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玩命關頭:特別行動》影評:《玩命關頭》兒童與目光期待
玩命關頭:特別行動影評
《玩命關頭:特別行動》
美國 · 大衛·雷奇
香味:烤水果的果香與焦炭味。
入口:辛辣,酸黃瓜與果醬味。
收尾:清口迅速,乾燥。
當達米恩·查澤雷通過音樂題材大放異彩之後,一部《登月第一人》卻連批評之聲都難以聽到。憑著對影片的好奇和對導演及主演的信任,我在電影節上選擇了這部片,而看完之後,終於理解了那種無法評價的失落感。
《登月第一人》幾乎是拼剪了許多太空片,諸如《地心引力》、《星際穿越》、《阿波羅13號》等,絲毫看不見達米恩·查澤雷的一絲創造力。就連最後主題的轉折,也硬生生地落了地。
究其原因,也許是這部太空片真的已經超過了導演平時所涉獵的範圍,當導演無法在他擅長的領域大展拳腳,其結果就只有這樣一部東拼西湊的影片。
而這部《玩命關頭 特別行動》則放大了導演以往的風格,也正是如此,這塊「素雞」註定飽受詬病。
回看導演以往的作品:完全將重心放在打鬥設計上的《極速追殺》,攝影風格和搏鬥場面頗具個性的《極寒之城》,還有靠耍賤和無厘頭的《死侍》。大家似乎對這些原創電影具有很強的包容性,但對系列電影,似乎覺得就應該按照某種傳統和風格。只是當死板而穩妥的好萊塢都在通過外傳尋求改變時,我們的觀眾,卻不是很樂意。
《特別行動》的缺點當然十分明顯:劇情糟糕,追車戲缺乏,超英般的背景設定。當鋪天蓋地的差評都集中在這幾點時,評論已經失去了意義。
只是一旦擺脫系列的傳統來看,作為外傳性質的《特別行動》,是對好萊塢傳統套路的一種挑戰。
影片一開始的對比橋段著實沒有什麼驚喜,但當雙方分別與探員見面時,導演剔除了傳統類型片中刻意營造的緊張氛圍,而是從一開始就把這個「拯救世界」的任務當作了一種玩笑和遊戲,通過對現代文化現象(《權力的遊戲》,CIA裝扮,對半信物等)的挪揄,完成了對固有戲劇傳統的反抗,最終激勵他們的,也並非完全是什麼拯救世界的高尚英雄主義,兩人都有自己的個人動機。
正如導演在《極速追殺》裡設計的一樣,他無意為這種殺戮正名,反而肯定了個人慾望的推動力,這可以說是資本主義下個人主義的再次強調。也可以說是對某種虛偽正義的嘲諷。
歐洲電影,好萊塢上一次對個人慾望推動力的強調,還是在黑色電影時期和黑幫片時代,這種個人慾望的崛起,與當時戰後的破敗和繁榮密不可分,而如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和美國地位的動搖,也許是這種動機的起因,對於個人來說,拯救世界的幌子並不能讓他過得更好,而與自己利益切身相關的事物,才是他足以冒死的動力。這種態度,在導演的幾部片中都有十分明顯的呈現。
除了兩人對著鏡頭的大段獨白吐槽,最有意思的是空警鐵三角的設定,同樣是對角色傳統設定和人物搭配的諷刺——打破現實與電影的界限。
面對鏡頭這種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也許觀眾已經司空見慣,將電影「古板人設」搬運到「現實」的吐槽也在影片開頭使用了一番。
而這個強行加入的空警,同樣是對劇本人物角色的補充,就好像007中研究所裡萬能的科學家,蝙蝠俠中研發武器的福克斯,這些角色的出現,在劇本創作中,本身是為了彌補角色在力量上的空缺,有時甚至同時擔當心靈導師的角色。但對於兩個已經無人能敵的角色,這個強行加入的空警,其實是對傳統劇本創作中套路的諷刺了,例如三個人的陣容最穩定。如果在《死侍》裡,也許下一句台詞就是:別問那麼多,我的劇本裡就是這麼寫的!
而在最後的決戰戲裡,更是用實際行動吐槽了《黑豹》。導演非常明智地把許多槽點寫進了電影,刻意製造這種反差,不但在台詞中有對瓦坎達的詬病。最終那場現代武器失靈,在高科技背景下的肉搏戰,也算是對《黑豹》中白人固有思維的嘲弄。
導演通過極其無厘頭的方式拍攝一部A級成本的商業片,在好萊塢實屬難得,更何況其中有相當多的笑料都出自傳統好萊塢劇本的創作模式。正如我以前所思考的,如果劇本創作真的必須按照好萊塢的這種劇本套路,那麼,未來AI甚至猴子都可以創作劇本。
但劇本創作終究是需要一些感悟和思考,或者是對人類情感的捕捉。至少在反傳統的道路上,大衛·雷奇做得不錯,即使這部片「問題」頗多,但突破好萊塢傳統劇本寫作的價值和反思,是片中兩個光頭帶來的最大「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