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長路漫漫,前方險阻依舊

靈魂急轉彎影評

(註:由於涉及劇透,閱讀需謹慎。因為這篇影評偏向於剖析,看過電影閱讀最佳。如果閱讀起來障礙比較明顯,建議不要錯過存在主義那段邏輯推斷)

《靈魂急轉彎》在討論一些很大的問題,包括如何面對虛無主義、現實與理想衝突、以及人生意義等等問題,影片嘗試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回答。

在影片中有個奇幻的地方——「生之來處(the Great Before)」,每個新的心靈都要在這裡尋找到自己的「火花」(spark,可以理解為興趣點)後,才能獲得「地球通行證」前往地球成為新生命。而片中的「22」(人物代號)由於始終找不到自己對於人類生活的「火花」,一直未獲得地球通行證。「22」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並持有一種全面否定的態度,這種否定包含對事物的否定,同時也有對自己的全面否定。多位人類歷史偉大人物對他的引導都起不到任何作用,他仍舊沉浸在一種無意義的處境之中。

「22」這種陷入虛無主義的境況,在遇到主角Joy後發生了轉機。因為Joy的緣故,「22」偶然來到了地球。儘管他對地球有許多理論性的了解,但地球對他而言仍是一個完全陌生而新鮮的環境。在Joy的鼓勵和指導下,他慢慢地踏入了這個真實的、鮮活的地球世界。

從一開始的否定、恐懼,然後逐漸被一些「驚喜」所感動,再到適應後,似乎他身上有股驚人的感受力被喚醒。理髮店的糖果、街頭的音樂演奏、仰望天空、樹葉的飄落都讓他深受觸動,在這些簡單的事物裡,他似乎都能觸及到一種美好感受。儘管Joy在旁質疑他,但「22」察覺到自己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火花」,獲得了地球通行證。

隨後影片幾經波折,最後在面對「how are you gonna spend your life?」這個問題時,主角Joy以「I'm going to live every minute of it. 」(我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刻)作為了結尾。

對影片的劇情作了簡單整理後,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

似乎我們在「22」的身上,發現了一種對生活可能性的想象,即珍惜當下的美好,在簡單之物裡尋找美。這裡引用豆瓣高讚影評所說原來人生意義,就是讓我們去感受它的每一分鐘,感受夏夜的風、感受冬日的雪、感受地鐵上的擁擠、感受潮汐和落日。這種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是否經得起推敲呢?我有一些疑問。

第一個疑問,「22」從一片飄落的樹葉那裡所「頓悟」到的,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這一疑問其實對比「22」和主角Joy便能夠得到一個初步回答。主角Joy在演出完回到家中,回溯著自己的人生經歷,通過一幕幕重要記憶的回閃,他進入了一種「忘我之境」。在這種情景之中,他的許多記憶碎片開始互相拼接和「勾連」,並且在不斷的勾連過程中,一幅關於人生意義的圖景從模糊開始逐漸清晰。而「22」呢,支撐著他產生觸動的「支點」是什麼呢?是他的記憶嗎?我們常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如果「22」並不擁有關於秋天的任何實際感受,我們顯然不能夠推斷出「22」的記憶為他產生觸動提供了支撐。其實在這裡我們便能夠發現,「22」與主角Joy感觸的生髮其實有著本質的區別。

「對生活瞬間的感悟是生活的結果而非開始」——李厚辰。

在主角Joy那裡,他對生活瞬間的感悟來自於他多年的經歷,是一種結果性的產物;而「22」更像是處於生活開始的一端,在此之前他並不擁有與真實世界的體驗和記憶,他所感悟到的其實並不與「生活」本身有任何關聯。(但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他也並非處於一種簡單的開始。)儘管「22」所感受到的無法與生活、生命相聯繫,但其實他身上喚醒的是一種純粹的感受力——對美的純粹感受。純粹意味著直抵一種脫離他物影響的「本真」。「22」的感受恰恰是回到了「美」本身,他所感受到的美並不與任何其他事物直接關聯,是一種純淨的、無暇的美。這種純粹美在孩童時期容易生發,但在「22」那裡,這種「純粹」的產生機制並不與孩童一致。

以某個角度來解讀的話,存在主義所謂的「存在先於本質」的過程其實便是一種否定的過程。揭示他物(本質)對人的遮蔽過程其實便可理解為否定他物(本質)原初意義的過程,而通過這種否定便進而能把一個更為純粹的自我(存在)本身揭示出來

而「22」身上的那種虛無主義式的否定、消解不僅破壞了事物本身(本質),並且因其巨大的破壞力通常連帶著對自我(存在)的破壞。所有在虛無主義者那裡,構成人的自我(存在)其實已然處於破碎的狀態,因此對虛無主義者而言,想要重建自我通常是艱難無比的。但是這裡有一關鍵點我覺得需要指出:虛無主義者已然否定了他物(本質),所以在他們那裡他物(本質)不會形成任何遮蔽——所有事情都沒有意義,遮蔽與否便無從談起。指出這一點的原因便在於,虛無主義者如果嘗試重建自我(存在),其自我本身便會因為沒有任何遮蔽而變得十分純粹。而這一點便恰恰解釋了為何「22」能夠在踏入地球後,能夠具有一股純粹的感受力。如果一個人在荒漠中經受過漫長的時間,生機勃勃的東西出現在他面前時便能夠激起巨大的感動。如若萎縮的心靈得以被一涓清流所澆灌,那麼他所感受到的生命力亦會是極為強烈的。以這個視角,我們才能夠真正理解「22」為何從一塊PIZZA、一顆糖果那裡獲得巨大滿足,為何他會被街頭的吉他彈奏和飄落的樹葉所感動。

但同時我想要強調,事實上這種感受力又是相當脆弱的,因為重建自我(存在)的過程是一段漫長的、不安的、懷疑的過程,這期間需要很大的勇氣、毅力、鼓勵以及幸運。而影片對這種重建過程的艱難卻過於輕描淡寫,「22」一開始的否定、恐懼和不安在主角Joy三言兩語之下便有了轉變,半天時間他便領會到重要的生活感悟,這種描寫太過輕率和簡單。如何在否定中重拾肯定?如何面對恐懼?如何在懷疑中仍舊願意去相信?這才是真實擋在人前方的障礙,也會是當下的真實困難。而影片則用浪漫化的表達放大了作為結果端的感受力本身,其實構建了一個失真的敘事。因此,引用的豆瓣影評在我看是一種十分淺顯的解讀,脫離「22」身上純粹的感受力而將「珍惜當下」視為真理,這顯然是一種誤用。

並且,還需要追問的是:這種純粹的感受、這種純粹的美本身是否能夠為人生意義提供某種支撐?在我看來,僅僅依靠純粹的感受是單薄的、短暫的。這種純粹的美便像是手裡捧著的水,如若雙手不用力,水便會在手縫間偷偷溜走。因此,重要的是不讓水流失,並且把水用於滋養萎縮的心靈。

對於「22」而言,一種純粹的「真實」成為了他對抗虛無的武器,但是如何將這個武器變得更結實?如何運用這把用「真實」澆築的武器?會是他接下來將要面對的問題。亦或是今日的你我同樣會面對的問題。

所以,其實「22」恰恰處於路途開始之際。長路漫漫,前方險阻依舊。

最後,便以我在陳嘉映老師《走出唯一真理觀》書中特別喜歡的一句話作為結尾吧:你要深入到自身之中,了解你真正相信的是什麼。你實實在在相信一些什麼,你為你自己相信的東西做點什麼。這時候,你的信念與行動是實實在在的。在具體的思考和行動中跟其他生活理想對話、互動。」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