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我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所以比較開心

靈魂急轉彎影評

看完電影,貼個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

我是個沒有理想和目標的人。 我小時候是有的,跟多數小朋友一樣,對未來有許多幻想,初中時我甚至想過當個自然生物學家,覺得野外探險很刺激,誰能想到現在是個只願意坐著不動敲字的死宅,好在還不肥。 對於至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年輕人以至於時常迷茫,我想說,你們並不孤獨,我也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適合我的職業,也不知道這輩子一定要獻身於哪個事業,更沒有立下誓言這輩子一定要取得怎樣的個人成就……我們接受的教育和社會環境一直逼迫我們自我拷問,一定要找到答案。 當然也在不間斷摸索,找了很久很久,什麼事我做不了倒很明確,至於最適合我的職業是什麼,我的天賦應該用在哪個領域,我這輩子要實現什麼成就。 很遺憾,統統都沒有答案。 我今年35歲,我沒有理想,沒有目標。 你可能會問,那方向呢?這樣豈不是完全迷失了,渾渾噩噩過日子嗎? 人生如海上航行的比喻可能並不恰當,好像我們的生活真的存在完全不一樣的目的地。其實沒有,時間是線性的,生活就是日復一日,無論你清醒還是昏睡,日子就是一天一天過。人生的大方向就是時間的方向,跳不出去,不可逆。但在這條路上,眾人的欲望和行動交織在一起,世界生機盎然。從這個角度看,個人渺小至極,但從「我」的視角出發,我眼裡的世界就是全部的世界。渺小的我們關心的依然是自己眼下的生活,此時此刻的感受,短期的渴望,長遠的目標。欲望裡寫滿了熱愛生活的證據。 經過多年來的反復思考和切身體會,讓我有相反的結論:人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會開心很多。 人生多數的不開心都是因為執著於某個目標。 這個目標可以很小,比如發個朋友圈期待的點讚數,又比如一定要看完幾本書。還有逃不掉的目標,比如你工作的KPI。為什麼多數人都被工作折磨得死去活來,多數人打心裡都是厭惡上班的,因為工作是要有目標和考核的。完不成就會焦慮,那完成了呢?新目標緊接著就出現了。 人或多或少都實現過一些曾經立下的目標,那種很小的也可以,比如一個月看完幾本書。什麼感覺呢,有一絲成就感吧,但很快就有莫名的失落感。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取得了什麼了不起的目標之後這輩子就持續巔峰,餘生必然幸福無比。 不存在的,太陽照常升起,新的一天,新的任務,新的乏味,新的迷茫。 人這一生就是西西弗斯往山上滾巨石,沒有取得完滿的那一刻。實現了某個目標之後,獲得短暫的喜悅和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滿足之後直面未來的茫然。實現目標之後的空虛感強烈程度與成就大小成正比。只有立即定下更高的目標才能緩解這種虛無感,簡單說就是又有事做了。沒完沒了,直到死去。失敗了呢,失敗是常態且必然帶來痛苦和沮喪,有些人會因此陷入自責,開始各種自我懷疑。 就說我自己,因為沒有目標,不敢說變得很開心,但確實沒什麼特別的煩惱和焦慮。這並非無欲無求,佛陀餓了也得吃飯,或者說「無欲無求」容易造成誤解,不如換成「沒有期待」。人的各種慾望我都有,我想,但我不期待。 雖然我一點也不想紅,尤其是如果知名度帶不來相應的金錢回報,這是可笑又可悲的一件事。有更多的人知道我,並不會讓我更幸福。更年輕的時候當然有過這種虛榮心,現在很淡。 但是我愛錢啊,喜歡錢,多數事情都因為給錢我才做。更高的知名度就有更好的流量,就有更多的廣告。這個邏輯很清晰。但如果我含著金鑰匙出生,或者不小心發財了,我大概率會主動消失,去過我自己的生活。但在今天,我由於堅持寫公眾號,在漫長的積累過後,運氣還行,雖然半死不活,但的確有了靠流量賺錢的可能。我也不糾結,接受這個交換,接受有更大的知名度才可能賺更多錢。其實也是因為選擇也不多,只會寫點東西還有人願意看,我但凡有點別的本事,完全不想靠別人喜歡來賺錢。 我愛錢,相對來說還算勤奮,但並沒有給自己任何目標和期待,比如一年必須賺多少錢,未來幾年我應該賺多少錢,我必須擁有什麼。沒有,我不知道。就努力試試,剩下的隨緣。最近有人說你要紅了。挺好,說明我的廣告會更多,但這個號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我並沒有期待。我寫就是了。 我喜歡讀書,每天都看書,除非忙到昏天暗地。但過去這兩年看了幾本書,我根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讀書如果還給自己設定目標,比如今晚一定要看完20頁才能睡覺,那真的太辛苦了,找罪受。所以讀書學習這件事,僅僅是看,堅持看。這輩子能看幾本書,無所謂。 正是因為把這種「沒有目標的閱讀法」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現生活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焦慮。沒有了期待,就不會失落,無論你期待的東西到來與否。況且工作上的目標要求已經勒得很多人喘不過氣了,生活上就不必如此再給自己無數的目標。 跟此前流行詞彙「佛系」不一樣,佛係我認為骨子裡還是一種被生活捶成無可奈何的喪,是葛優躺的變種,很喪。沒有期待並不消極,相反,很積極,甚至連吃飯這種小事都要試著培養自己更加專注。認真的,朋友們今天就試試,無論多忙,讓自己慢下來,細細品嚐那些過去你習以為常的食物,你試著閉著眼睛咀嚼,會有一番完全不一樣的滋味,你可能會驚訝於吃過上百次的普通飯菜居然如此可口。 更廣義的「沒有期待」不只與目標相關,而是貫穿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不期待別人理解你,不期待別人喜歡你,誤解曲解惡意揣測都是必然的現象,文明社交明面上都禮貌友好,但誰也管不了別人腦子裡如何評價自己。我們就是因為日常太多毫無必要的期待,胡思亂想各種猜測和疑慮,擾亂了生活。他/她到底怎麼看我的,是不是只是礙於面子所以才那樣……不值得。也因為沒有期待,所以才能更平靜地對未來保持必要的好奇。 面對更多的未知,只是去嘗試去努力,去嘗試想做的事,試試看或許能找到一件事可以很好地讓自己堅持下去。 我巨煩那種什麼這一生必讀的幾本書,這一生必去的幾個景點,這一生必吃的幾道菜……… 沒有什麼東西是你這一生必須擁有的,更沒有什麼事是這一生必須完成的!沒有,毫無必要的執念。 經常也有人問,你堅持寫了這麼久,是非常喜歡寫呢還是說只是為了廣告費。我可以有各種漂亮的回答,聽起來都很可信,但老實說我已經搞不清楚了,因為沒有什麼具體的目標,就是很幸運地發現自己可以堅持下來。 一開始野心勃勃,這裡的野心不是廣告費,而是很純粹的被更多人喜歡的虛榮心和一種傳播(我認為的)好觀念的內在驅動力,能從整個過程中感受到自我價值。但寫到今天,無論是聚焦的話題還是個人的心態都會更實在可觸及,也就是更靠近生活,找到了一個對我的這個公眾號來說最舒適和準確的定位,就是陪伴,就是緣分。 漫畫家斯科特·亞當斯也聊起人生目標的話題,我看完很有共鳴,就是大家想到一塊去了。亞當斯建議不要靠目標,而要靠系統來過自己的生活。 所謂的系統,就是「你經常做且能提升長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對漫畫家來說,這可以是每天畫一幅漫畫;對作家來說,可以是每天寫500字。和目標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系統帶來的是持續穩定的低級「嗨」流。它們指向的是日復一日充實的生活,而不是某個宏大目標的誘人圖景。 系統和「低嗨流」的說法顯得比較具體且形象,典型的西方知識分子講解方式。其實用我們的成語就是,細水長流。 值得補充的是,日復一日的堅持恐怕是普通人這輩子有可能創造奇蹟的唯一方式。而且,重要的不是要創造什麼奇蹟,實現奇蹟帶來的愉悅持續不了太久就會催生下一個更大的慾望。其實這種長期可持續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讓日常生活不至於那麼乏味,提升幸福的概率。

首發公眾號:吳主任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