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非正經影評,純個人觀後感
靈魂急轉彎影評剛好前兩天寫了師陀《狩獵》的文學評論,主題很相近,都是講追逐幻象的故事。只不過迪士尼永遠會給你個大團圓結局。如果按《狩獵》的走向,Joe在完成酒吧演出出來那一刻,就是他的白髮和皺紋再也掩蓋不住了。
一開場就很喜歡22,有個性的人總是討人喜歡。相比Joe是個迂腐的人,儘管他能有自己的愛好並且擅長它還可以實現它,但是後來又用成就來定義自己的愛好。彈爵士樂很快樂,但是要獲得證明和認可,才能去完成這個愛好。
22一出場的時候表現得很厭世,後來去到人間,又開始想要活下去了。它的這個願望被否定了,就像它是22一樣,出生號碼都排到1億多了,22還留在那裡,在那裡過了幾千年。我覺得22從來都沒變過,是外界的價值評價變了。開始,被認為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才能點燃火花,到人間出生,22沒有。22去到了人間,它喜歡活著,它有熱情,開始發現自己其實是喜歡活著的,點燃了自己的火花。在這裡,火花是由它僅僅想活著點燃的,而不是興趣特長。這時Joe為了能回到人間,搶走了它的火花。22已經經歷了太多否定了,外界說什麼就是什麼,它把火花給了Joe,然後成了迷失的靈魂。它在這裡徘徊了幾千年,在發現自己其實是喜歡活著的,但又被剝奪了,就像它過去一直被剝奪一樣。雖然最終迎來大團圓結局,但我不覺得22在這過程中經歷了什麼成長改變,它一直是22,只是外界的評價標準變了。讓它不能活的也是評價,讓它能活的也是評價。Jerry們定義了活著的資格。
火花沒有明確的規則,就像人活著的資格沒有明確的規則一樣。但22之前的處境是,必須在一切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能點燃火花。22不需要去追求幻象,它本來就可以好好活著。但是它所處的評價體系不允許。還將它定義為問題。
Dez是監察機制,管控秩序,扼殺一個人的慾望。Joe想活下去,但是在Dez這裡不行。即使檔案室裡有無數的櫃子無數的抽屜,他也一定會把這個bug翻出來。我覺得這是一個人性被壓抑的過程,偶爾有個喘息的機會,有自己的思想,就會馬上被扼殺。真可謂雖遠必誅。
裡面有很多心理學梗還挺搞笑的,那個諾貝爾獎的我忘了,我就記得榮格說:*****我的潛意識就不喜歡你。
《狩獵》和soul一起出現,雖然《狩獵》是幾十年前的小說,還有前段時間的集體反後浪,還有現在網絡輿論的反996和資本家。這些都是又一個時代思潮的體現,又一次個性覺醒的思潮。價值觀不應該被精英定義,普通人的話語權、存在,不應該被剝奪。精英沒有資格代言全人類。在影片開頭出現的各大成就功名者,以及對火花的定義是找到自己的興趣特長。這都是長期以來統治性的價值觀。被壓抑、存在被剝奪的人,沒有能力反抗。而現在發出的這些聲音,正是反精英主義,爭奪話語權的聲音。人在這個時代中的新一輪個性覺醒,既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搶回自己活著的資格、價值的定義權,是一方面,這些共同組成了這個時代思潮;而另一方面,這股時代思潮,又在推動人去做這件事。就像過去被動地接受精英的人生才有價值一樣。人性還是被奴役,但是又在一點一點接近自由。
將主題拔高到反精英獨裁,是因為:雖然一開始對花火的定義,更準確地來說是火星(雖然缺乏藝術性但是更接近本意),並沒有這個意味。但是開場羅列了一系列歷史性的旗幟人物,確實帶有對抗精英主義的意味。
迪士尼還是在用絕對套路,這是算出來的最掙錢的模式。雖然開場主要人物登場的時候就能猜到結局,但導演真的在這個絕對套路裡面玩出花來了。幾乎是在自己擁有的自由限度裡用盡所有表達。兩位導演的名字準確來說是姓氏,也剛好很有意思,一個叫醫生,一個叫力量。
還有影片的名字,又很敗筆。明明是那麼好的soul,卻被翻譯成靈魂急轉彎。就像之前coco被翻譯成尋夢環遊記一樣。不過coco還是可以直接翻譯過來用的,這個soul要翻譯成中文的話,確實有點難,直接叫靈魂或心靈的話,好像也不大對勁,也沒能表達soul的意思。
就像某人說的,如果Joe把火花還給22,而沒有復活的話,主題會更深刻,而且有新舊交替的意思。藝術總是要帶點悲劇性,但商業化電影這樣做就別想要票房,誰會去影院看《狩獵》。
不瞎扯時代思潮的話,這真的是一部很溫暖、很治癒的動畫片。只要活著就很有意義了。
本文純粹瞎謅,沒有任何邏輯和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