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給中產階級的一針強心劑
靈魂急轉彎影評我寫了很長的影評留在網頁上,可是筆記本斷電關機,頁面變成了一張白紙。不過沒關係,我已可以熟練運用這部影片中的觀點。我將心平氣和地打出下面的文字。
生活中的糟心事往往接踵而至,不給人喘息的機會。無論它們是咎由自取,還是應當歸咎他人或者社會,只要我們還活著,沒有喪失專業技能似乎便可以相信未來。哪怕所謂的成功一刻並不如想象中美妙,我們仍可以坐在街邊望著葉子緩緩飄落。可這是否是荒謬的——如果這兩種感受其實不分伯仲,我們的努力和焦慮是否只是一場心安理得的受騙?我們從小不就被教導要拼命站在聚光燈的正下方?而那些權貴階級又為什麼擔心坐在街邊會弄髒自己的衣角?
生命是寶貴的,而生活總是充滿動人的瞬間。這句話也只能信誓旦旦地講給新生兒聽。一個吃慣了披薩的人又怎麼可能再次體會第一次吃披薩時的感受。我們心甘情願或是不情不願地積累經驗也理所應當要承擔後果。留給我們的只是剩餘快感。
所以不要喧賓奪主,能給Joe帶來現實幸福的其實是他的大腦和雙手。棒棒糖、麵包圈、蝶翼等等構成的是所謂的靈感,亦即影片中的spark。它不是一種目的,或者一種天賦,而是和人間發生的某種共鳴。它當然重要,但沒有人可以僅憑靈感存活於世。而在我們鍛鍊某種技能時,必然會經歷苦痛、乏味、自我懷疑等等考驗,即便依靠靈感也無法逃過這段必經之路。不要耽於spark,我並不相信它是解決階級固化的答案。
22號正相反,它和《心靈捕手》中的威爾如出一轍。他們被塑造成缺乏spark的天才形象。他們欠缺的只是spark,所以才可以不顧一切地尋找spark。spark之於他們,正如專業技能之於普通人,它們作為一種補足使人完整。
本來我會想談談影片中感人的瞬間,以及劇本的制式化問題。但我已失去了第一次寫這篇影評時的新鮮感。現在我想提一下或許是受動畫這一體裁限制所以才沒有進一步探討的spark的問題。影片中給出的spark往往是對正面要素的共鳴,當然這可以歸功於導師們的引導,但在22號滅火時,也出現了因燃燒而共鳴的可能,也就是說spark可以是對負面要素的共鳴。這樣才可以解釋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會像現在這樣豐富多彩(觸目驚心)。
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動人的影片,只是它輸出價值觀的強勁方式令我有些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