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啟迪教師的心路旅程

靈魂急轉彎影評

《靈魂急轉彎》這部電影,對於作為教師的我究竟有什麼啟示呢?

首先是術的方面:

二十二號穿越到了喬伊的身體裡,喬伊的一個學生說自己厭學不想繼續呆在樂團了。二十二號首先沒有急於勸住小女孩,而是以共情的方式,留住了她的人。

小女孩說:「我真的討厭呆在樂團的感覺,討厭學校。」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她討厭的只是身邊的人和複雜的社會關係而已。

二十二號說:「我也討厭學校,我上學的時候也是這麼想的。」

小女孩不說話了,又拿起了自己的長號,吹了起來。

吹著吹著,小女孩進入了片中一直宣揚的「忘我之境」。

當二十二號表現出驚訝的姿態,當小女孩意識到自己演奏出樂音是如此美好的時候,她的情緒平靜了下來。她也模糊地意識到,「音樂就是自己所一直熱愛的」。

而此時此刻,二十二號扮演了一個導師的角色,對她說道:

「你是真的喜歡音樂啊。」小女孩開心地笑了,和老師開心地說了再見。

有的時候學生很容易被情緒蒙蔽了雙眼,但是心底裡的潛意識未必是和表達出來一樣的。更好的方式彷彿應當是和他情緒上先站在一起,再引導他說出他想說的話。

再就是道的方面:

全片在討論的核心問題是,人究竟是為了什麼,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上?

電影裡表面上看起來,是需要發現一個「火花」,一個通行證,也就是發現人生的目標才能來到世界上。那麼,假如一個人在世界上沒有目標,他的生活就沒有意義了嗎?

我想,許多深陷抑鬱情緒的人,根結就在於此。

「我生活沒有目標,我有了目標我彷彿永遠達不到,我做什麼都做不好。」

然後他就逐漸對自己失望,甚至逐漸絕望。

陷入的思考是,我為什麼沒有目標、我為什麼沒有目標、我為什麼沒有目標。

這樣就陷入了一個無限的悲觀循環。

但是影片傳遞出的觀念就是,在你感受到你想要活著的那一刻,就是活著的意義。這個火花未必是某一個特定的目標,而是一種剎那的感動。可能是對於音樂的熱愛、對體育的熱愛,也可能只是偶爾看到一篇唯美的落葉,也可能只是覺得某樣東西好吃。

當你發現了這樣一種想要活著的東西,你的生命就值得活下去。

另外,當喬伊重於如願以償加入了他夢寐以求的四重奏樂隊之後,在走出樂廳後,他問道音樂家,「我明天要做什麼呢?」

而音樂家卻告訴他,「明天還有一場演出,別忘了準時參加」。

這個時候,喬伊卻有一陣失落。他已經得到他想要的,但是為什麼卻體會不到這種興奮感?

這讓我想起了《復仇者聯盟》當中,當滅霸一個響指終於消滅了宇宙中一半的生命,找到了宇宙的平衡之後。當他回到他的星球,他望著空曠、平靜的一切,似乎有一種孤獨。這種孤獨並非是沒有人陪的孤獨,而是一種虛無感。

他失去了很多東西,他彷彿也沒有得到什麼東西。

或許有宇宙中至高無上的權力,但這種權力不是征服的快感,或許不能給他帶來快樂。

當我在看《人類群星閃耀時》的時候,我會去想,當那些偉人完成自己的功業之後,他體會到的是什麼?

假如麥哲倫沒有在菲律賓意外身亡,他完成了環球的航行,人們的歡呼之後他會想要回家坐擁無盡的金銀財寶嗎?

假如成吉思汗可以活八百到一千年,他真的僅滿足於馳騁於歐亞大陸嗎?

假如林肯沒有被刺殺,不是像惠特曼詩中寫的那樣,在航船還未入港灣時,美國這艘大船的船長就已倒下,他在結束了南北戰爭之後,他會真正感受到內心的寧靜嗎?

我想,那些他們所獲得的權力、地位、財富,並不是他們真正希望享受的,他們往往會在成功之後,繼續踏上新的征程。因為他們的快樂來自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

我曾經彷彿也體會過,當我在大學期間舉辦完一次全院矚目的大型活動之後,除了喝了一頓大酒,醒來之後迎接我的並非眩暈般的喜悅,而是一種莫名的虛無和失落。

我想,這和喬伊走出音樂廳時所體會到的感受是一樣的吧?

所以,興趣和熱愛,不應當被定義成一種目標,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是支撐著自己陽光地生活下去的「火花」吧。

我有一個學生,他非常熱愛搖滾樂,他跟我說,搖滾樂就是他的生命,他只要一接觸到音樂,他就會很快樂。他的終極夢想就是去做一個搖滾樂手。

按理說,有目標、有熱愛的人應當是很幸福的。但是他卻在開學的時候陷入了極其崩潰的境地。他告訴我,他彷彿喜歡上了一個女孩。他知道自己對她不是真心的喜歡,他覺得,自己不應該有這種想法,這會打斷他對於搖滾樂的熱愛,這會耽擱他追求搖滾樂的道路。他越有負罪感,腦海裡就越無法停止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越想要擺脫,就越無法掙脫,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黑洞。

我問他,你是否可以和別人聊聊搖滾樂,去佔用滿你的腦海,不去想這個事情呢?

他說,不行,身邊喜歡搖滾樂的,都是裝的,都不是真心的,我不想和他們談這個事情。

看完這個電影,我想到,他就是把這個愛好太過於目標化了。當把這個愛好量化成每時每刻,成為衡量人生的刻度的時候,他就容不得任何差錯。這樣突然遇到一種挫折,也許就是他崩潰的導火索。

我當時是這樣告訴他的。(其實作為一個新老師,我的內心也是非常緊張。)其實,搖滾樂是一種生活方式,你浪漫地表達你的感情,充滿鬥志地在學習中質疑權威、衝決困難,也是你搖滾精神的體現。不一定只有在做搖滾樂的時候,你才有搖滾精神。在平凡生活中,也應當Rock起來。對一個人的愛,也是很勇敢、很搖滾的體現,你不必有負罪感。你可以不必抑制你的喜愛,但是就像搖滾也要遵循「打動人」的規律一樣,你的行為也是有邊界的。

聽到這裡,他彷彿舒服一點了,後來他完全融入了班級生活。積極地在班裡表現自己對於藝術的理解,為班級創作了班歌,聯歡會自信地展現了自我。雖說偶爾也有容易激動的時候,但是最開始的焦慮和自卑似乎過去了。

電影中二十二也時常告訴喬伊,「You are Jazzing sth...」 但是喬伊總是糾正他,Jazz這個詞似乎不能這麼用。但細細品味會發現,這個電影不就是在說,生活中,你也可以爵士起來嗎,爵士樂一般地即興地、瀟灑地做一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享受生活的細節。

現在想想,我對那個孩子說的,似乎就是這個道理。很慶幸效果不錯,我似乎做對了。

當喬伊的褲子撐破了,回到家中跟自己的母親說道,我真的想做這件事情。假如他的生命就停留在當天,他並不想留有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

這是喬伊所構想的,他如果做到了這件事,他就沒有遺憾了。實際上,他把對生活的熱愛定義為目標後,在他達成的那一刻,他未必有所設想的那樣的感覺。他沒有預料到他在成功之後的那一刻,他還是會失落、會悵然若失。

在他最後走出音樂廳後,當他真正地即興地彈起生活中給他的所有感動和感悟的時候,他又一次進入到了「忘我」的境界,這才是他所癡迷的時刻。

這個時刻,他將熱愛真正地成為了他生活的方式。

這樣度過每時每刻的人,似乎才會真正體會到生活的意義。

那麼,假如自己真的沒有什麼興趣愛好和信仰目標,那麼人生就真的不值得活了嗎?

彷彿也不是。

片中的二十二號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找不到自己的「火花」在哪裡,直到真的在地球上活了一遭,他才感覺自己是需要活著的。不是為了一個特定的意義和目標,只是一片落葉、一個溫情的時刻、一塊披薩的香甜,他就覺得這個世界值得去活著。

其實人生不就是如此嗎,有明確目標的人有多少,真正能實現目標的人有幾個?

如果有目標和愛好,將它作為生活方式,那麼人生就會體會到幸福。

如果沒有明確的愛好,如果某一刻你覺得這個生活值得去活,那麼活下去的意義就在於此。

我有一個學生,是一個事事要求完美的女孩子。

她又漂亮、朋友又多、家庭也和睦,但是她卻常常覺得焦慮和消沉。她告訴我,她的生活一直很順利,父母也不想給她壓力,不給她設定目標,本應當是每天快快樂樂的,但是她卻並不是這樣的。她常常感到不開心,生活沒有什麼意思,只是在不停地完成任務罷了。

老教師曾經告訴我,有些孩子焦慮因為邊界感太強,有些孩子焦慮因為沒有邊界。

這些一路順風順水的孩子,很容易找不到方向。當突然有一刻遭遇挫折或突然靈魂出竅,開始思考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的時候,他們往往想不明白,同樣容易陷入循環的黑洞。

我跟這個看起來陽光的女孩聊了很久,她告訴我,她對於任何科目都沒有明確的興趣。自己也沒有其他女生想追的偶像,自己也不愛遊戲、不愛電影、不追求漂亮衣服,在外人看來是個好孩子,但是只能通過把所有的時間完全佔據才能打發內心的焦慮。

我問了問她,「你沒有一個特定的興趣愛好,對嗎?」

她說,「是的。這讓我每天都會覺得,在學校裡呆著沒什麼意思,不知道要做什麼。」

我再問,「那你喜歡看帥哥嗎?」

她面露驚訝地說,「啊?……昂……但我對談戀愛也沒什麼興趣,真的。」

我在問,「那喜歡美好的事物是人之天性,沒錯吧?那我給你佈置個任務,每天去一個班找到一個帥哥,並記錄好他哪點長得好、哪點長得不好。可以吧?」

小女孩突然眼睛放起了光,「好呀好呀,我試試。」然後蹦跳著離開了。

從那以後,她彷彿再也沒有什麼強烈的負面情緒,也沒來找我了,我觀察下感覺還不錯。

所以這部電影給我的啟示就是,當覺得自己沒什麼特定的熱愛時,那就抓住生活中讓自己覺得值得活著的東西,哪怕為了吃好吃的活著,為了看帥哥美女或者,為了買東西的快感活著。誰說生活一定要有目標的,也可以沒有,但是要有對於生活的熱愛。

所以我覺得,教師應當傳遞給學生的,不是去設立目標,而是培養一種生活方式;不是去幫助學生達成一個特別具體的目標,而是引導學生建立起對於生活的熱愛。同時,要告訴他,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源於你的熱愛,並且終將助益於你的熱愛。

就像是搖滾般的生活,可以滋養搖滾樂;搖滾樂中的精神,也可以激勵人的生活。

就像發現美的眼睛,可以幫助自己發現帥哥;而多發現帥哥,也能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我希望我能努力讓學生知道這一點。這樣能夠讓他們在迷茫的時候,不至於陷入循環的黑洞。

電影確實是部好電影,一種價值觀和思考方式貫穿主線並形象地展現,我實在是佩服!

但是這部電影值得推薦給學生嗎?我覺得還是算了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考能力或許沒到那個層次,不斷地思考人生的意義,對他們來說還是有風險了一些。

我想我會選擇直接告訴他們基於這個問題我的結論,而不是得出結論的過程。有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有些話告訴了他們之後,他們先去接受,再慢慢去領悟會更好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