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從「電影產業」及一些獨特的角度看《哥吉拉2》

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

這種純粹以怪獸特效為賣點的好萊塢大投資片,太在意劇情你就輸了

已經有很多篇影評了。 我自己在撰寫這篇影評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要提供不一樣的視角與觀點,一定要讓大家能看到關於這部電影的「新的角度」。

一.「電影宇宙」工業模式在好萊塢統治地位的確立。

首先,雖然電影劇情仍然稍顯混亂,但《哥吉拉2》仍是一部「電影宇宙」模式下的電影,

名為「怪獸電影宇宙」。如圖所示:

所以嚴格來說,包括《哥吉拉2》在內,前面的三部電影都是為了第四部「大餐」《哥吉拉大戰金剛》而鋪墊的起源介紹式作品。

明年的這一部電影,才是真正最值得怪獸影迷期待的作品。

「電影宇宙」這種體系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非常成熟的概念,

從最早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星戰》,《侏羅紀公園1-3》(及2015軟重啟的《侏羅紀世界1-2》)。 到後來的奇幻經典《哈利·波特》《指環王》或賽車電影《玩命關頭1-8》等等。

這些大製作,高票房的多部同主角IP電影,都是理論意義上的「電影宇宙世界觀」。

但真正用「宇宙」一詞來描述這種世界觀體系的,是漫威影業在2008年出品《鋼鐵俠》時就定名的「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在此之前,以類似流水線生產的體系只能叫「系列電影」。

如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我給「x戰警」系列起名「X戰警電影宇宙」, 但嚴格上來說,這個最早出品於2000年的電影品牌,只能叫做「X戰警系列電影」。

  •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的好萊塢幾大製片廠在這電影特效技術飛速發展的最近幾十年裡,都要不遺餘力地建立「電影宇宙」呢?

不完全名單:

迪士尼:漫威電影宇宙,星球大戰電影宇宙 華納:哈利·波特系列,DC擴展宇宙 環球:玩命關頭系列,「侏羅紀」系列 20世紀福克斯(已被迪士尼收購):X戰警系列(即將完結) 派拉蒙:變形金剛系列(已軟重啟) 傳奇:怪獸電影宇宙

根本原因:

因劇情之間的高度連貫給觀眾帶來的熟悉感,使得觀眾更願意買票入場觀看該架空世界觀的劇情發展。

最終因為居高不下的觀眾人次和粉絲效應,取得高票房。

全球票房榜Top10中,除了兩部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電影《阿凡達》《泰坦尼克號》外,

其他八部皆為電影宇宙電影,而《複聯1-4》更是完整地佔據了這個榜單

又能恰飯,又能給編劇省事,何樂而不為?

二.怪獸的絕對主角地位與東亞元素的常駐

在「怪獸電影宇宙」中,沒有傳統意義「電影宇宙」中會存在的常駐「男女主角」。

怪獸們才是雷打不動的絕對主角,人類的演員和角色可以任意更換。

在正片片尾字幕的演員表中,四大怪獸哥吉拉、魔斯拉、王者基多拉、拉頓都顯示由「ta本人」(HIMSELF/HERSELF)扮演。

該片IMDB頁面的演員表中,四大怪獸也都是自己演自己,且沒有頭像,如圖所示。

這樣看的話,那麼真正的電影主角其實是「影視特效師」。。。他們才是怪獸電影的主人。

另外,雖說理論上的人類演員可以隨意更換,但是傳奇影業在真正拍攝時一般都繞不開中國元素和日本元素。

日本元素的存在是因為「哥吉拉」本身就是日本IP。

而中國元素更多的是因為有中國投資,中美合拍。

《哥吉拉》:渡邊謙 《金剛:骷髏島》:景甜 《哥吉拉II怪獸之王》:渡邊謙(回歸出演),章子怡

PS:因為阿湯哥那部描述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電影《最後的武士》在美國本土過於深入人心,我一直懷疑美國人眼裡的日本人只有渡邊謙真田廣之兩位。。

渡邊謙戲路廣點,演過經典的《盜夢空間》,在月初的《POKéMON名偵探皮卡丘》也有重要戲份。

真田廣之是個漫威粉,在《金剛狼2》裡是一名重要角色,在《複聯4》能夠足足有一兩分鐘的特寫,就和鷹眼對砍那個。

三:怪獸宇宙和漫威的那些緣

《哥吉拉》上映於2014年,亞倫·約翰遜與伊麗莎白·奧爾森(奧妹)在其中飾演一對夫妻。

然而在一年後的複聯2中,他們是一對變種人兄妹。

看來那一句話並不是段子,而是血淋淋的事實:

天下有情人終成兄妹

而17年的《金剛:骷髏島》更有意思。

當時洛基已取代奧丁坐鎮阿斯加德多時,處理朝政實在無聊,就跑到地球上來抓大猩猩。

途中驚奇隊長也趕了回來,他們倆一拍即合。

而尼克·弗瑞早就看穿了一切,

當時他發現金剛的蹤跡時,本是想喊復聯來處理的。

但復聯在內戰後已經分崩離析,他只好用槍指著洛基,命令他不準造次。

當然我們都知道,洛基早就不是反派了,他也一直把特種兵的角色駕馭得很好。

至於為什麼他們任何一位成員在最新的一部「怪獸之王」中一個都沒有現身呢?

當然是因為他們其中有些早就掛了,有些經歷終局之戰後正在休整。。

而某個擅離職守的人沉迷擼貓無法自拔。

四:怪獸片在中國無與倫比的票房號召力

即使這部電影的文戲再爛,截至星期天的6.2晚上此片票房仍然接近了五億。

這是因為我們本身就對怪獸電影有著極大的偏好還是什麼呢?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進口片在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受歡迎的領域。中國的整體票倉一定是被國產片把持的,這滿足國家整體形象和利益,也符合電影行業發展規律

自從2015年的玩命關頭7拿到24億票房後,已經整整四年沒有進口電影突破這個數字。很多專業電影從業者更是直言:

進口片在中國的票房天花板是30億

所以,《複聯4》能達到42.4億的程度已實屬空前絕後,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當然,複聯4的情況過於特殊了,我們在這裡不把他放進來討論。

我的核心觀點是:

越是輕劇情重特效的電影,在中國就會越有市場。

比如,現在有一個普通的電影觀眾小A偶然間進入了一家電影院 (假定他不看國產,英語水平路人)。 那麼現在放映的有哪些外語片呢: 《羅馬》(文藝片,墨西哥生活背景,西班牙語對白) 《綠皮書》(劇情片,美國種族歧視背景)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非常規超級英雄片,有著22部前傳的鋪墊) 《血戰鋼鋸嶺》(戰爭歷史片,二戰背景,文戲不多,以戰場畫面為主) 《狂暴巨獸》(科幻動作片,特效製作費高,劇情極簡,甚至沒有劇情都無所謂) 然後,小A的目光就再也沒有從最下面兩個電影離開過。。

所以,《哥吉拉:怪獸之王》這樣的超低門檻無腦特效片,可能兩三個人就會有一個人選擇觀看,(2:1)。

而《奇異博士》這樣還有點故事情節但仍以特效為主的超級英雄電影,或一些比較知名的商業科幻續集(如MIB星際戰警,007,魔鬼終結者等),比例就會是6:1到10:1;

而《羅馬》、《綠皮書》這樣又是進口片又是劇情片還沒啥特效,甚至可能說的都不是英語的影片上,比例可以低到30:1甚至以下。

當然,對於這樣一個特效已經達到工業水準頂峰的電影,我想沒有任何人會拒絕觀看的,畢竟人生就是要及時行樂~

喜歡觀看無腦片,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我完全推薦大家去支持這樣一個高技術水準的電影。因為票房的充足會使製作方在電影技術上有更加長足的進步和突破。

而最能直接感受到電影技術飛躍帶來的的快樂和幸福感的人,當然就是廣大影迷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