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狗狗的旅程》影評:《狗狗的旅程》:狗性本善,那麼人呢?
狗狗的旅程影評
大概是對狗狗情有獨鍾吧,所以在影片預售期便提前買了電影票。看完的第一感受,說不上哪裡好,也說不上哪裡不好,也許是對它期望太高了吧。
一條名叫貝利的狗狗,經過八世的輪迴,終於找回了第一任主人伊森,並幫他找到了孫女CJ,一家人和和睦睦地在一起生活,完美符合了觀眾的預期結果。
快速又略帶重複的劇情展現,經典癌症的愛情橋段,毫無意外的情節設計,很難讓人給它更多的好感。
但是,單單從影片的主題來看,它也確實是為數不多的從狗狗的視角來襯托出人性的弱點的電影,這和另一部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狗性本善,那麼人呢?
關於人的性善論與性惡論,自古就爭議頗深。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孰是孰非,尚未定論。但是,狗狗對主人的忠誠與善良,卻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否則,貝利為何經過八世的輪回還要找回主人,完成它的使命呢?
再來反觀劇中的反面人物,伊森的父親、CJ的母親、以及CJ的兩個前男友,他們的自私、憤世嫉俗、與全世界為敵的醜惡的一面,在生活面前都暴露無遺。難到,真的是生活所迫嗎?
我們常說,「人窮志不短」,「寒門出孝子」,「逆境出人才」,這些早已被歷史印證。宮刑後的司馬遷完成了《史記》,流放後的屈原創造了《離騷》,從小買不起書的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在生活面前,向善或是向惡,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情。人之初,性善或性惡,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後天的性情修養。
這讓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壞的?
有的人開始很善良,後來經歷過一些挫折後就慢慢黑化了。印象最深的是《夏至未至》裡的程七七,從小家境寬裕、不愁吃穿,人人羨慕。但遇上愛情後,嫉妒讓她走上了不歸路。
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從小就惡勢力,最典型的就是校園霸凌。《悲傷逆流成河》的悲劇,不正是這些從小就開始欺凌弱小的學生釀成的嗎?
人類本是社交動物,其性情的養成,與人類社會的錯綜複雜是分不開的。沒有社交,人則很難生存下去,正如現在放下手機一小時感覺就像與世界隔離一樣,生不如死。然而,人的內在的自私、嫉妒、殘暴、侵略、征服,以及外在的攀比、偷盜、得意、占小便宜,無時不刻都會引爆藏在心底的那顆定時炸彈,然後再甩鍋給生活,「我也是被逼無奈啊」!
可是狗狗不一樣啊,狗狗的世界裡沒有那麼複雜,他們的任務就是吃喝玩睡、陪伴主人、逗主人開心。就像貝利一樣,無論它是big dog,還是莫莉、麥克斯,它每天都能快樂地生活,無憂無慮,這也正是為什麼狗狗忠誠善良的原因,因為它不需要通過耍心機來獲得想要的東西。人類或許只有等步入共同富裕社會,才能達到那種境界吧。
當然,狗狗的世界也並非都和貝利一樣幸運,能夠找到一個真正懂它愛它的主人。更多的狗狗,要麼就是流浪街頭,要麼就是被送進了屠宰場,像玉林狗肉節那樣,出現在人類的餐桌前。最終的殺狗凶手,還是人類。
狗狗的生命是否真有輪迴,我們無從定論,如佛一般,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是,狗狗的忠誠與友善,是我們人類必須用一生去修煉的課程。
生而為人,務必善良。三狗行,皆為吾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