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狗狗的旅程》影評:汪星人用真情本色表演,地球人甘花錢淚灑影院

狗狗的旅程影評

【文章轉自公號:觀劇團長】

文 / 龍貓

距離《一條狗的使命》系列的第一部,已經過去兩年了。

本片累計票房達到了6.07億元,遠遠超出基礎成本2200萬美元將近五倍之多,所以在本片結束後,續集的拍攝工作也就提上日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續集上映前, 有一部號稱《一條狗的使命》姊妹篇的電影在今年一月悄然上映,名為《一條狗的回家路》

這部片直接拋開動物系列電影的普遍套路,選擇以「狗的流浪旅程」作為電影著重的敘事焦點,講述了一隻叫做貝拉的狗,歷盡千辛萬苦回家的故事。

和早先《加菲貓》等為代表的「擬人化」動畫電影、真人電影不同的是,本片講述的故事更貼近於動物本身的生活與生存現狀。

這也使得電影中情感的張力相對客觀起來,隨著對動物行為了解的不斷深入,我們也能夠逐漸理解相對於人類而言,其他種屬的動物之間是如何傳達情感的。

行為是傳遞情感的基石,這句話放在任何物種上都是適合的。

理解一個人的想法,不是看他說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什麼。

這句話對於我們身邊的動物而言,同樣如此。

1 行為

動物表達情感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其中,用行為表達的次數要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多。

在《一條狗的使命》裡面,主角貝利經歷了四生四世,從一開始壽終正寢,再到最後一世回到主人身邊,讓故事形成了一個閉環,而這個閉環的核心,被濃縮到了一場關於圓盤的遊戲當中。

年幼的貝利和主人伊森的友情鞏固於一場圓盤遊戲,所以在第四世他們相遇時,這種遊戲的行為成了喚醒友情的重要情節。

當行為得到重複時,情感也得以復現,我們看到了伊森重新認出了變了樣的貝利,貝利也在故事的結尾回到了主人身邊。

任何一種復現都會帶來情感或行為上的強化,在《一條狗的回家路》裡,流落野外的貝拉遇到了失去了母親的美洲幼獅,貝拉擔當起了母親的角色,抵禦外敵,直到後者長大才分離開來。

後來貝拉遇到危險時,那隻美洲獅又重新出現,解救了貝拉。也正是因為這種行為上的復現,使得兩者間的情感更多了一層厚度,也讓最終的別離變得更為不捨。

必須強調的是,這種情感是相互的,並不是被施捨的。

當初,同樣年幼的貝拉也曾接受過貓媽媽的哺育,而如今滿足美洲獅的情感需求,就被貝拉當做是恩情的抵償。

因為,行為是傳遞情感的一種方式,無論是接受情感還是拒絕情感,都在行為中有所展現。

所以,無論是貝利還是貝拉,表現行為的過程就是在表達情感。

而這種行為和情感形式上的匹配,也是《一條狗的使命》系列電影的母題核心。

在《狗狗的旅程》裡,貝利又擔起了保護伊森的孫女CJ的使命,重逢的情感讓匹配的形式與開頭相呼應。

我們不會忘了在伊森的故事裡,貝利和伊森重逢的經典場面,也不會忘記在伊森的孫女CJ的故事裡,貝利為了履行保護CJ的諾言,在最關鍵的時刻,拯救了CJ男友的那一刻。

行為的重複讓情感被放大,它同時也是最簡單、最奏效的表達方式,也讓寵物電影的主體結構得到了一定的鞏固。

可以說,《一條狗的使命》系列的成功,為動物電影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種選擇。

2 動物電影

其實,單從數量來說,動物電影並不在少數。

在龍貓印象中,早先上映的《驚奇隊長》里,「噬元獸」的真身,就是一隻橘貓(這大概又是一次有關「喵星人」來自外太空的戲謔)。

又比如,凱文·史派西主演的《九條命》獨闢蹊徑,讓人變成了貓,去體驗貓的視角與生活。這種奇幻的設定,讓人類有了新的角度去思考寵物的角色定位(本來是件好事,只不過因為貓角色過於突出,結果成了一部吸貓大片)。

早前,製作或書寫關於動物的影片、劇本或小說的過程中,很少會考慮到動物的思想。

《貓和老鼠》動畫系列中,除了在動物形態的基礎上,保留了貓和老鼠的對立關係和生活細節外,其他部分都是原創性的擬人化風格,連動物間的對立關係其實也可以從人類的社會框架中找到相匹配的部分。

《加菲貓》也同樣如此。

和《小鬼當家》系列相比,《加菲貓》只不過是將角色從孩子替換成了貓而已,如果脫離了人類社會及法則,加菲貓很可能就無所適從了。

當然也有例外。

說到底,擬人化的動物電影的最終目的,只是想要講觀眾的共性情感代入到故事中去。

《猩球崛起》系列大概是為數不多的,能夠將動物的擬人化進程合理化的電影了。

從第1部到第3部,電影完整的展現了猿類從意識覺醒到領導地球的全過程,也完整的構思出了除了人類以外的動物的能動思想,所能產生的可能性。

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動物的思想中同樣存在動機和目的,當它們選擇或實踐了某些事物時,是能夠意識到事物所產生的影響的。

3 朋友還是寵物

《一條狗的回家路》中,孤獨的流浪漢害怕貝拉離他而去,將貝拉用鎖鏈困住,後來流浪漢意外死亡,致使貝拉差點因為脫水死去。

龍貓不禁想問,我們養一隻寵物的初衷到底是什麼呢?

是想要一個朋友,還是充當一種工具?

流浪漢依靠貝拉賺到了路人的同情,但卻沒有給予它同等價值的溫暖,此時的貝拉顯然成了一種工具,終日被囚禁在流浪漢身邊。

貝拉所遭遇的處境,在於愛的剝奪。

因為生養的動機,撫養者和父母就理所應當的對生養對象進行剝奪,但這種關係很難平衡和長久,因為誰也不知道你究竟能夠得到多少愛,也不知道你究竟會受到多少剝奪。

從這一點上來說,動物電影所要探討的,其實是人類與動物間的關係。

當動物電影在某方面與人類(主演)電影越來越相似時,是否說明我們對於動物的態度在逐漸改變呢?

《狗狗的旅程》的結局裡,貝利完成了任務和生命的輪迴,對於伊森和CJ而言,貝利的存在,更像是一位忠誠的朋友,而不是寵物。

這大概是動物電影主題的最好的展現方式了。

隨著人類思想的不斷進步,我們對於寵物的態度也在發生改變。

我們開始思考它們想表達什麼,而不是思考我們以為它們在想什麼。動物表達愛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當它們與我們在一起時,總會用我們最熟悉的方式來表達愛。

正如龍貓上面所說的,愛依靠行為得以表達和展現,即使我們無法讀懂它們的心,但卻可以用身體去表達自己的愛,用它們最熟悉的方式,將這種愛傳遞回去。

它們的人生有千千萬萬種可能性,但是這一次卻選擇了你,這種選擇將伴隨它們的一生,也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改變。所以,無論是哪種動物,愛它們是最重要的一點。

與動物間長久的相處之道,也是人類共同且長遠的課題之一。

重點是,在友情建立的基礎上,賦予它們足夠的自由。它們不是簡單的擬人化的動畫角色,亦不是普通的馴服,更不是人性化的動物角色。

它們只是它們,在此基礎上,與我們相遇。

喜歡記得點讚、評論和關注哦~~~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