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一個怪獸迷的孤獨
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首先,我這個人是很容易滿足的:你給我看大怪獸,我就給你錢。
作為二十幾年的G粉和怪獸粉,讓我理客中地給哥吉拉電影打分基本不可能。這其實也沒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都有喜歡和不喜歡的;遇到很喜歡或很不喜歡的東西,誰都不可能真正做到理客中。所以也不打算具體評論電影了。只是想感慨一下,怪獸片終究是小眾的狂歡,IP知名度再高,即使家喻戶曉,絕大多數人也僅僅是知道而已,不感興趣,也不一定會去看,除非你的成片質量確實能好到讓大家無話可說。IP的知名度和號召力,完全是兩回事。
舉個讓人心寒的例子,即使是在怪獸文化最為流行的日本,知名度僅次於哥吉拉的加美拉,1999年的《加美拉3》票房也是很糟糕的,導致大映公司直接砍掉了這個系列……儘管《加美拉3》是平成特攝怪獸片的巔峰之作,在怪獸迷心目中早已封神,質量沒得說,可是有什麼用呢?大映什麼時候能重啟加美拉?如果重啟,會不會是加美拉3的續作?加美拉3結尾處數以萬計的加奧斯湧向戰場,加美拉身負重傷、在絕望中孤獨奮戰,他的結局如何?……扎心,怨念,有生之年。
其實現實中很多怪獸迷的處境,和《加美拉3》結尾處的加美拉挺像的:身體殘缺,在孤獨與絕望中堅守。「多大了還玩奧特曼?」有多少人被這句話扎過心?玩就是玩,喜歡就是喜歡,玩具不分年齡。別人玩的瓷器、玉器、字畫、家電、汽車、奢侈品……一樣是玩具。非生活必須,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情懷(或心理)而購買,甚至一買再買,這樣的東西就叫玩具。都是玩玩具的,只不過有些是石頭做的玩具,有些是塑膠做的玩具,有必要建立鄙視鏈嗎?非要說塑膠不值錢,然而石頭的價值同樣是人和文化賦予的,「賦值」本身就是挺虛無的一件事。1954年初代哥吉拉的皮套一樣是無價之寶,多少錢都買不來。
這次的哥2,我刷了兩場,一場IMAX,一場杜比激光,兩次感覺不太一樣。第一次確實是有點失望的,因為之前看了太多預告片和劇透,驚喜感大打折扣,加之期望值太高,再加之萬達IMAX的音響聲音實在開得太大了,簡直能把頭皮掀飛……但也不妨礙我震成一條傻狗、爽成一條瘋狗。
第二場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樣了——除了影院TMD沒開空調太熱了之外——比一刷好很多。人類戲確實更無聊了,但怪獸戲真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幀都壯麗無比,看得我直上頭。道賀蒂的導演才華顯然遠不如愛德華斯,但他是真粉絲,死忠粉,腦殘粉,他知道粉絲想看什麼。《哥吉拉2》就是個粉絲拍給粉絲看的電影,算得上是史上最燒錢的粉絲電影,幾乎與怪獸有關的每個細節都有出處、有情懷,就連基多拉在波士頓上空低飛的姿勢都與老電影裡的一樣。男女主一家戲份無聊?抱歉,這片子只有一個男主:G哥;只有一個女主:魔姐;只有一個男配:拉火雞;只有一個反派:基閃閃。人類僅僅是通劇情用的潤滑劑,我才不在乎人類幹了什麼,我只在乎怪獸幹了什麼。我就是怪獸沙文主義者,我就喜歡看大怪獸肆虐混戰,我就喜歡看人類無計可施、只能在G哥腳下跪著喊「long live the king」。《哥2》裡每隻怪獸都有特點、有性格:G哥吊拽酷霸帥炸天,魔姐美麗神聖、忠貞不二,拉頓嘲諷臉打飛機、全程神表情神操作,基多拉大魔王邪魅狂暴不可一世;特別是G哥與魔姐這次官方CP發糖,真是圓了粉絲們好幾十年的調侃和夢。這片子裡的怪獸戲我看一百遍都不會膩,一點兒不誇張。環太平洋的打戲顯然完成度更好,但是怪獸的風頭被機甲搶走了一半,不像《哥2》這樣完完全全是怪獸高光舞台;環太平洋的怪獸也僅僅是外星人的生物兵器,不像G哥、魔姐、拉頓、基多拉這樣有自己獨立的性格和魅力。
我說「怪獸片就是看怪獸,看人類戲幹嘛」,反對者就說「你是看電影還是看動物世界?」——你還真別說,我確實想看怪獸版的動物世界。不知有多少怪獸迷跟我一樣,存了一大堆怪獸電影,每年都翻出來看看,人類戲全部跳過,拖著進度條只看怪獸戲,真的只看怪獸,一遍一遍看,完全不會厭煩。
怪獸迷和影迷是兩個平行的人群,大多數怪獸迷可能對電影一竅不通,他們只是想在大銀幕上看到怪獸,看怪獸摧毀城市,看怪獸打架,非常單純。像我這樣既是怪獸迷又是影迷的就很糾結,一方面我只要看到大怪獸就滿足了,另一方面我確實會不自覺地分析劇作、對白、結構、邏輯……吧啦吧啦什麼的。好在我是個擅長轉換角色和視角的人:看文藝片就按文藝片標準來看,看怪獸片就以怪獸片標準來看。有人說這是雙標,但我覺得,影視評論最好還是結合拍攝目的和受眾需求來做。如果一部電影拍出來的效果達到了創作團隊的目的,同時又得到了目標受眾的認可,那麼這部電影應該說是成功的。比如2016年的《shin哥吉拉》,庵野痞子的本意就是藉著哥吉拉這個背景拍一部反映日本政府如何應對巨大危機的近似現實主義題材作品,而且成片很好地迎合了日本數十年揮之不去的戰後陰霾,以及福島核電站事故後人們對當代政治文明有效性的反思——導演意圖得到了完美貫徹,受眾也毫無歧義地接納了這份誠意,所以我給《shin哥吉拉》打滿分。
如果這次《哥2》能貢獻一場環太平洋或金剛骷髏島那樣長達幾分鐘的連貫打戲,我會毫不吝嗇地打五星。可惜了。很多粉絲主要就是對這一點不滿,總覺得爽歸爽,但還不夠爽,多少差了一口氣;本希望看到S級神作,結果只看到了一部A級佳作。太遺憾了。
怪獸片的人類戲本身就很難寫,首先你如何讓身高百米的怪獸和人類發生互動?金剛骷髏島之所以把金剛設定為30米高,據說原因之一就是金剛太大的話就很難與演員互動了。我們當然希望看到一部方方面面都很完美、文戲完成度極高的怪獸片,但很難,我個人並不樂觀。看了幾十年電影了,大家都明白,好的商業片劇本是可遇不可求的,好的怪獸片劇本更是幾乎沒有——幾乎沒有。那些評分尚可的怪獸片,也只不過是影評人們覺得「瑕不掩瑜」而已。不可能指望每個怪獸片導演都有大帝、陀螺、雷老的功力吧?然而《金剛2005》當年票房失利,爆米花桶也倒了;《環太平洋》的評分也就那樣,票房幾乎賠本;科幻經典《異形1》(姑且算怪獸片吧)在豆瓣上只有7.9分……電影的評分通常與其文戲質量成正比(除非是《MM4》這樣的),而怪獸片的實質是大製作B級片,是突出核心賣點的「元素電影」,從來都是影評重災區。在這種慘淡的現實下,恐怕大幅拋棄人類戲、把精力全部用於塑造怪獸、至少滿足一下怪獸迷們的情懷,反倒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選擇。我不覺得「滿足情懷」是什麼丟人的理由,只要情懷沒有阻撓創新。所謂「情懷電影」和「非情懷電影」的區別,無非是前者滿足了少數粉絲的某種心理,而後者滿足了大部分普通觀眾的某種心理。有經歷或經驗,你才會產生共鳴。憑什麼我對怪獸的共鳴就比別人對其他東西的共鳴廉價?僅僅因為我是少數派?
從傳奇開始搞怪獸宇宙至今,我從沒指望過這個系列能口碑票房雙豐收、拳打漫改腳踢超英啥的……就算感情上幻想過,理智上也明白不可能。我只希望這個系列的每一部都能回本,讓傳奇、華納、萬達覺得這個系列還有賺頭、願意繼續拍下去,這就夠了。我只想繼續在大銀幕上看大怪獸而已,沒野心,就這點兒追求。
爛番茄目前的《哥2》好評率是39%,哈,我果然是39%的少數派。不過反過來想,有39%的人和我一樣覺得《哥2》還不錯,怪獸迷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肯定遠遠不到39%嘛!大成功大成功!
以上全是個人感受,想到哪兒說到哪兒。肯定會有很多怪獸迷不認同我的觀點,沒關係,怪獸迷也分很多種,君子和而不同,我沒打算代表別人,也不希望有人覺得自己被代表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