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是空白的?
靈魂急轉彎影評一個長條腦袋的人和一個圓形腦袋的人來到當舖裡,長條陪著圓形來贖回曾經典當於此的一幅畫。
之所以長條要來,是因為圓形總是在他面前反反復複提及這幅畫有多麼精美,多麼無所不包。畫裡涵蓋了現實世界的規律、抽象世界的邏輯,當然,也涵蓋了各式各樣的人的日常生活。
當鋪老闆把畫取了出來,交到圓形手裡。
畫的外面裹了一層防護紙,圓形把防護紙撕開。
長條探過頭去,畫面上什麼也看不到,不過是一張白紙。圓形將畫框捧在手中,欣悅的表情,仔仔細細地欣賞畫面的每一寸細節。
長條小心翼翼地問,這幅畫...是空白的?
看完《靈魂急轉彎》之後,和一位不太喜歡這部電影的前輩聊了兩分鐘。
我說,這部電影中選取的日常,是一些被我遺忘了的東西。
他說,他沒有遺忘,他隔三差五和兒子一起撿樹葉,總是吃棒棒糖,電影裡選取的符號不能夠打動他。
我說,我還挺羨慕你的,有一個不斷提醒自己不要遺忘的目光,時不時重溫生活本身的樣貌。
特別喜歡影片中的一個情節,22被地鐵站裡彈吉他的歌手所打動,於是把手中吃到一半的甜甜圈掰下一塊,放到他的吉他盒裡,和別人投下的紙幣一起。
高中生物老師在講解光合作用的時候說,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考大學是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為了掙錢,掙錢是為了買東西吃,為什麼要買東西吃,是因為我們沒有葉綠體,所以我們之所以要學習,全都是因為我們沒有葉綠體。
半塊甜甜圈與紙幣放在一起,消解了金錢的意義。錢只是手段,過一個幸福的生活才是目的。然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會把金錢當成目的。
這也不奇怪,因為人的慾望是無限的。所以生物老師說的不對,哪怕我們有葉綠體,也要努力掙錢,為了買更好的身體乳,去更舒適的沙灘接受陽光。
如果僅僅是批判金錢,那就太老生常談了。《靈魂急轉彎》在金錢的基礎上再往前邁了一步,所有目標、追求,以及所謂的夢想,都有可能讓我們陷入執念。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忘記生活本身的意義。
哲學上有一個經典命題:應該選擇做一頭快樂的豬,還是做一個痛苦的蘇格拉底?
在一門哲學系的課程上,教授做出了回應。他認為,人是想當豬而不成的動物。我們在追求成為快樂豬的過程中,一步步變成了痛苦的蘇格拉底。
這個回答很有啟發性,不過下課之後我又想了想,覺得教授也只說對了一半——我們得到了痛苦,卻沒有成為蘇格拉底。
有夢想是好的,但不要為夢想設置一個節點,彷彿在那個節點之後生活就會煥然一新。因為這樣的事情不會發生,生活本身會不斷綿延,對生活的感受也會不斷綿延。夢想的節點並不能改變生活本身,也不能改變我們對生活的感受。
所以才有了爵士樂手在酒吧門口為男主角講的故事:小魚說,我要去大海。老魚說,你已經在大海了。小魚說,可是這裡不是大海,這裡只是水,我要去的是大海。老魚說,你已經在大海了。
所以我不太喜歡影片的結尾,在結尾裡,男主角得到了一次重生的機會。
我更願意相信,所謂靈魂急轉彎,只不過是一段發生在非物質世界的故事,男主角死了,死在他得到人生中最重要的表演機會之後。
就是這樣,在死去之後,我們才知道應該怎麼活著,但並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
電影裡有一個重要的元素是爵士樂,而爵士樂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即興。爵士樂強調樂手之間即興的互動,對對方給出的旋律和節奏臨場作出反應。就好像一場對話秀,只不過是用樂器進行的對話秀。
現實中不存在尚未開始的生活,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活。披薩的香氣是生活,吃披薩吃得太撐之後反胃的感覺也是生活。清晨安靜祥和的大街是生活,人擠人的地鐵也是生活。
所以不要想著到未來的某一刻再開始好好生活,一是因為那一刻往往不會到來,二是因為如果一直這麼想,即便那一刻真的到來,也已經喪失好好生活的能力了。
男主角試著用夢想作包裝,逃離自己的生活。而22則以一種不自知的方式,抓住即興的、爵士一般的生活。
與理髮師談心,為地鐵藝人感動,在出風口吹風,看藍天與落葉。
其實這也是對電影劇作規律的反叛,男主角像每一個優秀的主人公一樣,充分發揮著角色的主觀能動性,奔向每一個目標。而22則是一個反敘事的人物,只想在過程中停留。
我特別喜歡的一個歌手是Lana Del Rey,她的所有歌只有一個母題,在說同一句話:nothing gold can stay.[1]
對這句話的回答有兩種——
stop living, it’s meaningless.
please start living, from now on.
[1] 出自專輯《Norman Fucking Rockwell!》中的《Venice B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