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哥吉拉2:進階萬獸之王的重裝戰士

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

嘉興萬達IMAX點映剛看完,幾點想法:

1. 打鬥場面明朗,視覺體驗提升,但是整體依舊暗淡無光,雨一直下;

2. 怪獸戲份增加,獸的故事線逐步清晰,起轉承合及格以上,地球衛士、宿敵之戰、飛蛾撲火、宗教崇拜、戰養機制、加冕封王等均有展開;

3. 人的故事線簡直是災難,令人作噁,漏洞百出,編劇水準低下,美式自我陶醉,白左目空一切,作死一家子智商堪憂擾亂主角秩序,白瞎前兩點的改進,唯二情節尚可:博士普羅米修斯式地犧牲自我並與哥吉拉告別時的「告別,吾友」以及哥吉拉療傷歸來幹架時小女孩的那一絲邪笑;

4. 子怡英文水平提高,短髮幹練,主講怪物誌,算是同類型爆米花片裡華人演員戲份最足的;

5. 目測最終7.1分;

6. 點映前我的評論只服務於前兩點。

----------------------------------------------

接觸這個日本文化符號,始於童年時期的奧特曼動畫裡一隻類似的怪獸。那是香港電影還不能在大陸電影院上映的年代,每個孩子在影音文化中的自豪感來自於家裡新買的VCD或者FC主機。剛剛興起的彩色有線電視與新華書店的奧特曼叢書是這些遠古巨獸合法出場的主要媒介。這隻壯實的霸王龍沒給我留下太多深刻的回憶,相比於那些胸口一朵鮮花便能活吞另一隻巨獸的傢伙,哥吉拉的憨厚形象過於普通。至今,一回憶起龍蝦外形的腹黑異星人、吞食掉一整個飛船的圓盤生物和徒手拔出泰羅生命燈的狠角色,我會心有餘悸。

臨近小學五年級,怪獸、神龍鬥士和四驅小子等動畫題材便消失在我的世界裡,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時代的新鮮物種和躁動無處不在的叛逆潮流。青春期拉幫結派的同伴關係和由此互相傳遞的島國與歐美猛片,讓對動漫、玩具的關注變得幼稚,所有的少年換上了寬大的牛仔喇叭褲和皮鞋,焦急地撇開童年時期曾經沉迷的文化元素,一個個衝進網吧去探索更大的未知世界。

我是幸運的,學業沒有過早地終結在反社會行為的肆意妄為裡。隨著街頭文化在中國的萌發,我進入了區域最好的高中,身心基本都撲在學業上。說來也滑稽,考上全國排名前三的大學,只是為了跟父母要一雙銳步的復古籃球鞋。2005到2009年大學校園裡的電影亞文化,以電驢下載和校內BT分享的日本泰國恐怖片、剛流行的美劇和動則幾百集的動漫等占據流量當口為主要特徵,哥吉拉在這個時期全程隱身。接觸一堆影視劇後,《肖申克的救贖》和《Into the Wild》在一個夏日黃昏與我進行了一次靜謐的談話,我開始嘗試去理解觀影本身。如果我沒記錯,那一年,豆瓣剛成立兩週年多。

後來兩年在北京的研究生學習和六年在華為的全國漂泊,接觸更多的是諾蘭、庫布里克、賈樟柯的作品,去影院也是和朋友一起過過漫威宇宙的癮。直到2014年那個烈日高照的克拉瑪依午後,我和兩位耍得最好的同事,無所事事地走進了準噶爾路附近的一家電影院,目睹了接近二十年未曾主動想起過的怪獸哥吉拉,從漫畫書和彩電走進了大熒屏。相較於布景簡陋、模型粗糙、角色定位非黑即白的日本製作,好萊塢電影工業迅疾地提升了哥吉拉的重裝硬核戰士形象,同時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觀賞者的同理心:所到之處山崩地裂的遠古巨獸最後竟然成為了城市捍衛者。那精疲力盡後的絕地反擊,口射藍光一招致命的絕技,我彷彿感覺到了另一個冉冉升起的電影宇宙。結尾那一絲霸氣十足的魅笑,一戰功成便深藏功名的隱世態度,潛泳還非得露出標誌性鱗甲的小心思,著實讓人加倍增好感:它很酷,同時也很可愛。

希望這份二十年後不經意復活的回憶和好感,能夠在今年的片子裡延續。看到預告片裡哥吉拉和人類的戰鬥機一起面對其他怪獸,我覺得它的獸設應該一如既往。哥吉拉,萬獸之王,去戰鬥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