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靈魂急轉彎》影評:一碗平淡的雞湯
靈魂急轉彎影評簡單談下我對本片主旨的理解
上來先亮打分:9/10分。
這次不分析技術形式反面的東西,也不談劇情感情,只分析下主旨。
本質還是一碗雞湯
首先這是一部反傳統雞湯的電影。我理解的傳統雞湯是,雖然你現在一無是處,但是只要你有夢想/目標(purpose1),你就能夠成功,菜鳥變大佬(地位身份),單車變摩托(物質財富),哦對了,往往還能抱得美人歸(精神需求),你的人生也就有了意義(purpose2)。概括起來就兩個字——勵志,以及purpose是個好東西。《當幸福來敲門》便是經典的傳統雞湯電影。
這部電影前半段完全契合傳統雞湯的套路,一直不甘卻又無奈平庸的46歲黑人音樂教師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演出資格,終於有望實現個人理想,走向人生巔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的人生這才剛要真正開始。
然而突如其來的死亡終止了雞血勵志的進程,藉助You Seminar的奇特存在、22的獨特視角,本片嘗試探討人生的本源,從而托出真正的主旨——世上本無purpose,過於追求purpose反而會使人囿於執念,失去靈魂,變成怪物(其實就是行屍走肉),最終達到了反傳統勵志雞湯的目的。
不過仔細想來,本片雖然不是雞血勵志片,但實質上仍然是勵志片,只不過本片嘗試解決的是更為基礎的問題,人為啥要活著,即鼓勵人們去「活著」。本片中可愛的22就是因為對各種偉大導師固守的偉大purpose毫不感冒,找不到「活著」的理由/衝動(spark),所以一直懷疑「活著」的意義(後來是懷疑自己有問題),不願(後來變成不敢)去地球開啟生命(life)。
傳統勵志片很少討論這些,或者默認「活著」是一個已經證明或無須證明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探尋人如何好好地活著,即鼓勵人們去「生活」。
本片男主Joe如果不經歷「死後餘生」,也一定會滿足於自己終於實現音樂理想,獲得眾人認可,最終也許真能成為世俗中的成功音樂家,躋身You Seminar中的正牌導師。也就是說Joe不會意識到也沒有思考過「活著」這最基礎的問題,他將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the zone),甚至也有可能成為過於沉溺(obsession),以至於成為迷失靈魂的怪物。
Joe在回到身體,完美參與演出之後,並沒有感受到夢寐以求那種滿足感,反而是心裡空落落的,陷入了迷茫,我想他心裡有兩個字——「就這?」其實儘管Joe之前鬱鬱不得志,不被眾人甚至是不被家人認可,但他一直心存明確的音樂理想(purpose),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者說他以為自己知道這些,並在朝著這個purpose努力,他在追求「生活」。但是經歷了這一奇特旅程,他注意到了從前堅信的purpose沒有那麼理所當然,自己也許並不是為某一特定purpose(如音樂)而生,以前他緊盯著purpose的靶心而忽略的視線以外的生活——比如和家人相處,或者僅僅是抬頭看看天空,享受片刻的放空——都可以讓人生值得一活。
其實也就是很多人提到的余華小說《活著》所表達的道理: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purpose。
這對很多人來說根本沒什麼用,比如我。坦誠說,我不覺得鼓起勇氣去「活著」是一件很難的事,很了不起的事,是一件需要找到理由或者一碗雞湯才能做到的事。但是對於一些對人生有著困惑不解,處在抑鬱迷茫等狀態中的人們,這確實是需要關注解決的問題。比如本片中的22,她就是找不到「活著」的spark,因為她對那些偉大導師的偉大purpose不感冒,這些人對成功的「生活」過於強調,以至於嚇得22連「活著」都不敢嘗試了。通過體驗半日簡單平常的人生,22才發現活著哪裡有那麼難,走走路、吹吹風,吃塊披薩、再看看天,聊聊天都能讓她很開心,她也在其中找到了勾起「活著」衝動的spark(我沒有深究到底是美食還是落葉,不重要)。
因此我說本片還是一碗雞湯。這碗雞湯主要講兩件事:
一是不要被「生活」的purpose(無論是自己設定的理想目標,還是別人強加的責任義務)束縛住手腳,被條條框框的要求搞得連路都不會走了,連「活著」的勇氣(spark)都沒有了。「活著」,也就是體驗人生,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purpose),其他的purpose都是虛構的,可以信仰,但也可以改變,可以否定,或者壓根就不去追求什麼purpose,活就是了。(越是在意自己走路姿勢,越覺得自己不對勁,越不會走路,所以別管走路姿勢好不好看,能走就完事了,放開手腳走起來吧!)
二是purpose是把雙刃劍,利用的好可以成就夢想,取得世俗的成功,也能躋身You seminar的心靈導師,但是不要過於執著沉溺,束縛住視線,只看到purpose一點,忽略了人生的其他樂趣,否則會變成迷失靈魂的行屍走肉,反而成為平庸之輩(如對沖基金經理),浪費生命。這一點是基於Joe的視角探討的得出的。所以說本片雙主角,也分別對應著雙層主旨。
所以說看完本片很能共情的,我想基本也是這兩類人,前者如22,正處於人生迷茫期,過於看重purpose,但是自己沒有拿得穩的purpose,看輕了自己,不知道怎麼「走路」,所以都有點不敢走了;後者如Joe,曾經有過堅定的purpose,但是因為過於看重purpose,忽略了生活的其他部分,跌過跟頭或者突然被點醒。
由於探討的問題過於基礎,這碗雞湯十分平淡,喝完最多暖暖身子,絕非熱血澎湃,所以難免讓一些觀眾看完只覺平淡無奇,甚至淡得無味,略有空虛。我便是其中之一。也許是看到知乎推薦,尤其是還有些人在曬各種淚崩,對本片期待過高;也許是和我目前積極有為追求purpose的價值觀不符,總之全程我幾乎沒有任何共鳴。
當然,用本片的主旨也能很好解釋這種心理現象:我本身就是帶著看一部好電影,獲得一些收穫感想,或者能打一管雞血的purpose才買票進的影院,結果看的卻是一部教你放下purpose,感受「無purpose」(22模式)或者「去purpose」(覺醒後的Joe模式)的美好,那我自然是求之不得了(瘋狂打臉hh)。
還有一些想說的話(:
我不覺得雞湯不好,我也不覺得傳統雞血勵志電影和這種反傳統式的雞湯有本質的高下之分。因為無論是鼓勵你去追去成功「生活」的雞湯(如《當幸福來敲門》),還是鼓勵你去勇敢「活著」的雞湯(如本片),都選擇了信仰某種積極的東西。前者是信仰特定的purpose,只要達到目標,成就夢想,人生就有意義,所以找到你的purpose,積極地生活吧!後者是信仰「活著」本身就有意義,體驗就是人生的價值,purpose沒那麼重要,所以放下purpose的束縛,積極地活著吧!看,誰也不是虛無主義,都是選擇相信一些積極的東西作為人生信仰,只不過後者的信仰更寬泛,更基礎本源,也沒什麼門檻。
此外,我也不覺得purpose有什麼不好,當然本片沒有否定purpose的積極意義,畢竟心靈導師的標準顯然就是取得世俗成功,只不過它倡導淡化purpose的作用,平衡好屬於purpose範疇的生活與非purpose的生活的關係,意在提高後者的作用和地位。我更認同這種觀點:
1、先解決好為啥「活著」的問題,明白我不是為了purpose而活,即使我沒有purpose,或者沒有實現purpose,我也不是一無是處,人生的價值意義只有主流的標準但是沒有絕對的標準,所以說任何情形下,都要勇敢活著,這樣才能避免困於抑鬱乃至崩潰自殺。
2、然後一定也要解決如何「生活」的問題,人不能停留在僅僅維持「活著」的狀態,整天驚訝於自己能夠走路,能吃美食,要爭取過成功的人生,要有自己的purpose,當然這個purpose由你自己定義,追求它。很難相信一個全部由滿足於活著狀態的人組成的社會能夠取得什麼文明成就。
3、處理好purpose的作用,平衡好生活,避免囿於其中,產生消極影響,迷失靈魂,浪費生命,就好像加了太多的提味佐料反而破壞了人生的原汁原味。
本片主要圍繞著1和3展開,對2基本忽略,而2正是傳統熱血雞湯的重頭戲,所以歸於平淡在所難免。
寫的有些亂,本想好好整理一下提綱分級,但我太懶了哈哈,下次一定^
本來是想表達一下我對這碗平淡的雞湯的失望,但是寫到最後發現,還挺不錯,不放佐料的雞湯也自有其香味。因此打分從8升到了9。
最後是我摘錄的台詞:
Youcan’t crush a soul here, that’s life on earth is for.
You know, lost souls are not that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zone. The zone is enjoyable, but when that joy becomes an obsession, one becomes disconnected from life.
--So, what do you think you will do? How are you gonna spend your life?
--I’m not sure. But I do know, I’m going to live every minute of it.