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沙讚!》影評:人人是壞蛋,傻子做英雄

沙讚!影評

沙讚是個可憐人,幼時與母親走失,整個少年時代都用來尋找母親,等得母親找著了,才發現母親當年是有意將他遺棄的。

不過比起可憐來,沙讚的敵人希瓦納博士才是那個最最可憐的人。

父親說他不行,哥哥說他不行,莫名其妙碰到一個老巫師,巫師也說他不行。一個男人,無父無母都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一直被別人認為不行。最後呢,還真彷彿受了巫師的詛咒,希瓦納上桿子追著主角沙讚打,結果確實不行,落了個自取滅亡的下場。

《沙讚!》可以說是一個道德故事,不過這個道德故事所宣揚的道德,至少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沙讚代表正義,希瓦納博士代表邪惡。正義和邪惡是基於什麼被劃分開來的呢?基於純潔與否。

沙讚是天選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純潔的一個人。那什麼是純潔呢?電影沒有做詳細的正面交代,大致說來,就是不會受到邪惡力量的蠱惑,對力量不貪婪。對於什麼是不純潔,這部電影倒是交代得特別明確,犯了七宗罪裡的任何一宗罪,就是不純潔。

這七宗罪指的是天主教教義裡的七宗罪: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憤怒。實際上,無論正義還是邪惡,都是通過這七宗罪得到定義的:被七宗罪控制,就是邪惡;不受七宗罪控制,就是正義。

這樣的正義標準,對人的要求很高。

不合標準的希瓦納,擱在當代社會裡去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普通人,還算不得就是一個壞人。作為普通人,誰都會犯七宗罪的毛病。他之所以變壞,是因為他太執著於做一個好人、一個正義的人。因為只有那樣,他才認為自己是一個合格的人。

所以,希瓦納變壞,罪魁禍首就是老巫師。老巫師平白無故向他出了一道考試題,希瓦納沒有通過考試,這在他內心裡埋下了自我否定的種子,這粒種子最終長成了一棵復仇大樹。

什麼樣的人才符合這個正義標準?什麼樣的人才可以不暴食、不貪婪、不懶惰、不嫉妒、不驕傲、不憤怒?只有兩種人,一是聖人,二是傻瓜。耶穌是聖人,沙讚是傻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內觀眾把沙讚稱為「傻讚」的原因。

但凡一個智商健全的人,以一種不認真的態度去看老巫師的正義標準,就還好,如若太過認真,像希瓦納那樣,非要用這個標準去要求自己,就會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一個不值得過的人生,輕者,喪失生命主動性,重者,則會對世界充滿仇恨。

國內觀眾了解和熟悉七宗罪,主要是通過大衛·芬奇的一部電影,《七宗罪》。這是一部懸疑驚悚片。一座城市裡發生了連環兇殺案,受害者均是那些犯下七宗罪的人,而最終查出來的兇手,則是一個對七宗罪嫉惡如仇的人。不難發現,《沙讚!》和《七宗罪》在道德觀上正好是相反的。

《七宗罪》更現代,因為天主教早就在十九、二十世紀倒下了神壇。《沙讚!》裡的老巫師,毋寧就是《七宗罪》里連環謀殺犯的一個變體,一個迂腐又刻薄的天主教僧侶,只不過,他被包裝成了一個好人。他和那位謀殺犯一樣,喜歡給別人出考試題。

那麼,為什麼《沙讚!》給人的觀感還不錯?為什麼我們在觀影過程中的確痛恨希瓦納,同情沙讚?為什麼我們可以既喜歡《七宗罪》又喜歡《沙讚!》?

這是因為,讓觀眾移情的,通常來說並不是故事背後的那些道德道理。讓觀眾移情的,是人物所處的具體情境。希瓦納追殺沙讚,沙讚是自衛一方,是受害者。被動一方更容易受到同情,這無論對足球比賽,還是對故事來說,都是奏效的。

同時還因為,「不得殺人」至今仍是每個現代人都認同的道德律令,誰違反這條律令,誰就受到觀眾的仇視。希瓦納殺了自己的父兄,人們不會喜歡這樣的人。

任何電影我們都可以盡情享受,不過,每每當我們察覺到道德說教的苗頭,我們就應該提高警惕,不論這個道德說教所談何物。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