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愛x死x機器人的劇評 (1181)</h1> <div class="grid-16-8 clearfix">

愛x死x機器人的劇評 (1181)&lt;/h1&gt; &lt;div class=&quot;grid-16-8

想象一下,你收到一個「年終獎大禮包」:

裡面除了常規的十三薪,還有額外的項目獎金、帶薪假期、老闆和部門領導給你的私人紅包,以及公司附近大超市的千元購物卡……都是超乎預期的驚喜。

對於科幻迷、動畫迷甚至遊戲迷來說,看《愛,死亡和機器人》這部劇的心情,跟收到上面這個「年終獎大禮包」是相似的。

我們廣告圈有一個構思創意的方法,叫做「舊元素,新組合」——通過把不同的元素重新排列組合,創作出新的,符合當下社會背景和客戶需求的作品。

《愛死機》就是一部「舊元素,新組合」的美劇。18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全都遵循著一個創作邏輯:what if……

第一集:假如人腦可以和怪獸聯機……

第二集:假如3個機器人來到人類滅亡後的世界……

第三集:假如殺手殺人後,發現對面樓裡有個跟死者一模一樣的目擊證人……

第六集:假如酸奶統治了世界……

第七集:假如飛船偏離航線後遇到了舊情人……

第八集:假如狐狸精和獵人來到民國時期的香港……

第十集:假如隊伍裡有兩個士兵是狼人變的……

其實所有的元素:怪獸、機器人、AI、狐狸、貓、狼人……都在無數的影視作品中出現過,但《愛死機》為什麼在俗套中依然能吸引觀眾?

我覺得原因有三:

1、力度大:Netflix對創作者的放權

除了同意大衛·芬奇對打破固定時長的偏執,Netflix還冒著高於普通項目18倍的仆街風險:因為每一集都由不同的動畫和特效公司創作。

這樣做的好處是,如果每家公司都能保持穩定水準,那麼整部劇就是百花齊放,一旦有爛尾作品,則「一粒老鼠屎,壞掉一鍋粥」。

從目前的成績來看,Netflix的這次冒險算是成功了。

不過,如果能砍掉三分之一較常規的劇集,比如第四、五、六、九、十五、十七這六集,保留剩下的十二集,絕對是毫無懸念的年度神劇。

2、尺度大:什麼鳥都有

18個故事裡,只有第二、六、十四這三集的劇情比較「平和」,剩下的十五集全都充斥著血腥、暴力和露點鏡頭。

比如第一集的人獸合體大戰,直接出現了「強暴」的隱喻——雖然是以女性對男性的反擊形式出現。

比如第三集裡表演脫衣舞的女孩直接全裸,即便後來有戶外追殺戲,女孩也僅僅只披了一件披風,全程一直露點。

比如第七集裡男主在和女主不可描述前想喝紅酒,女主直接搶過酒瓶,把紅酒倒在自己胸前。

比如第八集的獵人直接砍下了半人半妖的狐狸精腦袋,狐狸女兒和小獵人對話時也半裸上身。

即使連第十二集這種唯美畫風和第十七集這種戲謔畫風,也都出現了男主露鳥的鏡頭。Netflix對黃暴鏡頭的熱愛,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雖然血腥、暴力和露點不是這部劇的精髓,但對於觀眾而言,這些佐料當然能大大提升觀劇體驗。

3、腦洞大:就是要你好看

「舊元素,新組合」的劇情雖然沒有太多驚喜,但落在鏡頭畫面上,卻成了非常難得的奇觀。

比如改編自華人科幻作家劉宇昆作品的《祝有好的收穫》,把聊齋的劇情放到了民國末年的香港。

紮著辮子的清朝少年和狐狸精走在充滿現代工業文明的香港街頭,用西方蒸汽朋克的外殼講述一個充滿東方情調內核的故事,這種混搭,非常出彩。

第三集《證人》的故事同樣發生在香港。

這一集的畫風,很多觀眾應該都很眼熟,因為它出自《蜘蛛俠:平行宇宙》 前藝術總監 Alberto Mielgo之手。

甚至連《證人》女主角的造型,都是直接用蜘蛛俠電影的早期設定修改的。

這一集的故事本身也很精彩(以下涉及劇透,沒看過故事的朋友請自行判斷要不要繼續往下看)。

開頭是一個女孩在化妝,無意間發現了對面大樓裡的一樁謀殺案,男殺手也發現了她這個目擊證人。

更讓殺手驚訝的是,這個目擊證人跟躺在地上的死者長的一模一樣。

女孩逃亡的過程中,我就在想,如果我來寫這個故事的話,我會把終點設置成起點,即:女孩跑進了那個房間,再次被殺手殺死,然後殺死又發現了對面大樓一模一樣長相的目擊證人……

這是一個環狀結構,起點即終點,終點即起點,永無止境,有點像《恐怖游輪》。

當殺手和女孩全都進入房間後,我正為自己完全猜中了編劇的心思感到竊喜,結果編劇給了我一個意外驚喜,他把結尾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整:

女孩成了殺手,她一抬頭,發現對面大樓裡有個目擊證人,跟躺在地上的男死者長的一模一樣……

同樣是閉環,但編劇把它變成了一個莫比烏斯環,這麼一個小小的改動,輕鬆玩弄了很多像我這樣自以為是的觀眾。

當然,我很高興這樣被玩。

整體看完,我心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

第一名:齊馬的作品(第14集)

第二名:裂縫以外(第7集)

第三名:證人(第3集)

《齊馬的作品》是個異類。

故事講的是一個叫「齊馬」的藝術家的成名過程,從一個小小的肖像畫家,逐漸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藝術家,甚至擁有了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顏色:齊馬藍。

他的最後一副作品,是在一個巨大的泳池裡,解體自己。

那個泳池,是它最初誕生的地方,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齊馬藍」,也是源自這裡。

全片沒有一個黃暴鏡頭,劇情也是波瀾不驚,卻像一首天然去雕飾的小詩,拋卻了所有技巧,用最簡單的方式,直抵人心深處。

很多人評論說,看完這一集,內心非常平靜,非常感動,甚至有一絲想哭。

大概是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從齊馬的經歷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最初誕生時,每個人都是簡單的孩子。隨著成長,我們要學習越來越多的能力,要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祿,都在探索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宇宙的關聯。

當你踏遍萬水千山,求證無數真理,最終發現,你所做的一切,都是「被賦予」的使命。在你內心深處,其實只想做個簡單的小孩,只想回家。

你看那些大師,都是在經歷複雜的人生之後,逐漸丟掉身上標籤,捨棄他人夢寐以求的技藝,返璞歸真,做最簡單的事。

非常哲學,非常詩意的一個故事。如果說《愛死機》是一條龍,那麼《齊馬的作品》就是這條龍的眼睛。

靈魂之眼。

一個小Tips:

每一集的片頭都有三個小icon,不要小看它們,因為這一集的精髓和核心元素,就藏在這三個小icon裡。

還是以第三集為例:

銜尾蛇(暗示故事的循環結構)+面具(暗示穿塑膠製服的妓女)+會動的眼睛(暗示目擊兇殺案的證人)

可以說,小icon就是導演給觀眾的提示,把它們和劇情關聯起來看,有助於你更深刻地理解故事。

另外,第三集和第八集因為都發生在香港,所以幾個主角的形象設置也很有意思。

很多大導演在創作一個虛擬形象時,通常不會用一個完全陌生的面孔,因為觀眾需要從零開始去瞭解他,而一部電影或短片根本沒這個時間條件。

怎麼辦呢?

常見的方法就是從大家耳熟能詳的公眾人物(符號)中汲取一部分元素,再加上創作者自己發揮的部分,組成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觀眾對這樣的新人物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熟悉感,比較容易接受。雖然是第一次見,卻彷彿一直就藏在你腦海某個位置。

比如第三集的男女主角,原形基本可以確定是王菲和金城武(雖然設計師說男主是按照他自己的形象畫的)。

再比如第八集裡的樑。

這鼻子,這肌肉,是不是很熟悉?如果你聽過成龍說英文,你會覺得這個「梁」說英文的口音跟他也很像。

最後,誇一下第七集和第十八集的CG效果。

這兩集的電腦動畫逼真到什麼程度呢?

在看完各種近景、中景和大特寫鏡頭後,很多觀眾還以為是真人演員,直到上網翻看評論,才知道原來是動畫。

善良的觀眾們不禁擔心起我國流量演員的未來:電腦都能做到這個程度了,面癱演員們集體下崗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