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非常好,但還差那麼一點點
靈魂急轉彎影評首先《靈魂急轉彎》是一部非常好的動畫電影,滿分10分我願意給9分。這部電影好在哪裡,大家可以去看豆瓣的影評。這篇文章,是從一個心理咨詢師的角度,來吹毛求疵地談一談:在我心目中,那一點點差在哪裡。
(如您還沒有觀影,以下內容可能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電影中,每個靈魂在導師的指引下,點燃了自己的spark後,興高采烈地來到地球。
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被拋到了這個世界。在來之前,並不會有人去征求你的意見。你既無法選擇你的基因,也無法選擇你的成長環境。倔強如22號,不管她願不願意,都會被扔到地球。
因此,在有選擇的設定下,22號不願意來地球投胎,實在合情入理:在這裡呆著難道不香嗎?
在這個生死之間的虛無之地(電影中叫」the Great Before」),雖然披薩看得到吃不到,但是同樣,那些外部的傷害,如他人的拳頭,也同樣看得到但打不到。也許沒有愉悅,但也沒有痛苦——如果不被那些長得像「畢加索線條」的傢伙逼著找spark就更完美了。
而如果去到小藍星,先不說那些意外事件:如身體或智力殘缺,出生於極度貧困或戰亂的地區……哪怕有一對糟糕的父母,就足夠讓很多人後悔投胎。
即使運氣爆棚,拿到子宮彩票,如投胎到了發達國家的富裕家庭,擁有正常的智力和身體,父母也通情達理。你仍然要去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如意,面對無法避免的意外、疾病、衰老和死亡。
電影中,所有人平靜地在奈何橋上排隊,等待著死神光芒的照耀,也只是電影而已。現實中,有些人會像那位106歲老人一樣,對活著本身不存留戀,死亡成為一種恩典;而更多的人,在死亡面前會感到恐懼,這裡面既有來自基因的本能,也受文化禁忌的後天影響。
這就是生而為人的命運:生和死這兩件大事,並不受自己的絲毫控制。
當然,生和死的議題,可能已經超出了一部動畫電影的工作範疇。於是上百億的靈魂中,僅安排了一個22號執著於不想出生;上百億的靈魂中,也只安排了一個Joe留戀著不想死亡。
這部分,我覺得對生的殘酷和死的沉重都過於美化。
第二個扣分點,是電影嘗試回答22號對Joe所提出的問題:就你那個破人生,究竟有什麼好留戀的?
Joe對生命的執念,起初源於離他心心念念的夢想僅半步之遙。當他克服千難萬險,終於達成在台上與偶像一起演出的夙願後,也會恍神:「就這?然後呢?」
電影對這個問題,用了一個隱喻(原台詞記不太清,根據記憶改編大意):
一條小魚問一條老魚:「喂,老先生,請問大海怎麼走?」 老魚反問:「你知道這兒是哪嗎?」 小魚:「這兒不是水裡嗎。」 老魚:「傻孩子,這個地方,就叫大海。」
Joe一直以為與偶像同台演出是自己人生的終極目的。事實上,每一天的日常生活,才是目的本身。
而22號透過Joe的身體,感受到美味的披薩安撫腸胃的幸福;感受到陽光下一片葉子旋轉著飄落到手心的寧靜;感受到地鐵通風口的風,感受到身邊匆匆的人流,感受到頭頂悠遠的藍天和白雲。
以上這些被暫時定格的瞬間,給了她想來地球體驗一趟的動力。
這也是影片想要傳達的核心內容:所謂的Spark並不是人生目標或人生意義,而是那些讓人覺得值得一活的美好時刻。
我同意電影的觀點:人生本身,並沒有任何目的和意義。如果非要說有,那些讓人感覺幸福的時刻, 可能就是目的本身。
我同時也會好奇,如果22號在Joe的身體裡,也能同時體驗那些生命中可能的痛苦時刻,比如:
- 幼小的Joe,目睹父親追求藝術、不能養家而被母親責罵;
- 從小喜歡音樂,但母親並不同意,且不給任何的經濟支持;
- 年輕時被信任且尊重的人評價「沒有這方面的才華」;
- 即使想要一份音樂老師這樣穩定的工作卻沒有地方願意接收;
- 喜歡的學生在父母的逼迫下決意要退學,而他什麼都做不了;
- 好不容易獲得了與偶像同台演出的機會,卻因買不起體面演出服,被臨場換人;
如果體驗的是這些,她會不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她感受到的美好,是否類似於我們去一個陌生國家旅行的新鮮感?那些吉光片羽般的美好時刻,是否足以支持她去面對生活中更多的不如意?
在這一部分,電影簡化了生活本身的複雜和無常性。
我也曾經和我的咨詢師討論 「生命到底是個禮物還是一個詛咒」。如果它是禮物,為何有那麼多的痛苦?如果它是詛咒,又為何留戀不放?對此,我還沒有答案。我猜,可能每個人的答案也不太一樣。
最後,我也想問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兩個問題:
- 根據目前為止你的人生體驗,假如未來的日子它並不會變得更好,也不會變得更糟,你是否還願意繼續?
- 假如基於目前的人生體驗,你在虛無之地面臨著要不要再次投胎的選擇,你會選擇再來一趟還是堅決拒絕?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答案。
更多心理學文章和影評,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簡顏心理(jane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