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成長亦是心靈之旅

靈魂急轉彎影評

成長亦是心靈之旅

《SOUL》這部電影的主題在我看來就是敘述了在內心層面長大的一個過程。貫穿電影主線脈絡的是男主Joe在生前靈魂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來回穿梭中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最終重新讀懂了自我也成長了自我。在主線脈絡之外,還有許多支線為主題服務,豐富了成長的內涵,這些每一個支線同樣值得單獨思考。電影是非常精彩的,神級創意就不用說了,支撐電影高質量的基礎仍然是飽滿而真實的人物角色,彼此獨立而又聯繫;各種巧妙設置而又自然的矛盾點,不斷推動劇情發展;人物之間發人深省的靈魂對話,讓觀眾共鳴不斷。我想在觀看這類電影的時候,大家都應該學會用這三個視角去深度感悟這部電影,找到屬於自己的SOUL。接下來我想在幾個支線以解構的方式解讀,最後再重構該如何成長這個核心主題。

活在當下

成長需要思想碰撞

Joe是個積極向上的人,他熱愛音樂且水平不俗,有自己的目標並始終堅持,即使只能當個音樂教師卻仍不忘要在音樂界取得成功。如果Joe在中國,一看就是個追夢人,每天都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堅持逐夢,不忘「初心」,是一股公認的正能量。Joe在登台演出之前,堅信自己的「初心」就是音樂夢,只有偉大的音樂夢才配得上自己的人生目標,自己並為此而活,實現此夢自己今後的人生才能獲得重生,繼而才有快樂,價值,意義和自我肯定。Joe的台詞表意非常明確「My only puepose on this planet is to play.」「But once I get on the stage tonight, all my troubles are going to be fixed.You're gonna see a brand-new Joe Gardner.」「I'm just afraid that if I died today ,that my life would've amounted to nothing.」然而這種對自己初心的堅持讓Joe永遠只沉浸在音樂中,甚至有了那麼點封閉,他躲避與母親的交流,與理髮師相識多年卻每次只和他聊Jazz。但當Joe遇到思想碰撞時,便開始懷疑自己的初心是否正確,開始嘗試重新認識自己。第一次思想激烈碰撞發生在Joe和22準備換回身體之前,Joe像人生導師一樣對22說「你覺得人間如何?」22回答「你向我展示了目標和激情,我有所啟發,我感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火花,也許就是仰望藍天、漫步路邊。」Joe立馬反駁:「這些只是簡單生活的基本內容,不是目標,更不可能是人生火花。」Joe覺得22這種想法是不可思議的,但隨後22卻點亮了自己的火花,獲得了地球通行證,事實的發生對Joe的固有認知衝擊巨大,但Joe堅持認為22是進入了自己的身體,借了自己的夢想才點亮了火花,她自己是不可能做到點亮火花的,自己的「目標觀」仍然是正確的。第二次思想碰撞來自和Dr Borgensson的對話,Joe表示「我沒有發現22的人生目標,她怎麼就點亮了人生火花呢?」但Dr Borgensson地回答再一次衝擊Joe的固有認知「火花不等同於靈魂的目標,目標這東西只是一個很基礎淺顯的東西。」此時的Joe懼怕支撐自己活到現在的信念毫無防備得崩塌,強行自我防備,自言自語「no no it...It's music.My spark is music.I...I know it is.」但是思想碰撞帶來的否定與重新認識自我這種趨勢不可阻擋,Joe在隨後的經歷中不斷自我感悟,也終於認識到人生所追求的根本就不是一個具體化的目標那麼簡單,最終也對22說出了那句話「22,I was wrong.Please,will you listen?」

為什麼我要詳細說出Joe在思想碰撞下的變化過程,因為我覺得思想碰撞對於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但現實中的我們卻極少感覺得到它的存在。思想的碰撞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比如,深度讀一本好書,然而現在社會讀書的人就已經很少了,或者,你有一位知心朋友,真正的人生導師,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輕易否定別人。在我的個人經歷中,有段時間我非常迷茫,於是我通過給我設定了一個目標並認真堅持去做尋求改變,期望巨大。我的一位知心好友此時便給我建議「肯定了我的目標和努力,但希望我能降低當前目標的標準,讓自己能夠有把握實現,一步一個腳印突破自己,長遠計劃,不希望看到我一步踏空喪失信心,或是重頭再來浪費時間,最後告訴我好的選擇同樣重要。」但當時的我求變心切,有點像Joe,覺得我當時就是為了我自己的目標而活,已經有點內心封閉,在心裡也輕易地否定了朋友的建議。最後的結果是我沒有實現目標,但努力過程中讓我重拾了希望和信心,我也從迷茫中走出。後來,反思自己,加上回憶朋友這句話,我也意識到自己當時確實想法太簡單,不夠成熟,更不應該過於封閉,輕易否定。經歷了那一次後,我變得更加成熟,影響了後面的人生之路。所以在觀影時看到Joe心裡變化過程時我感觸很深,也希望大家在心理上不要過於自我封閉,哪怕你在很專注的追求一個目標時,也建議在心墻之上打開一扇窗,偶爾能看看外面世界,聽聽外面的聲音。其次就是不要輕易去否定別人觀點,尤其是你的知心朋友,因為之所以「之心」就是因為他在時刻真正關注關心著你,會對你說心裡話,他的話至少值得你去思考一下。最後希望大家還是沒事可以讀一本好書,交一個知心好朋友,孤立在自我世界裡永遠是無法成長進步的。

親身經歷促成觀念轉變

22意外進入了Joe的身體,因此也幫助了Joe第一次嘗試了他以前從未做過的事,這種親身經歷不經意之間改變了Joe的固有觀念。比如第一次和理髮師聊Jazz以外的話題,得知放棄甚至沒有了自己的夢想仍然可以活得很開心很有價值,這又是為什麼呢?Joe在緊急情況下和母親正面溝通,發現敞開心扉,把話說開,母親仍然還是理解並支持自己的,不僅給了自己最好看的西裝還去現場觀看了音樂會,這種第一次的溝通經歷也讓Joe打破了對母親那種和自己格格不入的固有印象,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很奇妙的是,這些新的認識只有在你親自做了這些事你才能獲得。

經歷帶來觀念轉變也發生在22身上,她在多少先賢大家的教授下學習了幾千年,仍然搞不明白活的意義是什麼,親身活一次的目的何在。但當22借人的肉身在人間用心體驗一天後她感知到了自己在生前世界所感悟不到的東西,重新認識到了活的意義,最終點亮了火花。親身經歷讓迷惑了幾千年的22瞬間頓悟,這是一種多麼美妙地體驗,類似重生的感覺,可見,去實踐,去經歷是多麼的有用。

我們只要活著,在過每一天,我們都是在實踐,在經歷,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幾乎感知不到經歷帶給我們什麼新的東西。我想這有兩點原因,一是,你的每天生活形式上就已經單調了,比如每天就是上班,兩點一線,這種模式甚至被帶到節假日,生活被人為固定化了,已經麻木了更別談感知了。曾經我也這樣過,工作生活都像一潭死水,但後來我逼迫自己去參加單位的一些集體活動,各種各樣的活動參與讓我更加去學會感知和思考新的東西,我的認識也逐漸更新,豐富起來,這種感覺讓我對生活比原先多了期待與信心。二是,在經歷中你有沒有去用心,這真的很重要。首先,如果沒有用心,你只是為了完成一件事,浮於表面,你甚至感知到的只有痛苦,為什麼我每天都要幹事,像個機器活得這麼累,開始厭世,但如果我們用心去經歷,就會感知很多,很豐富,很有價值。試想影片中的Joe和22,如果他們沒有用心去經歷這短暫的一天,這一天又怎能如此豐富,如此有厚度呢?又怎能有這麼深度的感知帶來觀念轉變,繼而成長呢?如果22只是想混完這一天趕快回生前世界,Joe只是想把褲子補好而已,那麼就沒有和理髮師,母親的深度對話,22也不會收集小雜物,不會仰望天空,漫步路邊,更不會重新認識活的意義。然而電影畢竟是戲劇,可以通過天馬行空的想像為劇中人物巧妙設置一個0成本嘗試新經歷的機會,但在我們普通打工人的生活中,我們沒那麼多條件或機會去支撐豐富多彩的經歷或者去嘗試新東西,比如土豪可以遊歷世界,廣交朋友,登山跳傘,挑戰極限,就像Joe母親的那句話:「Your father had me.Most times,this shop is what paid the bills.So when I'm gone,who's gonna pay yours?」絕大部分時間我們依然只是重複的工作和家庭瑣事,即使參加單位活動和其他社交也是有限的經歷,更談不上精彩,那麼此時我們更需要用心去工作,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挖掘工作生活這座不起眼的經歷富礦。這倒不是要你工作一定要996,而是用心去感知工作和生活,沉浸其中,捕捉細節,有時間停下來去感知去思考,這和一味地努力工作是兩種概念。在我的個人經歷中,我會發現,當你用心去工作時你會進入一個不一樣的境界,你會發現工作本身其實就是在和別人進行深度交流,你會看同事更透,同時,你自己在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用工作表達自我,展現自我,不斷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如果我們能以這種方式去體驗工作,去經歷,我們會認識到更多,更深的東西,從而不斷成長,同樣也會覺得每一天都豐富多彩,有所收穫,不再是空虛的。

自卑有多麼可怕

電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直觀的可怕的自卑形象,我覺得這個展現極具創意而又合理。首先,我們從外表看,自卑十分可怕,22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黑色怪物,一邊攻擊他人又一邊逃避他人,但當Joe進入22這個自卑身體內部時,聽到的卻是不斷的他人貶損和自我貶損的聲音,而此時22卻躲在最深處,悲傷,無助而可憐地哭泣。在現實中,深度自卑的人不正是這樣嗎?外表看起來很強大,但內心卻十分脆弱,更是不堪一擊。22最初很堅持自我,她只想安安靜靜做一個千年靈魂釘子戶,為什麼一下子自卑了呢?這種自卑產生的契機是在22觀念轉變時的困惑階段,22在體驗了一天人間生活後原先的認知和觀念都有所動搖改變,隨後火花也出乎意料地被點亮,但一切來得太突然,她只感覺到這一切是來自自己的,卻無法解釋這些變化。此時Joe立馬補刀,表示22就是借了自己的身體,偷了自己的靈魂才點亮了火花,她的火花其實就是自己的火花,理由就是22在生前世界活了幾千年,學了那麼多都沒點亮火花,而一用了自己的身體就點亮了,這不明顯實錘了嗎?然而22此時卻無法有力反駁,骨子裡的自我與自尊讓她不願意接受「偷取」別人的人生,她在心理上落了下風,千年釘子戶的經歷加上眾多先賢的否定湧現腦海,在困惑和他人否定的撕裂下,22進入了深度自我否定的自卑狀態,變成了孤魂,遊蕩在黑色荒漠。

自卑的22

自卑是非常可怕的,完全而非理性地自我否定讓個人自信全無,不願意嘗試任何東西,對未來毫無希望,自卑的人又特別敏感,自我否定扭曲了正常的與人交往,由於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好,所以別人很隨意的一句話可能在自卑人眼裡是惡意地揭自己短,這種敏感與扭曲讓自卑人要麼很徹底的迴避,要麼更加尖銳的回擊,兩個極端帶來的都是最終沒朋友,這種惡性循環又讓自卑人覺得全世界都是敵人,自己更加異類,更加自我封閉,更加強化自卑心態。

自卑的產生往往有兩個大前提,一是認知不夠成熟,尤其是對自我的認識,不敢於直面真實的自我,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的自卑來自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因為那時候我們各方面的認知都很不成熟,二是否定的助推,這種否定可能來自外界,比如Joe對22很直接的言語否定,或者他人的嘲笑和行為舉止的蔑視,也有可能來自自我,比如覺得自己不如他人,配不上喜歡的人。拒絕自卑我們需要做到更多地學習知識,豐富經歷,有一個自我的成熟的認知體系,其次是要掌握自我否定權,更重要的是這種否定是理性的批判的自我否定,並不是完全化的。

電影關於自卑給我的第一大啟示就是自卑危害性很大,前面已經說過,第二大啟示就是我們不應該給他人帶來自卑。Joe對22的直接言語否定直接造成了22的自卑,Joe知錯後立馬去拯救自卑的22,電影此時的設計確實讓觀眾感覺特別暖心和感動,Joe用那片葉子走進了22的內心,回到了換回身體前那個場景,重新展開對話,這次Joe不再直接否定,而是去引導,去鼓勵。

Joe:「You ready?To come live.」

22:「Anyway,I never got my spark.」

Joe:「Yes,you did.Your spark isn't your purpose.That last box fills in when you're ready to come live.And thing is you're pretty great at jazzing.」

說完,22自卑的黑色怪物形象灰飛煙滅,隨後Joe把通行證給了22,22表示這樣你就要去投胎了,但Joe感人的說出,「It's okay.I already did.Now It's your turn.」隨後帶著22,護送著她,讓她充滿希望和信心地To live。我希望我們自己,哪怕再優秀,首先不要去隨意否定他人,不要去隨意嘲笑他人,你的一次小小的否定可能帶給別人可怕而揮之不去的自卑。其次,我希望我們能像Joe一樣,當你意識到你的否定傷害了別人,我們能夠有勇氣承認錯誤,向被你傷害的人道歉,並去肯定,鼓勵他們,讓他們能夠走出自卑,重拾信心。

Joe陪伴22飛向人間

我們的初心是什麼

影片中在Joe向22展現自己人生的時候我找到了Joe的初心「See,the tune is just an excuse to bring out the you.And that's why I became a jazz musician.」這是一個最真實而又樸素的初心,但是後來,Joe把初心等同於了一個具體目標,還功利化了,覺得實現了這一目標自己的很多現實問題都能得到解決,此時Joe已經違背了自己初心,他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麼了,這也理所當然造成他和Dorothea同台演出後的那種莫名的空虛感。影片這裡在用一種強烈的前後對比引導我們思考我們的初心到底是什麼?

學生時代,我決定考研,於是那幾個月我瘋狂的學習,那段時間我無比的充實,每天都有幹勁,每天都有目標,學習的每個階段都有自我突破的成就感,還有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探討學習。然而筆試結束後,在等成績這段時間,我沒有了目標,我感覺到非常空虛,無所事事,就像演出結束後的Joe一樣,還問了研友,都有相同的感受,那一刻我便開始懷疑,目標這東西似乎不是萬能的,如果通過不停地找尋短期目標解決這個問題,我又該如何去找尋。後來大大的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引起了全民大思考,初心這個概念讓我對這個問題有所悟,有所解。

目標千千萬,初心永不變,初心是明確的,但又無法和具體化的目標劃等號。在初心概念的引導和思考下,我發現自己當初決定考研並為之努力的根本原因是不滿現在的我,想提升自己,挑戰自我,這才是我的初心,本質是不斷進步,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這樣想的話,你就會覺得自己要做的很多,因為提升自己,挑戰自我,積極生活是個全方面的,終身的,自己也不會再被一個具體化的目標限定死,更不會像Joe一樣在實現一個目標後感到莫名而強烈的空虛感,甚至你可以像聖人一樣「吾日三省吾身」。

什麼是成功

影片中Joe對成功的定義是實現音樂夢,和Jazz大佬同台演奏,Joe母親對成功的定義是鐵飯碗,有編制,五險一金,但對成功解釋得最觸及根本的還是Dorothea。Joe第一次見到Dorothea的時候,她說我們困難到只能找一個Tech來表演了嗎?隨後Joe在一段忘我演奏後,得到了Dorothea一句「Zone out!」的肯定,隨後立馬敲定了Joe。Joe在演出前為了挽回演出機會,對Dorothea自信的說:「My only purpose on this planet is to play.It's what I was meant to do.And nothing's gonna stop me.」Dorothea的回答非常有意思:「Well,aren't you an arrogant one?I guess you really are a jazz player.」Dorothea是個公認的成功音樂家,她認為Joe是一位真正的Jazz樂手,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這麼高評價的原因其實就是Joe演奏能達到忘我的境界和對Jazz的態度,生而為此,不可阻擋,在Dorothea看來,有這兩條,不管你技術多麼了得,Jazz的靈魂是能演奏出來的,她最想要的其實就是這樣的Jazz,這也是她自己為什麼能夠成功的密碼,她也相信Joe如果堅持這種狀態和態度,有一天他也能達到自己的高度。

Zone out!

演出結束後Joe對Dorothea表達了自己「成功」後的困惑感,Dorothea像一位大師一樣用一則大魚與小魚的對話告訴Joe你以前就已經成功了,現在和以前一樣。Joe為什麼愛上Jazz,因為Jazz可以表達自我,這是Joe的初心,他演奏Jazz的忘我境界和對Jazz的熱愛其實一直在踐行這個初心,Dorothea認為他已經成功了。同時Dorothea也在表達她自己的成功觀,我只是像你一樣,保持對Jazz的熱愛,並忘我的演奏,就這麼享受著音樂,突然有一天必須在舞台上演奏,台下觀眾爆滿,掌聲不斷,有人對我說,你成功了,名利雙收了,但我認為我只是在演奏著享受著Jazz,所以我每天一場場重複演奏不覺得枯燥乏味,而是一種享受,其實和你在家演奏是一樣的,所以Joe,其實你本來就是成功的。

你始終對你的初心保持著熱愛,並一直踐行,這樣的你就已經成功了。或者照俗了說,這樣的你,想不成功,都難。

人終究要成長,不斷成長,才有意義,成長路上,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追中的目的是要真正認識我們自己,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長。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