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走出影院 一切照舊
靈魂急轉彎影評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走進影院,希望這部聲稱探討「人生終極問題」的電影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答案,能讓我在許多重要問題的困擾中豁然開朗,彷彿心靈經歷了一次洗禮,正如電影的中譯名所昭示的那樣。
遺憾的是,雖然無疑是部好電影,但並沒有達到這個目的。
曾經每當我對生活產生疑問,對命運作出詰難,所謂「心中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之時,總會尋求外界的幫助,此時,音樂、文學、電影、大人們的教誨,同齡人的觀點,都對我有無限的啟發,那時候,每看一部優秀的電影,聽到一種新穎的觀點,總是深感震撼,要回味思索好久。
高中時,整日被學習壓得喘不過氣,不禁疑問這一切為了什麼,於是看《少年時代》,男主在電影的最後問他父親:「這一切的意義是什麼?」父親的回答是「把握住當下,演好自己的劇本」——一個標準的存在主義回答,一如《靈魂急轉彎》這部電影的內核。但不同的是,那時我深受震撼,深以為然,決定要把握住當下的一切好好生活;而今天走出影院,卻一切照舊,只覺得自己又看了一個形式新穎而主題老舊的電影。在二十二的靈魂附于喬伊的身體中,驚喜地吃著披薩時,坐在台階上仰望逆光下那棵樹徐徐灑落的種子時,甚至更早,我就對這部電影所欲訴說的主題了然於胸。但這一次,走出影院,我卻不會再下定決心「把握當下」了。
我感動嗎?當然感動。我每次看《複聯4》中鋼鐵俠的葬禮上一個個熟悉的面孔在鏡頭前閃過時,總是熱淚盈眶。一個好的故事值得我們一次又一次為之感動。存在主義的故事歷久彌新,百聽不厭,但它太熟悉了,熟悉得就像最愛吃的食物,雖然每次都能沉浸在美味之中,但並不代表有新的味道加入。於是,即使最愛吃的食物,吃多了,雖然仍然享受這味道,但卻不會回味悠長。
而我當年看完《少年時代》後下定的決心,沒有堅持下來,我沒有「把握住當下的一切好好生活」,我依舊不停的追尋著,掙扎著,然後進入大學,繼續追逐著,努力著,也繼續疑惑著,詰問著,學習學到惱怒時,也不曾放下筆審視一番後要把握住枯燥題目中的樂趣,或是享受學習和做題帶給自己的痛苦體驗,這未免太矯情,也太變態。
為什麼我的決心不曾踐行?為什麼我很難在電影當中得到像以前一樣的感動?是我麻木了,還是成熟了?是好的電影之前被我看光了,還是我的見識更廣了?
曾經我喜歡看電影,是尋求那深入靈魂的感動,追問生命的意義,現在我依然喜歡看電影,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的的卻不再總是主題、思想,而是故事結構,構圖,剪輯,光影,配樂…這更像是變成了一種興趣而非為了追尋。或許這才是電影的本質吧,只是我曾經要求過更多。
只是我所追問的問題依然沒有答案。
《爆裂鼓手》賦予了執拗追求的人生之價值;《勇敢的心》說要自由,自由,自由!;《低俗小說》覺得要用荒謬打敗荒謬;《搏擊俱樂部》表示感受活著的唯一方式是擁抱痛苦;《女性癮者》聲稱極端的生命也是一種選擇;《醉鄉民謠》認為失敗的人生也值得肯定;《飲食男女》講述把握當下,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部部電影那麼不同,講述著生命的無數種可能,但也像《靈魂急轉彎》中 The Great Before 裡的一個個靈魂一樣,由同一個生產線批量地生產出來,只是加了不同的性格佐料而已。
這些都是人生的答案,但都不是我自己人生的答案。我不知道要相信哪一個,最終做出選擇的必然還是我自己,電影、文學、音樂,它們或許是一種啟發,但終究無法回答你自己生活的問題。
我自己呢,走出電影院,重新投入到毫無生色的生活中去。
我寧願做未找到目標的二十二,不被任何人定義,不相信任何一種答案。這種觀點也有一個名字:虛無主義。而虛無主義是強大的也是無力的,因為它毀滅了一切意義卻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所以,徹頭徹尾的虛無主義者二十二,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意義,那就是周圍的一切、活著本身。這是我生活的答案嗎?我想並不是。我能理解這種心態,但生活那麼複雜,不可能一直保有這樣的態度。
人生終要自己選擇,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觀點,「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我打賭也會有哪一部電影在講述一個自己選擇人生的故事。
我並沒有找到答案,但這不是結束。
No one can define my life, even god.
Actually, why am I writing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