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影評:一次反男性視角的思考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影評不管怎麼說,這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在整體質量上是讓人感到一些驚喜的,至少要比之前的兩部《魔鬼終結者2018》和《魔鬼終結者:創世紀》好出一個層次,雖然不可能超越《魔鬼終結者》和《魔鬼終結者:審判日》,但也是巧妙借用了兩部經典的情懷,抹掉了較為平庸的第三部及之後的時間線,回歸了詹姆斯·卡梅隆的魔鬼終結者。
我覺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其實具有了一定的反男性視角反思。男性視角,指的是在傳統電影創作中,以男性為中心敘事人物,故事裡的女人大多為男性的附屬品,對整體故事的推動有限。而這種情況自故事電影出現就幾乎成為常態。
無論有些人對「女權主義」或者女性有什麼負面看法,也不能否認,女性形象的塑造往往代表著每個時代的社會思想映射。事實上,很多人因影視塑造的「瑪麗蘇」形象產生厭女情緒,女性被塑造得惹人厭惡從而惹人厭惡,但在科幻圈中,如《異形》系列的蕾普莉、《魔鬼終結者:審判日》中的莎拉·康納、《黑客帝國》系列中的崔妮蒂等,這些強悍女性形象反而因不是傳統女性「柔弱」形象而具有成功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進而成為受到影迷喜愛的經典形象。
所以禁不住讓人思考,究竟怎樣塑造女性,才是正常且成功的?
在《魔鬼終結者》最開始的故事中,莎拉·康納就是一個等待拯救的弱女子,她成為女主的一切源於她將是未來人類領袖的母親,她無論被殺還是被保護的意義在於她的「子宮」。而莎拉在電影最後,失去愛人才獲得成長逐漸強大。這也是《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中,老年莎拉看到丹妮,她對自己過去的調侃道「不是你,而是你的子宮」。儘管在《魔鬼終結者:審判日》中的莎拉·康納的形象是十分成功的,成功之處在於她學習變得「強大」了,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莎拉最初被賦予責任的原因是男人,未來的兒子約翰·康納,和為了保護她犧牲的愛人凱爾。
再則,《魔鬼終結者3》中,克萊爾·丹妮絲飾演的凱特,她攪入這場追殺和保護的原因是,她將是約翰·康納的妻子,並且他們以後的孩子也很重要,她相當被動地開始了逃亡並接受自己的命運。儘管當年的克萊爾·丹妮絲可以說是演技派玉女,年紀輕輕就有與小李子合作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可在《魔鬼終結者3》中依然平淡如水。
同樣是在《魔鬼終結者3》中,追殺約翰·康納的魔鬼終結者T-X外形換成了女性,然而名模出身的克里斯塔娜·洛肯裸身出場卻帶有一種獵艷一般的體驗,還專門有一場戲加入了,看到廣告牌便將自己胸部變得更豐滿的戲謔段落,T-X穿著緊身皮衣身材婀娜的同時殺人不眨眼,不免有某些情色意味。當然,從審美的角度來說,也不能否認很多女性也很喜歡這樣的美女機器人。
到了這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由麥肯茲·戴維斯飾演的改造人戰士格蕾絲成為了被追殺的丹妮·拉莫斯的保護者,將近1米8的身高,結實的肌肉線條,利落的短髮,敏捷兇悍的身手,同樣也有很多動作場景,但完全拋棄了緊身衣和「胸器」,模糊化性別標籤,更為符合未來末日人類抵抗軍戰士的形象。格蕾絲更多地脫離了傳統審美的需求,更簡明扼要地貼合「能打」的需求。
電影中女性外在形象上的變化,女主角們不需要妝容精緻便簡單能打,直接服務於劇情。
而在人物的內在性格設置上,雖然丹妮這一角色未免還有些魯莽,但更加突出特點,重感情愛自己的家人,可以為此不惜代價復仇,整體上更加果敢堅強,比當年《魔鬼終結者》中剛出場還不知所措的莎拉·康納更具鋒芒。莎拉笑稱自己就是三十年前的她,但與之不同的是,丹妮不是什麼英雄母親,而是未來的英雄,她不再以「母親」「妻子」的形象接受未來的命運,而是自己作為主宰者,她就是「約翰」,人類領袖。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中的三個女主,勇猛女兵、煙嗓老太和倔強拉丁女孩,基本上都和男性視角下對女性的審美不相契合,但電影成品的質量卻絲毫不輸同類型的影片,更勝不知所云的前作《魔鬼終結者:創世紀》。可見,人物即是人物,無論性別,其設定行為符合故事需要即令故事成立,女性角色不需要特定被「符合」傳統男性視角的「性感」「美貌」需求,「鐵血」一樣可以成為女性角色氣質的一部分。
另外不得不說,從演員的角度來說,很多男演員一直在表演或硬漢或文藝的各種角色,如果有女裝出鏡也很少會被詬病,反而更加受到追捧,但電影中的女演員剪成短髮身穿背心卻只會被當成女同性戀,也是一個有趣的雙標。
麥肯茲·戴維斯在近幾年參與的影片中塑造了很多不同的形象,從《奔騰年代》開始關注她起,每一部作品中的形象都是有所突破的,《火星救援》中的明迪·帕克,《銀翼殺手2049》中的複製人妓女,《塔利》中的年輕版塞皇塔利,這位加拿大女演員的形象完全按照劇情需求在變化,在參演這部《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之前,她遠沒有這般發達的肌肉,為了出演改造人格蕾絲而在通過鍛鍊塑造了肌肉女戰士的形象。
年過六旬的琳達·漢密爾頓也為莎拉·康納保持著身體狀態。 在面對角色的認真程度上,可見一斑。
同時,電影中女性之間的關係也被有效擴充了。曾有一個理論說,要看一部電影是否處在男性視角下,就要看故事中有沒有超過兩個女性,互相之間有對話,而且對話主題不關於男人。當然這個理論並不適用於所有影片的,比如《環太平洋》中的菊地凜子飾演的真理子,也被認為是一個成功的女性形象。但對於以前的很多電影來說,如果女性被替換成一個「性感台燈」也會對劇情絲毫不造成影響,這就是固有的女性形象設置。
在這一點上,《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裡的三個女性被發展出了更為複雜的關係:格蕾絲是這個時間上丹妮的保護者,而在未來她被丹妮撫養長大,有著亦師亦友的複雜感情,丹妮在格蕾絲為自己犧牲後也對目前時間上仍然是少女的格蕾絲產生保護欲;莎拉因為聯想自己當年遭遇而對被追殺的丹妮產生強烈的共情加入保護她的陣營,在知道丹妮是另一個版本的「約翰」,從對自己的共情轉變成類似對待子女和希望的保護,丹妮對待莎拉,也有了解其喪子之痛,而感到都因被魔鬼終結者追殺失去親人的共情;格蕾絲帶著任務,不了解情況對莎拉帶有戒備心,同理受到了莎拉的戒備,兩人並不融洽地同行,之後又演化成合作對丹妮的保護。
有趣的是,另一方面來看,魔鬼終結者的形象也有了很大不同,這次執行刺殺任務的的REV-9,除了更難打的黑色液態金屬外加骨架的可分身設定,比起《魔鬼終結者》中的肌肉猛男冷麵T-800,《魔鬼終結者:審判日》中的液態金屬冷面T-1000,《魔鬼終結者3》中的性感美艷可依舊冷麵T-X,REV-9不但不再橫衝直撞只會殺人,反而經常笑臉盈盈地使用詭計欺騙,使用計謀借刀殺人,甚至還會開玩笑蒙混過關,在看到T-800處於對方陣營時,還拿出機器同類的道理威逼利誘起來,這一部的機器魔鬼終結者也不再只會強硬。
當然,《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遠並非完美,但在繼承了詹姆斯·卡梅隆前兩部《魔鬼終結者》同時,顛覆或者應該說,解構了新的內容,在不失去作為商業電影的大場面的前提下,改變傳統的目光,站在另一角度上,依舊講出一個科幻動作爽片的故事。
總而言之,「強硬」的女性形象似乎是國內很多人不敢碰觸的話題,他們沒有對女性足夠的認可和真正的認識,從沒有了解過男性視角在電影史中的起源和女性影視形象的發展崛起,也不願理解世界正在發生的改變,卻樂得以自我為標準盲目嘲笑所謂的「白左」。
女性話語權的缺失讓電影曾長期處在男性視角之下,縱觀科幻影片的發展,甚至包括整個電影歷史的發展,必然會進入某個特定時期對前一階段有所反思和重構,而這類帶有重構視角的影片,有的或許大獲成功,有的或許差強人意,有的或許不盡人意,但換位思考的開始意味著更多換位思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