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離9分還差一腳
靈魂急轉彎影評確實是好作品,但9分過譽了,雖然動畫的世界不必較真,但是我還是要提出一些沒有講清楚的邏輯。
首先,BGM和視覺效果拉滿了,特別喜歡Joe從生之彼岸的死亡之梯掉落的那一part,線條、平面的變換和交錯,加之Joe的三維意識身體,維度的變換充滿了未來感和科技感。人物形象的刻畫用了極簡卻極具變化的線條,我很喜歡。其他就是一個商業片的水準啦~
但是,生之彼岸和生之來處2者之間的關係沒有說,人死之後去到生之彼岸,然後呢?靈魂在生之來處尋找spark,那這些靈魂又是從哪來的呢?死去和新生的靈魂之間的數量關係如何,怎麼維持整個生態的平衡,根據能量守恆定律嘛?或許這是一個宏大的世界觀,但是導演只挖了一角給我們,盡可能簡單地傳達「道理」?所以是面向大眾的作品。
那個從生之來處通向忘我之境的通道太過於暴露了吧?
到21世紀了,還停留在珠算階段和文檔資料嘛?
那些由忘我之境進入執念狀態的靈魂結局會怎樣?那幾個開船的靈魂是什麼樣的存在,整個忘我之境都是在靠他們幾個拯救靈魂嗎?感覺生之來處、生之彼岸與「忘我之境」之間太過於割裂,甚至我都不知道他們知道「忘我之境」的存在嘛?總之,每一個part感覺設定很有意思,但是導演為了說明主題僅僅挑選自己需要的來展示,對我來說,看完後第一個小時困在這個主題的思考上,但是馬上就意思到邏輯的不完整性和故事的殘缺,無法進一步思考去找到些什麼,有點淺嘗輒止的感覺,可能面向大眾,不需要。
有一個觸動了很多人的點——大海和魚,有人說「世界關注成功的人,只有皮克斯還看見我們」、「致敬平凡的我們」。我想說,不是的!Joe平凡嗎?一個黑人音樂教師,癡迷爵士卻困於一份教職工作,看起來挺平凡的,一點也不華麗。但這絕不是大多數的我們,Joe最起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去做什麼,哪怕愛而不得。而我們呢?絕大多數是不知道的,少部分人還在苦苦追尋中(比如說我),更多的人可能根本沒有思考過。所以,Joe比我們幸福多了,如果他是平凡,那我們就是平庸。
22真的代表我們「喪」嘛?我們喪是期待被落空、希望變成失望,對生活的掌控力離想象中的樣子越來越遠,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越來越超過身體的閾值的時候。22呢?她作為一個靈魂,雖然活了幾千年,接受過那麼多導師的教導,但她從未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所以她對那麼多活動毫無興趣,對這些導師的人生片段毫無波瀾,因為吃了一塊披薩,沒有觸覺、沒有咀嚼感,沒有吞嚥感,沒有嗅覺,沒有味覺,更沒有果腹感,所以這算哪門子的生活,如果我是22,也不會產生spark。而現實的我們呢,是有這些感覺的,只不過喪到已經讓我們對此已經無感,22能夠通過真實生活的觸角找到spark,但是現實世界的我們很難,即使偶然獲得想要生活的spark,但回到現實的骨感後,一切還是原來的樣子。
所以Joe和22並不能代表我們,比起我們,他們真的很幸運了。生活在地球中的我們,拿到地球通行證的很少很少。
看了很多影評,大家還是很淺地把spark等同於人生的目標,認為我玩了籃球獲得了spark,那麼我一出生就具有籃球的天賦嗎?不是的,玩了籃球獲得了spark,這個spark是因為我玩籃球時產生了一種想要生活的感覺,並不等同於我擅長籃球。這是一個導演用一個故事論證的一個誤識。
看完電影後,在影院裡很受觸動,皮克斯還是皮克斯。在回來的路上,我在不停地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這個問題困了我4年了,希望能從剛剛的影片中獲得些什麼,發現這個故事背後的世界觀根本就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本質上來說是很滿分的商業片,想要獲得人生的解答那就太過於童話了。從影院到宿舍的路上,風很大,我卻覺得很自在,離宿舍越近,離影院越遠,我就越覺得回到現實世界,離剛剛分泌快樂多巴胺的二次元世界越遙遠。有時候,真希望啊,這一路不要有終點,我可以一直走下去,可以走在蟲師那個大雪過後一深一淺的腳印上,被剝奪所有的聽覺,只剩下自己身體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