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看了評論區,我才明白傳奇為什麼會給這樣的劇本開綠燈
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在去年看完SDCC月光曲版預告片後,我確定了G2是我2019年最期待的大片,作為哥總的粉,在點映前,我專程在自家影音室裡給家人補了一遍2014版,以鋪墊高度期待的G2。
在看完正片後,可以確定G2是我個人2019年最失望的主流大片。
按照飯圈的邏輯,這片不需要邏輯,爽就夠了,但不好意思,我首先是影迷,其次才是怪獸粉,按影迷的標準來看,G2的劇本基本是個壓根兒沒學過戲劇和劇作的門外漢作品,導演(也是編劇)基本不考慮人物情感建立和劇作角度的前後邏輯,角色極度扁平,難以自洽,作為核戰戰敗國亞文化符號的哥吉拉,基本沒有在政治、環境、生物的角度做文章,沒有作為生物角度的核心動機建立,所有的怪獸就跟動物園裡的展品一樣被一個老掉牙的聲波裝置帶著跑。羸弱的台詞和尷尬的笑話像極了上週一大結局的某部美劇,沒錯,導演也確實用實際行動致敬了權遊。
一定會有人說「這種爽片需要什麼人類戲,爽就夠了,最好人類全部砍掉全程打到尾」,那我們來看看作為主要賣點的動作戲,G2為了服務目標觀眾,在動作戲的量上做到了對2014版的碾壓,但量變似乎並沒有帶來質變,導演沒有充分利用時長(預算),相反,我覺得導演在揮霍這些時間。G2的每場戰鬥幾乎都可以讓有經驗的觀眾在看了開頭就猜到結果(公式化的配樂也要背一半的鍋),全程在動作設計上幾乎唯一的亮點只有中盤的拉頓空戰,此外幾乎看不到比2014版更具備創新性的動作戲設計,混亂的剪輯和無甚美感的視聽語言更是給觀影帶來了非常差的體驗,無腦炸、無腦閃,尤其是閃,哥總在面對敵人時3秒一個原子吐息,在面對友軍時,也不忘用對著空氣來一發海報pose。有點劇作常識的都知道,大招之所以是大招,是因為其具備的決定性攻擊力,一個聰明的導演一定明白電影節奏的重要性,該克制時必須克制,避免濫用大招,以便在關鍵時刻推進重要劇情的發展,保證其對觀眾的衝擊力最大化。而在G2裡,幾乎每個主要怪獸都在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發波」的技能,哥吉拉在大部分戰鬥中幾乎都是一言不合立馬吐息,基多拉更是動不動就用愛發電,用實力點亮夜空,幫導演證明「我的夜戲也清晰」,而這樣帶來的好處也非常直接就是:好亮,都這麼亮了,這次應該沒人噴晚上看不清怪獸了吧……
影片結束後我特地觀察了一下影院裡的觀眾,由於是點映,純路人是不會多的,影迷或怪獸迷的比例應該大大高於普通場,所以大部分觀眾看起來都是特地搶票的年輕人,其中也包括一些老外,看得出來,大部分觀眾都顯得比較疲憊,周圍有人在小聲吐槽,觀影過程中出現過兩次大規模笑場,一場是女主展現自己計生委主任本色,另一場是雙胞胎章子怡,這樣的觀眾反應我覺得還是比較正常的。然而豆瓣評論區卻是另一番光景,評價呈現了絕對的兩極分化,一邊是各種「史上最佳怪獸片」,另一邊則主要批評劇情,幾乎每個批評都引來了一些談吐極端的反饋,這畫面,像極了微博飯圈。至此,我似乎明白了G2導演的創作意圖,道赫蒂可能在開拍前就明白了飯圈電影的操作套路,從而有意忽略電影之所以是電影的核心要素,最後一幕那酷似獅子王登基的場面充分暴露了導演蔑視觀眾品位的本色。大膽猜測此片最早的立項,極有可能不是看劇本,而是看導演和製片講一遍PPT(或BP)。可以預見的是,G2在中國的票房一定不會差,照這個趨勢,華納怪獸宇宙的下一作GvK,極有可能繼續忽略電影的戲劇藝術核心要素,從而陷入華納BvS那套典型的莎士比亞模版式劇本外加漫威式的碎片化幽默中去。
我愛哥吉拉,但首先我是影迷,其次我才是怪獸迷,作為怪獸迷,我希望看到優秀的動作戲,作為影迷,我希望看到優秀的故事,在動作電影裡,這兩件事從來不會矛盾,也不應該矛盾。一個好故事是一部好電影的基石,古往今來,這個道理依然適用於任何一部電影,任何對一部電影的故事有所期待的觀眾,他們的期待都是合理的。
藉反派影評波米的話送給各位「粉絲」: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