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夢想再假,那也是好的神話
靈魂急轉彎影評《靈魂急轉彎》所倡導的價值觀似乎不超"活在當下",但是,一旦忽視過去與未來,那麼這種價值取向便難以給予行動理由,賦予精進動力。
誠然,專注體驗有助於幸福感提升(如實證心理學所揭示的那樣),但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如果不是對絕大部分人的話),忽視人生的某種"宏大敘事"而滿足於"小幸福",只會將他們引向只有消費的虛無主義。
說得"駭人聽聞"一些,《靈魂急轉彎》的擁護者若摒棄對不同體驗外部性(externalities)的關照,他們所創造的社會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式的——體驗無比豐富,只是,人性退行成只知快樂的動物性,且永久地喪失了體驗痛苦的機會,人淪為一架"快樂體驗機"。
反過來說,體驗的確有其積極的一面,部分通過高價買來的體驗不見得比無價的自然風光更值得體驗,甚至往往對於生長於消費社會的現代人來說,後者更為稀奇和厚重。故而,充其量人們可以說《靈魂急轉彎》所提供的虛無主義解藥指出了資本主義的虛偽一面:價格被神化,高價的就是最「爽」的,甚至是最有意義感的。
但這不過是充其量而已,我想更多人並不會僅僅因為此部電影,便反思到資本社會為了完成資本再生產,而建構了太多虛假的「意義感」。看完電影後,如果他們受到什麼啟發,他們便會更加安心地,傾淫於已有的快樂生活,並對困苦者的生活也投注了一種玫瑰色的溫情脈脈——好像街邊乞討者也有了淒淒慘慘的「美」(莫不可笑!);更進一步,他們便快要忍不住勸導那些渴望改變自己生活的人說:「每種生活都有美的體驗,你不必像我這樣花天酒地才行,簞食瓢飲也能幸福快樂,要不然到最後,你會像我一樣感悟到竹籃打水一場空……」
由此觀之,一方面由於夢想的虛假被展現無遺,另一方面當下體驗的價值卻被無限地抬高,故而,前進和改變生存狀態的合理性被消解,當前並不正義的社會分工得以固化。畢竟,如果富裕者滿足於名車豪房,拮据者歡喜於窩頭寒舍,哪一方會有了解、關心彼此的意願呢?
「夢想」確實只是一場夢,夢醒時分難免會虛無惆悵,可是,我們仍然需要這般改變未來的神話,儘管其中有個人名利的氾濫,但也有讓社會更好的期許;反之,若在大同社會遙不可及之時,便業已揮舞「萬物皆美」的大旗,將自己囚禁於一場浪漫主義的迷夢,人類社會只會更加不平等,更加部落主義和更加沒有人性。
因而,倘若人類社會期待更多的人性,期待對彼此生命的平等體會,期待老幼貧富的互幫互助,那麼,這種動力更多來源於某種「匱乏感」——正是當前的體驗不足夠、不崇高,促使人們邁向更廣闊的可能性,所以說,唯有在行動之中,同情之心才更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