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影評:不朽的機器人和帥美女戰士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28年後的原汁原味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影評《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副標題,「黑暗命運」,看似簡單,但對於這個系列的粉絲而言,這四個字寓意深刻。因為在28年前的《魔鬼終結者2》中,炫目硬核的特效之下所隱藏的主題,就是以主角莎拉·康納為首的人類角色,在魔鬼終結者T-800的的帶領下,對未來命運的反抗。
用機器對抗機器,目的是反抗自己,反抗命運。
《魔鬼終結者2》通篇隱藏的基調就是對未來命運的不甘,包括莎拉·康納在桌子上刻下「NO FATE」(不是命運)的字樣。而電影結局,莎拉·康納在試圖阻止魔鬼終結者們崛起時,發現並沒有所謂的「命運」,只有「我們為自己所創造的未來」。
而在如此「我命由我不由天」基調下,這部最新《魔鬼終結者》卻採用「黑暗命運」為副標題,可頗為值得玩味。
「親爹回來了」——卡神回歸帶來純正血統
按照系列順序來說,這部電影貌似可以被算作《魔鬼終結者6》,但這是錯誤的滴,因為本片是直接承接1991年的第二部,從故事的角度本片乃是如假包換的第三集,無視了隨後《魔鬼終結者:機器叛變》、《魔鬼終結者2018》、《魔鬼終結者:創世紀》三部曲。
這麼任性?那是當然,因為爸爸回來了!
前兩部的導演兼創作者,詹姆斯·卡梅隆回歸,親自監製,並且提供了原創故事,T-800阿諾·施瓦辛格、「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回歸。久違的鐵三角重逢,輔以經典的配樂,粉絲們怎麼不淚流滿面。
但也有謹慎的小夥伴表示,如今有很多電影只是大咖掛名而已,無非是為了恰飯而來,內容與本尊代表作差個十萬八千里,所謂「掛羊頭賣狗肉」的案例也是不勝枚舉。
這樣的擔憂並不無道理,但對於詹姆斯·卡梅隆而言,粉絲們大可放心,一來卡神不差錢,二來《魔鬼終結者》對於卡神來說,就像親兒子一樣。
卡梅隆出道時創造的經典之作,經歷了電影版權漂泊在外多年的顛簸,也親眼目睹被他人改得面目全非的情況,導致昔日里程碑一般的《魔鬼終結者》系列江河日下,直接落得個票房慘敗的結局。(2016年的《魔鬼終結者:創世紀》,投資 1.55 億美元,美國本土票房9000萬掛零,系列第一次虧損)
這次「親爹」卡梅隆真的坐不住了,幾經周折將《魔鬼終結者》系列的版權買回自己門下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要對「親兒子」進行重新包裝,故事緊接《魔鬼終結者2》,完全推翻了第二集之後的三部電影。
卡神說了,不好意思,他們不是親生的。
這也是詹姆斯·卡梅隆在忙於《阿凡達》拍攝之餘,還要抽出時間,以重啟的方式,拍攝一部28年前電影的續集,就算被《阿凡達》影迷噴「不務正業」也無所謂,親爹的「愛子心切」就是這樣任性,而且要用這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告訴各位:這才是我的親兒子。
空口無憑,還是要以作品說話,縱觀《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影迷可以清楚的感受到卡神「親兒子」的純正血統,因為有一種東西,是滲透在作者骨子裡面的,可以說是習性,也可以稱之為特徵,或者是風格,這一點是無法更改,我們如下細品。
"我的眼中只有你"——不朽的里程碑
今天的大銀幕上即便有炫目的超級英雄、機甲戰士、但對於成熟的科幻電影影迷而言,《魔鬼終結者》系列前兩部仍然是我們內心震驚體驗的難忘記憶,阿諾·施瓦辛格飾演的魔鬼終結者T-800,乃至第二部的T-1000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科幻形象,尤其對於中國影迷來說。
1984年的《魔鬼終結者》由詹姆斯·卡梅隆自編自導,可算作是他真正意義上的作者電影。卡神也是為了全權掌控電影,才不得不放棄電影版權,才導致後來《魔鬼終結者》版權被資本家控制多年、時隔30多年才被卡神買回這些糾葛的故事。
當年《魔鬼終結者》第一部,暗夜般未來景象的處理為全篇奠定了冰冷陰暗的基調,而快速、緊張、刺激的節奏讓人大呼過癮,橫空出世的時空概念以及緊湊勾連的情節貫穿全片。電影體現的是卡神善於整合商業元素與藝術人文品格的個人風格,也代表了好萊塢在適應市場和觀眾審美方面不斷磨礪出的全新類型化方式,正因如此,一部投資僅為650萬美元的電影最終斬獲超過3600萬美金的高票房,並成為科幻電影的一座里程碑。
到了1991年的第二部,卡神頂住壓力,以超越預算兩倍的1億美元成本,以令人震驚的特效技術和高潮迭起的敘事獲得5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至此《魔鬼終結者》系列成為好萊塢的搖錢樹,也得到世界範圍內影迷的頂禮膜拜。尤其對於國內影迷來說,在那個「沒吃過沒見過」的年代,無論是作為譯製片被引進的《魔鬼終結者1》,還是通過盜版渠道欣賞的《魔鬼終結者2》,令人瞠目結舌特效場面和角色形象,都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
如今卡神操盤的《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我想說的是,故事模式可能經歷時間的打磨而喪失了新鮮感,特技效果在這個泛CG時代的也很難如第二部那樣產生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形象是可以不朽的。
那就是皮衣墨鏡的T-800,來自施瓦辛格曆久彌新的魅力,是動作片中少有的神來之筆。
所以,當卡神回歸到這部電影的那一刻,就是該片帶來了靈魂上的昇華。我們可以說《魔鬼終結者2》之後的三部作品,縱然有著火爆的動作效果以及對卡神風格的模仿,但這些電影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從角色形象到電影內核的「不朽」質感。
機器人作為殺手追殺人類,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獵奇效果,更是由冷冰冰程序帶來的步步緊逼、甚至無法被擊敗的壓迫感,這一點在前兩部中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我們以為魔鬼終結者已經被卡車所撞毀、被烈火給消滅、被炸彈給終結的時候,魔鬼終結者一次又一次地爬了起來,這時我們才真正體味到凱爾·里斯對莎拉·康納所說的那句話:「你無法和他講和,他沒有感情,不知道恐懼,他的存在只有一個目的——殺了你、殺了你,直到他生命的終結!」
而類似的話,也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中,被格瑞斯再度引用。所以《魔鬼終結者》的核心,就是這種讓人恐懼的不朽,那具完美的金屬骨架,是人類所最缺乏的東西:執著!
在卡神最新的原創故事中,無論是邪惡的REV-9型魔鬼終結者,還是外表老邁的T-800魔鬼終結者,他們存在的價值不僅僅在於毀滅,更是代表了這種不朽的執著,這是詹姆斯·卡梅隆為《魔鬼終結者》電影打造的核心。
所以,當我們在電影中看到REV-9型魔鬼終結者一次又一次的被擊倒後,又自顧自的爬起來奔向目標、用身體不斷變換的穿刺利刃威脅目標,這種帶有一根筋性質的原始獵殺,這才是如假包換的「魔鬼終結者」,而不是如之前那幾部中跟脆骨一樣的金屬機器人。
而冷兵器與熱兵器的逆反實力對比,使得本片也延續了第二部的設定精髓。用重型武器武裝到牙齒的人類,竟然面對「手無寸鐵」的機器人毫無還手之力,這是卡神強烈的反烏托邦主義色彩的體現。
「被混淆的人工智能」——反烏托邦思潮
電影的天馬行空可以超越物理定律,但是卻無法完全抹掉現實的意義。
《魔鬼終結者》系列誕生之後,引領了一股強大的賽博朋克亞文化熱潮,電影所引發的對現實世界的關照,對技術和人類未來的憂思至今看來仍有發聵之聲。說白了就是「技術恐懼」。
這一點也是《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的主題,雖然在我們如今這個年代,「技術恐懼」思潮早已淡化,電影繼續當年的路子難免有落伍之嫌,但這樣的主題乃是《魔鬼終結者》系列的核心,這該如何是好?
所以,該片在原有基礎上方向性不變的基礎上,對昔日陳舊主題進行了更新,即對人工智能的虛化處理。
當年州長飾演的T-800令人敬畏,他健碩的體魄和硬朗外形具有十足的機械感和體積感,他的出場如古希臘雕塑般,不斷的仰角拍攝,使人物在幽藍的場景中,獨有森森然的氣魄。而反派T-1000則是另一種類型,後者在造型上並不追求踏地有聲的氣勢,而是以其殘酷示人。而正反雙方的共同體點,就是話語不多,各種有令人生畏的冰冷,說白了,他們一看就不正常,不像人類。
這一點,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被推翻了。正如如今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電影中的機器人也在潛移默化的進入到人類社會之中。老邁的窗簾推銷員T-800型號魔鬼終結者,面帶微笑、會說冷笑話的REV-9型魔鬼終結者,他們可以完全的融入人類社會之中,就連從未來而來的格瑞斯,也是一位被機械升級改造的人類。
電影提供了另一種的技術恐懼,就是一個混淆了人類與機器的未來,電影的故事起因,天網被毀滅之後的全新的未來,不正是這樣嗎?
前兩部《魔鬼終結者》,通過慘烈的末世場景向觀眾呈現被人工智能所統治的世界的可怕,由此引發對科技發展和人類主體性的思考。而《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中的未來,不單單是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恐懼,更帶來的是人類主體性喪失和異類文明(人與機器混合)崛起的擔憂。
此外,本片中的T-800,與《魔鬼終結者2》也完成了一次形式上的呼應,後者結尾莎拉·康納的獨白:「因為一台機器,一名魔鬼終結者,它學到了人類生命的價值,也許我們也辦得到。」本片中的T-800與第二集的定位完全一致,機器人在提醒著我們,仍有必要去相信人類主體所具有的犧牲、愛的精神。
「原汁原味」——雷明頓和前妻的神韻
回到電影的視覺呈現上,詹姆斯·卡梅隆並不是本片的導演,本片的導演是曾執導《死侍》的蒂姆·米勒,但並不妨礙卡神風格主控。
首先我們來對比一下角色拿槍的姿勢。州長T-800在《魔鬼終結者:創世紀》中的舉槍POSE。
這是州長在《魔鬼終結者2》中的舉槍姿勢。
都是雷明頓,差異感一下就出現了。
略微傾斜的仰視視角,目視前方的造型,這種「作者狀態」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卡神的標誌。所以當我們看到《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時,一切迎刃而解,這就是卡神電影。
《魔鬼終結者》系列前兩集一直給人以濃濃的工業金屬質感,這是卡神早期的固定風格(跟卡神出身於工程師世家有關),不單單是《魔鬼終結者》系列,就連《深淵》與《異形2》同樣如此。所以《魔鬼終結者》每次最後大戰都發生在冷冰冰、重工業質感強烈的場所,帶有「臟科幻」的風格。
比如第一集中是自動裝配廠,第二集是煉鋼廠,到了本片中,無論是重型卡車橫衝直撞的公路大戰,還是在廢棄水壩上的短兵相接,甚至驚鴻一瞥的末世景象,那些冷色調以及濃濃的金屬質感再度回歸。
這大概也是卡神選擇蒂姆·米勒擔任導演的原因,這位導演是視覺特效出身,也是一位重金屬狂魔,《死侍》結尾的廢棄船廠大戰正是其得意手筆。有了卡神擔任整體風格把控,蒂姆·米勒可以在視覺風格上大展拳腳,二者互補,卡神也不用整天坐在監視器後面喊「Action」了。
最後,還不得不提另一位重要角色——琳達·漢密爾頓飾演的莎拉·康納。據說這位連好萊塢大片場老總都不care的詹姆斯·卡梅隆,足足用了4個電話,才把前妻求得重新出山。
因為卡神明白,只有自己的老搭檔最懂自己。琳達也是最能get卡神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
詹姆斯·卡梅隆的每部電影中,都有一個強大女性角色,都不用舉例。所以在卡神的作品中,你找不到「花瓶」這個詞,幾乎所有出場的女性角色,都是強悍且巾幗範兒的。
健美的身材、古銅色的皮膚、身穿戰術背心,如果臉上有點油汙那就更好了。卡神不愧是工程師世家出身,這幅形象與他重工業質感的電影氛圍相得益彰,這就是卡神心目中的巾幗英雄。在本片中,無論是老角色莎拉·康納,還是新角色麥肯茲·戴維斯飾演的格瑞斯,造型高度重疊,象徵新老交替。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卡神當年為什麼噴《神奇女俠》了,他認為神奇女俠的形象是一種「倒退」,因為其造型回到了女性「被觀賞」的時代,女英雄根本不是這樣樣子,而是如莎拉·康納和格瑞斯這樣的帥美形象,標準的「卡梅隆式」女戰士。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在舉例說明詹姆斯·卡梅隆刁鑽的女性審美,而是從根本上表達,當年的卡神回來了,回到了他夢開始的地方——《魔鬼終結者》系列。《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有著原汁原味的卡神風格,粉絲們盼了多少年,終於等到今天。
全新的魔鬼終結者也有了新的追殺目標,故事將朝著另一方發展,在人類與人工智能混淆的新時代,卡梅隆的科幻世界,反復訴說的道理之一便是:對技術的警惕即是人類對自身的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