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哥吉拉II怪獸之王
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1954年比基尼環島礁的一聲巨響,讓日本國內的核恐懼達到一個頂點,也讓東寶、田中有幸、本多豬四郎和圓谷英二走上《哥吉拉》的拍攝之路。估計誰都沒想到,哥吉拉這個怪獸品牌可以一直延續至今。
怪獸電影一般反映著人類最原始的恐懼,頂端的生態捕食者和人類的獵人之間只有你死我亡的爭鬥。在茹毛飲血的時代,人類勉強存活下來,即使擁有了工具和火焰,仍然不能免於黑暗和野獸帶來的恐懼。暴風、閃電、烈焰都是神靈和天災的象徵,這些如今看來平平無奇的現象在當時只能不可避免地指向無法理解的迷霧。
工業革命驅散了人類對自然的恐懼,但隨之而來的是科學技術造成的恐懼。哥吉拉本來是核爆變異的產物,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存延至今,它的身份象徵經歷著巨大的變化。時代賦予哥吉拉全新的使命,所以它從純粹的核爆恐懼變成遠古巨獸和地球霸主,成為地球意志的具現化,成為維持人類和自然之間平衡的關鍵點。慢慢地,它不再是反面形象,甚至成為站在人類一側的守護者。
怪獸電影總會凸顯人類的無力,但又正是藉著人類的無力,突出人類的勇氣。那些從地底深處醒來的泰坦巨獸能夠輕易毀滅人類的高樓大廈,由城市和村落構成的社區在最原始最野蠻的攻擊面前顯得無比脆弱。它們不會跟你講道理,就像人類不會跟螞蟻溝通一樣,它們之所以能從遠古時期存活至今,最大的憑依就是尖牙利齒。人類辛辛苦苦用千年建立的現代文明和石器時代毫無差別,在驚天動地的咆哮和撕咬裡,所有人都只能抱頭鼠竄,最勇敢的戰士和最先進的武器卑微如塵土。這也就是怪獸電影的魅力所在,人們於死的絕望中苦苦尋求生的希望。
《哥吉拉II怪獸之王》不是一部好電影。就好看的電影作為標準而言,它也未必有足夠的資格。爭鬥的起因在於人類花樣的作死姿態,本來可以昇華電影主題的生態觀點被埋沒在充滿肥皂氣息的家庭戲碼中。導演可能認為這叫做以小見大,但在我看來,電影證明了一家人裡只要有一個人足夠操蛋,他們就可以拍《消失的愛人》,也可以拍《哥吉拉II怪獸之王》。
值得高興的是,即使人類戲份相當彆扭,電影最大的賣點也沒有被丟棄。怪獸的戲份從電影開始貫穿到結尾,人類的掙扎也得到遠近鏡頭的全方面展現。怪獸身上的生物光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第一部的缺陷,當時觀眾看不清楚怪獸的爭鬥,只能伴隨著咆哮的音響效果,鬱悶地坐在放映廳裡看著一片漆黑的屏幕。不過這次怪獸的戰鬥仍然在黑暗中進行,於是幾乎所有戰鬥戲都在考驗影院的放映設備是否合格,可能只有激光廳、中國巨幕、杜比影院和IMAX才能夠帶來激動人心的戰鬥戲碼。但不得不提及的是,當基多拉在波士頓展翅咆哮時,烏雲遍佈,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覆蓋整片天空,那一瞬間的宏偉和光芒足以震撼所有觀眾,就算是再糟糕的電影設備,也應該能表現出那一刻的力量和威嚴。
過了這麼多年,人們還是鍾愛著哥吉拉,甚至對電影中的人類角色感到厭煩。如果不是有人在噴射著岩漿和烈焰的海底拾階而上,宛如朝聖一般走到哥吉拉面前獻上核彈,恐怕人類戲份將會失去高光時刻。
經歷過數次熱潮衰退和表現形式的變化,這位已經誕生了65年的龐然巨物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大銀幕上,如同老朋友一般走進人們的視野。近五年內,我們看到有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的《哥吉拉》,有庵野秀明的真人電影《新哥吉拉》,有虛淵玄的動畫電影《哥吉拉》三部曲。我相信哥吉拉這個品牌還能繼續走下去。很多人未必看過哥吉拉電影,但只要提起這個名字,肯定會想起一頭巨大的怪獸。它可以有著諸多不同的模樣,可以是人類的敵人,也可以是人類的朋友,也可以只是單純的地球意志化身。
但是在我最初的想象中,它搖著碩大的腦袋,擺著沉重的尾巴,在無邊無際的大海裡暢游。
那就像一個體重超標的大胖子在泳池裡笨拙地撲騰著水花。
有時候,在放映廳看電影是一件非常考驗耐心的事情。比如說,我今天看的早場IMAX,剛好坐在影廳中間。右邊坐著一個手機哥,全程亮屏幕玩手機,還把爆米花灑一地。左邊坐著一個小男孩,不斷蹦躂著變換姿勢,與自己的老爸在黑暗中隔著自己母親的位置進行密切交流。這種時候就必須感恩生活,因為後排沒有人在踢你的靠背,前排也沒有人在擋你的視線。
另外,如果不是看到演員表註明著章子怡飾演兩個角色的話,我還以為她精通空間傳送能力,可以來回閃現。但必須誇獎的是,能夠把兩個角色演成一個角色也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