給了他。第一幕在Peter離開酒吧,周圍的投影關閉,神秘客及其團隊的本來面貌顯露出來時結束。

第二幕開始於「神秘客「交待其起源,一切的來龍去脈。而Peter回到酒店後計劃和MJ告白結果發現了」神秘客「的騙局並準備去告訴Nick Fury,結果掉進了」神秘客「的陷阱中。在經歷了一段超乎觀眾想象的對抗之後,「神秘客」打敗了Peter並從其口中得知了剩下知道秘密的朋友們。第二幕以遍體鱗傷的Peter昏倒在列車上結束。

第三幕開始於Peter在異地醒來,在與Happy的交談中返回倫敦與「神秘客「進行最後的決戰,故事在蜘蛛人大獲全勝下落下帷幕(不考慮片尾片段內容)

這是我所理解的,《離家日》大致的「幕設計」。不過精巧設計的幕結構,如果沒有讓角色從中變得更加鮮活,是遠遠不夠的。那麼讓角色成長,變得煥發活力需要的是什麼?在與故事互動之後,角色會實現平滑的進展。在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角色的「屬性」。

【蜘蛛人的角色進展】

【衝突法則】

存在主義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曾經說過:

「時間是存在的基本範疇。我們生活在其不斷縮減的陰影之中,如果我們想要在短暫的人生中成就點什麼,讓我們死的時候不存在浪費時間的遺憾,那麼我們將會與那些阻止我們慾望的匱乏力量迎面撞上。「

依舊是《故事》中,Robert McKee提到:

「衝突法則不僅僅是一條審美原理,它還是故事的靈魂。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活著就是置身於看似永恆的衝突之中。「

為了讓故事產生糾葛,作者必須循序漸進地製造衝突,一直到線索的終點。但是,如果我們要把純粹的糾葛完全複雜化,那麼這一任務的難度便會呈幾何級數增加。

衝突主要分為三種:角色心理層面的「內心衝突」(多用於意識流作品)、角色與其它角色關係層面的「個人衝突」(多出現於肥皂劇)以及角色對抗外力的「個人外衝突」(恐怖片,動作片等)。如我們所見,衝突可以來自對抗力量的任何一個、兩個或所有三個層面。將所有衝突置於這三個層面的僅僅一個之上時便成為了簡單的故事糾葛,而《離家日》恰好滿足了故事糾葛的「複雜化」,即「引入所有三個層面的衝突」。

不信?那我們來看一看Peter Parker的「衝突」們:

經歷了「終局」一戰,鋼鐵俠的死給了Peter很大打擊,而且8個月也沒有走出陰影,作為被Tony看中的人,他不光失去了作為英雄的「精神楷模」,也產生了所謂的「自我懷疑」:作為一個青少年,我是否配得上一個敢於犧牲自己之人的賞識。如果我能犧牲自己而挽救眾人的話,我有沒有足夠的覺悟,還是說,「蜘蛛人」之所以是「友好鄰居蜘蛛人」是因為真正的災難來臨前自己可能也是個貪生怕死之徒?這是Peter的內心衝突。又可以稱為角色在進行轉變(或說「成長」)之前所深信不疑的「謊言」

(我沒瞎想,上文描述的「內心衝突」在解決後很有可能會獲得如圖所示的成就。沒錯我就是魔鬼。)

而於他個人來說,蜘蛛人這個角色和其他MCU的超英相比區別自然是明顯的。就是作為蜘蛛人在城市間行俠仗義和作為青少年Peter Parker在學校中老老實實過普通孩子的生活造成的衝突。蜘蛛人不像奇異博士那樣擁有魔法看管著聖所,不像黑豹那樣帶頭衝鋒的國王,不像無需多言的復聯元老們,你會提鷹眼但Clint他是秘密機構的專業特工而不是一個荷爾蒙可能過剩的「兼職英雄」。所以雙重身份是三個版本的蜘蛛人共有的且最明顯的個人衝突

而剩下的,識破「神秘客」的詭計並與之對抗,則是最好辨認的,任何觀眾都能找出來的個人外衝突了。

當然,全面概括三種衝突也是不夠的。衝突之內需要更細緻討論的,是存在的各種相對的「價值」。

【負面之負面】

「生活總是微妙而複雜的,很少是簡單的是非、善惡或對錯。負面性也有程度的區別。一個在衝突的深度和廣度上進展到人生體驗極限的故事,必須依循以下形式來運行:這一形式必須包括相反價值、矛盾價值和否定之否定價值。」

沒錯這句話還是出自《故事》,沒錯,內容過於豐富了。

「正義」為正面的角度出發,它的「相反價值」就是「不公平」,但不公平與非正義並不是相同的含義,而「矛盾價值」才是所謂的「非正義」,而負面的負面,則是被包裝成「正義」的「非正義」,即「專制(強權即真理)」

再舉一個例子,以「智慧」作為正面價值的話,它的相反價值則是可以稱為「暫時性愚蠢」的「無知」,而矛盾價值自然是屬於「冥頑不化」的「愚蠢」。負面的負面,就是被他人或自己認為成「智慧」的「愚蠢」

不過這個系統只說明了優秀的故事要做到上面所說的「不同價值的體現」,不代表每一個「價值」都需要固定的角色來代表。

那麼在《離家日》中,正面價值和另外三個價值分別是:

《終局之戰》中「鋼鐵俠」的犧牲,《復仇者聯盟:奧創紀元》裡美國隊長的「」都體現了作為一個超級英雄應有的正面價值——「無私」

而蜘蛛人作為最年輕的也是最接近平凡人的超級英雄,深知自己無法像其他英雄那樣鋼鐵俠那樣敢於為他人犧牲,也沒有……《奧創紀元》截止時的美國隊長那樣能做到「了無牽掛」,所以他選擇將關注點過多放在自己作為「Peter Parker」的生活上——與朋友一起旅行、向喜歡的女生告白——但他沒有放棄作為蜘蛛人,只不過他也已經不像《英雄歸來》那樣「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在與復仇者的作戰中了解到自己(所認為)的「極限」,這種情況就是「無私」的相反價值,被誤用作貶義的「自利」

而Fury在威尼斯找到Peter並將「與神秘客一起對抗火元素」的人物託付給他時,即便有「自己深知能力不足」的內部原因,Peter主要考慮了兩個因素:1、「神秘客」在與水元素作戰時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很強。2、任務的目的地在布拉格,這與Peter的行程安排上的目的地巴黎距離甚遠。所以,即便多個人手更好辦事,Peter依然選擇了推辭。這時,我們的Peter已經從「自利」滑向了更加消極的矛盾價值,也就是「自私」

當然,Peter是不會在滑向更深的深淵的,因為「矛盾價值」加上第一幕最後「神秘客」的「自我犧牲」讓他的角色曲線有了負面進展,更加相信自己不配成為更強的英雄,而「神秘客」敢於做出自己不敢做出的犧牲,於是認為「神秘客」才是當之無愧的「下一個鋼鐵俠」。

而「神秘客」所代表的,自然就是剩下的「雙重負面價值」,在第二幕開始的時候我們了解到了,這是一個假的英雄。一直想要製造災難並假裝「拯救世界」,最後贏得世人的讚美,這就是被包裝成「無私」的「自私」

完善了這些架構,我們需要如何啟動故事進展呢?激勵事件。

【激勵事件與角色曲線】

當一個激勵事件發生時,他必須是一件動態的、充分發展了的事件,而不是一個靜態的或模糊的事件。

直白地講,「激勵事件」的發生代表著角色生活中一些價值的改變

激勵事件必須徹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種力量的平衡。

在「第一幕的第一幕」中,我們看到了潛意識中迷茫的Peter在威尼斯遭到了水人襲擊,而將制服扔在酒店的他表明了作為一個英雄的時刻警覺準備應戰的態度缺失,雖然之後英雄的本職工作並沒有忘。然後,Peter看到了與水人作英勇鬥爭的神秘客。這就是可以看作一個小的「激勵事件」

而在看到「神秘客」的作為後,Peter反而更加放心,在酒店和Ned說出了「神秘客很厲害,一切困難都有他來解決就不會有問題」。這就是主人公對激勵事件做出的反應,也是負面角色曲線的展開。

那什麼又是」負面角色曲線「?等等,是不是還有「正面角色曲線」?

顧名思義,「角色曲線」代表的是角色在影片中的進展,正面代表了」從謊言到事實「的積極進展,負面則代表了「從事實到謊言」的消極進展。

那麼Peter要想進行負面進展,首先被他他掌握但後來被拋棄的「事實」是什麼?

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呈現負面角色曲線的一個要素是你需要在故事發展中讓角色「下滑」的趨勢顯現出來。

在認識了「神秘客」並傾聽其故事之後,Peter明顯感受到同樣作為英雄「神秘客」付出的犧牲——家庭,戰友,乃至曾經存在的世界。這讓Peter英雄的一面更加被弱化。而「神秘客」也表現出對Peter智慧及品行的讚賞與理解。而在自身的疑惑與對方的「和顏悅色」的勸解下,Peter的選擇表現出其由「自利」轉向為「自私」的消極進展。

而在布拉格一戰中,「神秘客」用犧牲自己的冒險方式消滅了火元素,這撥動了Peter內心中存在的那根弦——上一個光榮犧牲的,賞識他的人留給他的期望——這使他完全相信了心中的謊言,並且認為「神秘客才是這個世界值得的下一個鋼鐵俠」,至此負面進展結束,Peter犯下了大錯。

總結一下,「自己不配成為下一個鋼鐵俠」便是如此在正式的第一幕中被一路放大,最終成功阻礙了蜘蛛人進步的謊言。當然,這也表明蜘蛛人的正面進展即將開始,

「神秘客」的存在讓Peter變得如釋重負,使他認為「可以更加輕鬆的當蜘蛛人,而且生活的天平會繼續向普通生活傾斜」,這也是他安心去找MJ告白的驅動力。殊不知,自己已經偏離了軌道。

而進入第二幕時,在向MJ告白的過程中二人無意中發現了「神秘客」的騙局,至此,Peter發覺自己釀成了大錯,負罪感伴隨著謊言再度降臨。本想向Fury報告結果中了圈套,於是在「神秘客」那無法分辨的「幻覺陷阱」已經言語中繼續施加的壓力,使得原本存在於心中的謊言又再度被拉出來「鞭屍」,最終,Peter在第二幕被神秘客套出朋友的消息並擊潰。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出現了。

第三幕,傷痕累累的Peter被火車載到了荷蘭,在Happy去接他之後在飛機上情緒崩潰,將自己不知何時變得深信不疑的「謊言」吼了出來並傾訴自己的壓力。而Happy馬上讓Peter反映到自己掌握的,不是事實,而是謊言。

所以,Peter一開始就掌握的「事實」便是:Tony賞識他的原因不是看他有沒有成為下一個鋼鐵俠的能力,而是他那心中的正義感。這個事實不只存在於他的內心深處,在是在《內戰》裡,我們就見證到了:

而經歷了《終局之戰》,這個「事實」被打擊和壓力沖淡褪色,而蒙上了一層「你無法成為鋼鐵俠」的「謊言」。

於是,在電影中,Peter先在分成三個「幕中幕」的第一幕中進行了「拋棄事實相信謊言的負面進展」,又在正式的第二幕和第三幕中「放棄了謊言而重新掌握了應有的事實」而獲得了正面進展。

綜上,富有巧思的幕設計和高完成度的角色進展就都到齊了,這也是我佩服這部電影的原因。

下面,讓我們來談談其他問題。

【最震撼的「蜘蛛人」續集?】

(本節開始技術水準直線下降,畢竟作者文采為負)

我們都知道在MCU的設定中並沒有「本叔」這個角色,也沒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經典台詞,取而代之的是「鋼鐵俠」Tony Stark成為了Peter開啟英雄之路的」引路人「。

用Tony這個英雄角色代替本叔的普通人角色而使那個我們熟知的「自強自立的蜘蛛人」戴上了「鋼鐵俠乾兒子」的帽子是一大部分人不喜歡這版《蜘蛛人》的原因,我也表示理解。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能傳授一樣的道理的話也是無所謂的。直到我們見證了《終局之戰》的結局。」鋼鐵俠「的死亡不僅震撼了觀眾,而電影裡,這更是對Peter的精神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預告片裡的那句「這個世界需要下一個鋼鐵俠」更是讓我害怕,我開始質疑鋼鐵俠之於蜘蛛人的意義。畢竟鋼鐵俠不管是對Peter來說還是對普通人來說都是「非凡」的存在,當然不排除的猜測是:「Peter很想成為下一個鋼鐵俠但是最後發現作為有好鄰居蜘蛛人才是最好的」。

而《離家日》為上面的論點準備的答案也決定著我看的這部電影究竟是《蜘蛛人:離家日》還是《鋼鐵俠:遺產(Legacy)》。

首先說蜘蛛人,MCU中的蜘蛛人與其他電影裡的「蜘蛛人(Peter)」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導師是財大氣粗的「上等人」(並不)鋼鐵俠,而不是臨死前教會他「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普通人本叔,在《英雄歸來》中鋼鐵俠教會了」不要因為自己有很大的能力就莽撞行事「。而在本片中,「鋼鐵俠的死」(這是我在文章中第多少遍提這個了)成為了蜘蛛人的心結。

再說反派「神秘客」,和《英雄歸來》裡的禿鷹一樣,神秘客的身世背景依然和鋼鐵俠有關:B.A.R.F.的構建其實是他的功勞,但是被Tony獨吞了,於是他想要報復。

而重要道具「Edith」也是Stark的科技(可以控制Stark工業的衛星),開篇我們也隨處可見的對鋼鐵俠進行紀念的場景。以及第三幕這個頗具爭議的:

不得不說,即便這是主標題表明著「蜘蛛人」的電影,即便《終局之戰》中「斯人已逝,英雄不朽」,但是作為MCU蜘蛛人的「精神楷模」,鋼鐵俠像一個太陽,光芒照在了電影中的每一個角落,但同時,也讓各個角色如同其他行星一般圍繞其轉動。承認吧:

《終局之戰》是MCU的一個「殘局(Endgame)」,而《離家日》則變相成為了Tony Stark的「殘局」

某種程度上確實是這樣,尤其在《終局之戰》中,觀眾也感受到了鋼鐵俠英雄般的犧牲而造成的傷痛(先不談《終局之戰》裡的各種合理性問題)。對本片中鋼鐵俠的相關細節保有著更高的關注程度,極端一點的人會給漫威影業扣上「消費死者」的帽子。電影成為《鋼鐵俠:遺產》怕是無法避免的客觀現實。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發現很多人死揪著「鋼鐵俠乾兒子」這個話茬不放,彷彿在鋼鐵俠的「庇護」下,融入了MCU的蜘蛛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沒有絲毫成長的異類。鋼鐵俠雖是超級英雄但是MCU十年之中觀眾見證了他走過的歪路,吸取的教訓,是這些使他成為了一個鮮活的角色而不是五顏六色的戰甲已經億萬富翁的身份,也使他發現了Peter這顆未經打磨的鑽石。

而MCU的Peter,雖然算上這一部我們已經在五部電影中見到他了,不過這個獨特的蜘蛛人一直在打動著觀眾,不是靠賣萌耍寶,而是如同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少年那樣,經歷著成長,慢慢從各種經歷中領悟著屬於自己的人生哲理。

而至於「成為下一個鋼鐵俠」的爭議,Happy已經告訴了Peter以及觀眾一個事實:

沒人能成為鋼鐵俠,即便是Tony自己。他一直在後悔各種做出的事情,而唯一沒後悔的就是選擇了你,Peter。

Tony選擇了Peter從來不是為了讓Peter成為下一個鋼鐵俠,而Peter也不應該把「成為鋼鐵俠拯救世界」(心中的謊言)當作自己的目的。

拋棄心中的自我懷疑,遭遇挫折時勇敢地站起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將因自己的錯誤而受牽連的人拯救出來,這是《英雄歸來》中我們看到的Peter身上最美好的品質,也是任何一個心懷正義之人必備的。

所以當Happy看見沒有被挫折打敗、重新站起來的Peter在使用模擬投影的那似曾相識的一幕時,心中除了懷念Tony外,想的一定是:

我沒哭,真的。

【一點腦洞大開】

微博上我關注的一個大佬 @EdShen_南陳太子深 昨天發了微博解釋了一個他由第二個片尾片段引發的思考與解讀,搞得我今早又起身去電影院進行了一次二刷

第二個片段向我們展示了為什麼Nick Fury的表現略為奇怪而且沒有明白Happy給他的「暗號」:他和希爾探員都是由斯克魯人(Skrull)偽裝的,而偽裝成Fury的,正是在《驚奇隊長》中被救的斯克魯領隊Talos。很多人認為這是預示漫畫中的大事件「秘密入侵」即將發生,可之後我們看到Fury安然無恙的在另一個地方像蜘蛛人一樣享受著「假期」。所以我們可以確定漫威目前沒有相關的考慮,至少沒有從這部中體現出來。

一方面「斯克魯人的偽裝」算是對本片主題「人們只願意相信自己看到的」的一種呼應,而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Talos是在其老婆的勸說下才選擇了將「神秘客」的事情通報給Fury。我們不清楚斯克魯人在偽裝成其他人時能獲得多久的記憶,因為Talos至少了解8個月前《終局之戰》的葬禮(當然也不排除8個月前的就是他),而Happy在嘗試與其傳達暗號的時候卻渾然不知。而且Talos也不清楚剩餘復仇者的相關信息,所以要Fury回來圓場。

另一方面,Talos是代替Nick Fury把眼鏡交給了Peter。但我們應該不難忘記Tony Stark對Nick Fury及其所在的「神盾」是有多麼不信任,而且在《美國隊長:寒冬戰士》裡也「直白地」證明了「神盾」不可靠。在這種基礎上,很難想象Stark會把一個能掌握各種防禦系統及黑客系統的智能交給Fury並讓其轉交給Peter Parker。

說到轉交給Peter Parker,這又是一個疑點。

首先,雖說Edith擁有掌握衛星防禦系統的權限,並且發射出無人機的衛星上,也清楚的標誌著「STARK」的字眼,但在《英雄歸來》中Tony給Peter設計的制服裡已經有一個足夠人性化的AI「Karen」了,而這裡又出現了一個略為生硬的「Edith」,如果重看《英雄歸來》的話會對二者的區別有更深刻的辨識度。所以可以初步猜測Edith是早於Karen的智能。

然後是「給下一個Tony Stark」,這是另一個疑點,我們可以會想起《英雄歸來》的遊輪危機之後Tony對差點搞砸了的Peter說的話:

然後Tony會留給Peter一張寫著「給下一個Tony Stark」的紙條?(對圖中的註釋,過去式「wanted」代表Peter因自大而險些造成更大損失而辜負了Tony的期望)

戴上眼鏡後的被告知名字的來源更是引起了更多疑問:「Edith」這個名字代表「Even Dead, I'm the Hero(即便我死了,也是英雄)」。雖然照應了《終局之戰》中的「鋼鐵俠之死」,但我們回想一下Tony之前玩世不恭的性格,這就成為了一句極為中二的話,如果是要交給自己「寄予厚望」的Peter的話,就變得非常奇怪了。

而且《終局之戰》裡Tony提前在錄像(片尾全息影像的遺言)中表達了「時間穿越」一戰的凶多吉少,而且五年裡Fury和Peter都是化灰狀態,能不能帶回來也說不準,而且影像中只有一些「遺言」,並沒有什麼「遺囑」。何談把眼鏡留給Peter?即便真的給Peter準備了如此高端的科技,以Tony的性格,讓Happy或者Pepper保管轉讓更為妥當,而不是Fury,怎麼輪都輪不到他。

再看一眼本片的主題之一是「相信自己看到聽到的」。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EDITH是Stark製造出來的,但不太可能是留給Peter的「遺產」。

那麼可能是怎麼一回事呢?

「神秘客」的團隊中有負責情報的人員所以在(八成是Talos假扮的)Fury那裡知道了「Edith」是Tony留下來的並交給了Peter。而Edith的智能程度是肉眼可見的低於Karen。而Fury通常不會幫人轉交如此高科技的產物,所以我們姑且認為Stark很早之前給Fury製造了地球防衛系統,而Edith這個名字也算是Stark嘚瑟的一種體現(也算是死亡Flag)。而《終局之戰》之後,如同Talos假扮的Fury所說,重新建立組織急缺人手。所以(原)Fury想到了蜘蛛人,不過只大概了解了Peter的為人而沒有見識到蜘蛛人的本事,所以想通過「眼鏡」來測試一下蜘蛛人是否有成為「專業英雄」的資質。

以上不知是不是過度解讀。但看了一眼《英雄歸來》的編劇團隊:

如今《離家日》的團隊只剩下了最下一行的Chris McKenna和Erik Sommers二人,不難猜測《無限戰爭》的時候滅霸一個響指打下來編劇團隊少了仨,然後為了在《終局之戰》前把《離家日》做好,漫威高層讓Jon Watts專心當導演而留下最下一行的兩位分擔編劇工作。【滑稽

即便只剩兩位編劇,那也是從《英雄歸來》中被保留的成員,顯然應該記得上一部電影中各個角色的設定,而且既然「神秘客」源於《內戰》中的科技,則說明了編劇也在考慮著MCU各種電影之間的關聯,如果最後證明只是「想多了」的話,八成會讓人喪失挖掘細節的熱情吧。

總而言之,《蜘蛛人:離家日》是我近兩年來看到的最有趣的MCU電影了(可以深挖的話題性不如《黑豹》但趣味性高於前者)。我也確實樂於見到如此一個蜘蛛人在大銀幕上繼續活躍。

最後,如果看到這篇文章並覺得還不錯的爸爸們請到公眾號下點個關注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