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沙讚!》影評:英雄路遙掌聲近

沙讚!影評

沙讚(Shazam)這個角色最早登場於福西特漫畫(Fawcett Comics)於1940年2月出版的《天才漫畫》#2(Whiz Comics)。原名神奇隊長(Captain Marvel),後來經歷了一系列的官司糾紛(涉嫌抄襲超人),DC收購了該角色,並更名為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沙讚,而他的原名被漫威註冊成為了驚奇隊長。

沙讚之力由一位名為威廉·約瑟夫·「比利」·巴特森 (William Joseph 「Billy」 Batson)的14歲少年所繼承,他的能力主要來源於希臘神明,對應著名字的字母。能力分別為:S-所羅門的智慧(古猶太國國王)、H-海格力斯的力量(大力神)、A-阿特拉斯的耐力(支撐地球的泰坦神族)、Z-宙斯的雷霆(操控閃電的天父)、A-阿喀琉斯的無畏(腳踝是唯一弱點的戰場英雄)、M-墨丘利(眾神的信使)的速度。而他的死對頭黑亞當的力量則是源於埃及神話。

在最早的版本裡,比利是一位年紀輕輕掙錢養家,正能量滿滿的三好少年,具備強烈的正義感和純潔的內心,理所當然地繼承了沙讚之力。然而在閃電俠引起的大事件《閃點》( Flashpoint)後的「新52」故事中,比利成了脾氣暴躁、憤世嫉俗、喜歡翹家和幹架的叛逆少年,於2019年上映的電影《沙讚》中就是採用的這個設定。

電影《沙讚》IMDb評分7.5,豆瓣評分6.5,似乎在國內遭遇了「水土不服」的狀況。雖然該影片和《海王》一樣聘用恐怖片類型導演(《招魂》宇宙入侵DC宇宙啦),卻沒做到後者的絢爛海底世界,也沒有熱血的肉搏打鬥。這可能跟華納中低成本的製作預算有關,導致了後半段的打鬥疲軟,青春劇既視感,除了沙贊家族的登場外沒啥亮點了。所以導演把電影的重心轉移到了文戲上,注重「成長」和「家庭」。然而對於國內觀眾,寄養家庭還是一個陌生的領域,情感共鳴難以取得。武戲也不討喜,「老虎玩偶」(漫畫裡獲取過沙讚之力的老虎)這種梗不是漫畫迷根本get不到,頗為尷尬。

主角比利和反派希瓦納博士的身上都帶著強烈的原生家庭烙印。比利在年幼時便被不滿20的母親拋棄(17歲懷孕),生父犯罪入獄10年,母親的新男友則是無禮粗魯的貨色。比利的家庭讓人想起了劇集《無恥之徒》,類似的底層人群。這裡說的底層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而是精神層面的。他們無力掌控自己的人生,做事不顧後果,學不會承擔責任,信奉所謂的及時行樂和戲夢人生,不干人事。而希瓦納博士則從小接受打壓式甚至是人格侮辱的精英教育,讓他的性格變得壓抑而好勝。上流階層與邊緣群體,像是一個硬幣的一體兩面。

文戲的主題,不光從人物背景體現,更變現為電影致敬的彩蛋裡。比利和他的好友弗萊迪躺在費城的階梯上讚嘆著「怪不得洛奇喜歡跑來這裡」,這裡說的洛奇,就是指史泰龍主演的經典拳擊系列電影《洛奇》(Rocky)的角色(不是洛基哦Loki),勵志色彩呼之欲出。

另外一段是比利被希瓦納博士追殺,跑到商場去,腳踏鋼琴鍵的情節。致敬了湯姆·漢克斯於1988年主演的電影《長大》(Big)。《長大》講述的是12歲的少年許願後如願成為了大人,面對人生壓力開始探索成長意義的故事。跟《沙讚》核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致敬意圖溢於言表。

所謂長大,不單單是指力量的獲取,更是指內心的強大。剛獲取六神之力的比利去幹了啥?像所有小屁孩都會幹的事,買啤酒(在國外某些地區青年購買啤酒需要出示身份證),拍視頻上傳到社交網絡,跟路人合照賺取小費,坑飲料販賣機和ATM機,出入你懂的俱樂部。這類心態,用一個比喻就是「剛學會使用工具的興奮黑猩猩」,說白了就是力量和心智的不匹配。力量是人類趨之若鶩的存在:金錢、地位、名望、權力…洞察人性弱點的社交技巧,過渡地追求力量會導致心智的迷失。比利是幸運的,對正義聯盟的崇拜從一開就塑造好了他的底色,讓他走在了正道上,他只是對力量還處於摸索階段而已。(這個故事教育我們,沒事多看看漫畫塑造三觀)

力量,是祝福,也是詛咒。展現這種題材的影視及動漫作品比比皆是,譬如《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戒指(沒有錯就是《指環王》中魔戒的原型)、《冰與火之歌》中的鐵王座、《死亡筆記》中的筆記、老版《蜘蛛俠3》中的毒液、《鬼泣》中的維吉爾(劃去)。這些優秀的作品,都盡量地削弱了超自然力量的分量,把筆墨著重在人性上。對於力量,需要保持著警惕的心態以及強大的自控能力。所以我們才看到了偏執地堅守著「不殺原則」,對自己有著自虐式自律的黑暗騎士蝙蝠俠。

到了最後,我們的小比利,把兒時生母送給他的「指南針」(敲黑板:此處有隱喻)飾品還給了母親,說著「看來現在你比我更需要它」。也開始頓悟了沙讚之力,開始去擁抱新生活、新家庭、新自我。正如我們的好鄰居小蜘蛛說的那樣,要時刻謹記著: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