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傳奇影業的「怪獸電影宇宙」之路
哥吉拉II怪獸之王影評時隔多年之後,當傳奇影業眼見漫威和DC都有了自己的電影宇宙,哈利·波特都能構築外傳系列不斷豐富自己的世界觀,甚至於環球影業那一眾不入流的限制級怪物都準備構築世界觀,形成「怪物宇宙」,那為什麼手握一眾怪獸電影製作版權的我們不能構築一個怪獸宇宙呢?
說幹就幹,系列第一部作品《哥吉拉》最終於2014年登上大銀幕。
怪獸再度襲來
1945年8月6日早晨,三架B-29轟炸機在無數日本民眾的注視下,緩緩飛臨廣島的上空。一個小時14分鐘之後,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實戰核彈在廣島上空爆炸並產生巨大的蘑菇雲,整個城市瞬間成為了一片火海。
幾日之後,又一顆核彈在長崎爆炸,造成當日死亡人數超過6萬人。即便這是二戰中面對日本瘋狂抵抗而作出的無奈決定,也改變不了這成為人類歷史上血腥而黑暗的一幕。
日本出於對那未知蘑菇雲和灼熱光亮的無明恐懼,迅速投降了。但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對這段沉重的歷史,一方面迫於美國統治下的威懾,一方面由於自身民族榮譽觀的限制,所有人都選擇遺忘、淡然……
日本作家威廉·茨茨伊曾經回憶道:「最早的《哥吉拉》拍攝於原子彈爆炸還不到十年的時候,當時有很多話題是禁忌。日本人不能相互討論或是在媒體上討論廣島與長崎。二戰的戰敗,還有日本在戰後依然被美國統治的現實。在日本,這種現實題材的電影是沒有辦法拍攝的。」
但如果是拍攝關於一個巨型怪獸正因美國發明的原子彈而被喚醒,城市因此陷入了災難與毀滅之中,這樣的電影,審查機構沒有拒絕的理由。《哥吉拉》就此誕生。
《哥吉拉》體現了對核武器襲擊和時代發展的不安與恐懼,它作為一種科幻新神話,出現在現實中被核武器轟炸過的日本。
怪獸被賦予和反映了它們被創造時期的時代精神,用肉體形式來表現和反映哲學和精神內涵。
哥吉拉此後成為了日本流行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越來越多的電影、電視、動漫改編作品,以它為主角塑造的手辦模型和相關版權使用費,更為這個形象帶來可觀的收入。
《哥吉拉》初次成為好萊塢電影的主角是在1998年,然而雖然電影有著驚人的票房,但是一反傳統,如同巨大蜥蜴與恐龍形象合體的哥吉拉形象難以深入人心。
爆米花式的劇情和哄鬧的社會背景渲染更使得這部電影顯得庸俗而無力,毫無原本日版電影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電影續集的拍攝計劃很快就遭到了否定。
一部科幻電影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視覺效果,而忽略了對其思想內核的構築,那麼這部電影注定是沒有靈魂的。
正如2014年版《哥吉拉》導演加里斯·愛德華斯在一次採訪中說的:
「我想,當你試圖拍一部科幻怪獸電影為了使它成為一部嚴肅電影,我們總是會尋找怪獸其中所蘊含的深意。歸根結底,這是一部巨大的怪獸電影,兩個巨型怪獸激烈搏鬥,但是如果沒有內核,這些都是無意義的。我覺得有一種我們不願意談及的西方的罪惡感,因為我們用原子彈轟炸了一個國家,而哥吉拉在我們的電影中,就代表了這種纏繞我們的罪惡感。」
再談哥吉拉
2014年的《哥吉拉》作為傳奇的怪獸電影宇宙開山之作,一改1998年版本的《哥吉拉》對傳統哥吉拉形象無意義的顛覆,從怪獸造型上向日本原作致敬,進行了細緻而立體的還原。
新版哥吉拉108.2米的身高相當於一個30多層樓高的建築,創造了史上最高的哥吉拉,而在1954年首部哥吉拉影片中,哥吉拉的身高僅50.3米。
讓人瞠目結舌的還有它的巨尾,超越了身高,有167.74米長,相當於50多層樓。
除了巨尾,新版哥吉拉還長著一雙巨腳,它的腳印長達18.18米,最大腳寬也有17.66米。體積、噸位方面,新版哥吉拉也相當驚人,89724立方米的總體積如果用等量的水充滿,重達90000噸,單是這些數據就足以讓銀幕前的人們在還未見到眾獸之王哥吉拉之前,就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哥吉拉在電影中的形象內涵與表現手法,也在這部電影中實現了向現實主義靠攏的飛越,恢復早期作品中,對哥吉拉自然生態平衡維護者形象的設定。
電影雖然讓觀眾們為精彩的特效與哥吉拉形象的反轉大呼過癮,但是許多觀眾根據電影劇情,會單純把哥吉拉解讀為人類這一邊的,然而,實際上哥吉拉的行動具有其獨特而複雜的動機。
「我不認為哥吉拉對人類很友好,」導演加里斯·愛德華斯解釋道:「我覺得它其實知道人類的存在,但它只是對人類不感興趣。在全人類的眼裡,它乾掉了穆透解決了麻煩,而它只是在做它該做的,那是它的自然本性。有一點我們確定無疑要做的是,讓哥吉拉和某種其他的生物搏鬥,而觀眾自然會為哥吉拉歡呼。」
哥吉拉的誕生也不再延續前作的設定,不是由於核彈爆炸產生的,而是產生於二疊紀的古老生物,沉睡於海洋深處數億年之久,卻在20世紀50年代被頻繁的核試驗所驚醒。伴隨著哥吉拉的甦醒,同樣以核能為食物的穆透也相繼從地底脫殼而出。
貫穿於調查探索史前巨獸緊張而可怖的活動故事線中的,是電影另一條敘事線索,幾個原本與哥吉拉毫無關聯的小人物在哥吉拉與穆透的活動與戰鬥中迎來自我的探索與救贖,親情、友情、愛情在史前巨獸帶來的前所未有浩劫中,顯得尤為可貴而珍惜。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電影也不是完全沒有弊病。
在導演加里斯·愛德華斯強烈的個人風格影響下,故事節奏和畫面調度上是區別一般商業娛樂電影的,多線敘事、鏡頭的不斷切換以及前半程「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哥吉拉……對於追求強烈刺激和打鬥場面的觀眾來說,這樣的安排顯然有些乏味和瑣碎。
但經過前面一個多小時劇情的鋪墊,一場驚天動地的戰鬥帶著灰飛煙滅的質感呈現在觀眾面前,哥吉拉成功毀滅了對自然生態與人類未來命運造成極大威脅的穆透,在黎明的都市岸邊,一聲長嘯,獨自向著海洋深處游去……
冷戰下的戰爭陰霾
《金剛:骷髏島》作為傳奇「怪獸電影宇宙」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在決定系列電影未來發展走向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區別於前幾部《金剛》把故事背景設置在30年代的美國與靠近南美汪洋中生存著黑色人種土著的骷髏島,新版的《金剛:骷髏島》一方面為了貼近系列電影宇宙觀,一方面為了更好的突出劇情衝擊力,選擇了70年代剛剛結束越戰的美國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
骷髏島上的土著人首次變成了更加貼近於現實的黃種人――畢竟骷髏島的地理位置是在南太平洋。
整部電影吸取了《哥吉拉》電影製作的經驗與教訓,故事節奏跌宕起伏,幾條人物線也相互交叉各有側重。
特別是對金剛龐大身軀與蠻荒力量的展示大大超過《哥吉拉》,影片一改令人喪氣的「不識廬山真面目」表現形式與大量夜戰造成畫面模糊不清的弊病,不僅開門見山的在片頭就很給力的給出了金剛的正面鏡頭,同時怪獸對戰和人類慘遭各種襲擊的場景都集中於白天,讓觀眾一目了然的同時,更增強了電影的激烈與刺激效果。
同時電影不僅在商業上是一部合格的爆米花電影,而且在思想內涵上也流露著深刻的反戰思想。
不同於2005年版《金剛》電影對人性與社會發展的思考,《金剛:骷髏島》更多的是側重於文明的衝突和不同群體對戰爭的思考。
在今天來看,越南戰爭其實質是一場完全沒有意義和必要的戰爭,然而美國卻從間接參與到全面投入,在這個戰爭泥沼中一陷就是20年。
影片開始,隨著大量反戰的真實歷史視頻不斷劃過,民眾聚集進行反戰遊行示威,尼克松總統宣布越戰結束後民眾的歡呼,當兩個「帝王計劃」的負責人去找議員拉贊助的時候,我們更能看到畫面電視機中,人們舉著牌子慶祝越戰的結束,迎接在外作戰的親人。
如果到這裡,我們也僅僅只能認為這是對歷史背景的合理帶入,那麼電影中帕卡德上校這個角色的引入則把這個歷史背景巧妙的融入到了故事情節中。
當反戰的攝影記者韋弗與帕卡德上校第一次見面,談起各自對戰爭的理解,面對具有強烈反戰訴求的記者,上校用一句:「我們沒有輸,只是放棄了這場戰爭。」
簡單而尖銳的把民眾中的反戰派與政客中的主戰派之間的差距不留痕跡的表現出來。當後方的民眾望著自己的親人前赴後繼地奔入戰場,不斷的死亡沒能贏來戰爭的勝利,反而把這個國家拖入越來越深的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憤怒的民眾通過不斷的遊行、示威向政府表達自己的期望。而與之相反的是,政府與軍隊中的主戰派們,他們像電影中的帕卡德上校一樣,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不願意相信這場戰爭是沒有存在意義的。
他們不管在戰爭這條路上會犧牲多少人的生命,就算這場戰爭打不贏也要為了國家和自己心中的期冀,去耗費更多的人力、財力去投入戰鬥中。
電影中的金剛就像是越南的象徵,它是一個文明秩序的維護者,最終完成了保衛家園的使命。
現實中的越南雖然在科技和武器上沒有美國先進,但是在叢林中憑藉著隱蔽的優勢和高超的戰術,如同金剛般舉國齊心協力的巨大力量,依舊能夠打倒美國的堅船利炮。就像片中的帕卡德上校一樣,主戰派會為自己狹隘的種族觀念與一味的戰鬥付出血的代價。
我們為什麼要戰爭?片中那個二戰老兵的存在就彷彿是導演在向觀眾們發問。
在戰爭中,兩個你死我活的敵人流落在島上,曾經為了各自的國家與身份奮死戰鬥,但是在骷髏島上,他們面對同樣巨大的威脅和生存下去的願望,摒棄前嫌,成為了生死與共的兄弟。戰爭就好像是國家與國家間充滿鮮血的遊戲,而個人在其中是無奈與瘋狂的。因而,《金剛:骷髏島》除去怪獸元素,整部電影不僅在風格與年代上是在向《現代啟示錄》致敬,在主體思想上也有所延續。
除了反戰思想是向《現代啟示錄》看齊外,影片中還有許多致敬元素,比如普通人仰視巨大金剛身軀的鏡頭明顯是對《七龍珠》中超級賽亞人的致敬,奇形怪狀的巨大生物則來源於宮崎駿的動畫作品《幽靈公主》,而金剛手握美女與怪獸殊死搏鬥的場景則是對系列前作的經典致敬。
影片在卡司的選擇上,也頗有頭腦,你可以看到福瑞局長、驚奇隊長和洛基的再就業,同時也能看到景甜的「電影宇宙」——從古代長城打到了70年代的太平洋小島。這也是電影相比前作能夠吸引大量觀眾的重要原因。
電影最終成為了萬達資本投入後傳奇影業的第一次成功,獲得了較為成功的票房成績同時,也為我們今天能夠看到《哥吉拉2》奠定了基礎。
本文作者崢道,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迷影生活」,DC、漫威、科幻、奇幻、歐美、經典電影推薦、熱映大片深度解析,關注「迷影生活」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